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0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22:59
现在我们国家正经受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侵扰,这种新型肺炎潜伏期长,而且传染性极强。这些特点不禁让人联想起了十几年前的非典型肺炎。
其实,引发这两种疾病的病毒,新冠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也是有联系的,简单来说前者是后者的一类变种。
既然知道这一点,此前一些消灭非典的经验可能会对缓解这次疫情有所帮助,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2003年的非典是怎样消失的。
2002年12月6日,在深圳务工的黄杏初感觉身体不适,就医后医生说是普通感冒,简单开了点药。
但此后他病情一直不见好转,13号他回到家乡河源市后到当地人民医院就医,此时他病情开始严重,并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疼痛等症状。
后黄杏初被诊断为首例SARS病毒感染者,疫情也开始扩散,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内,广东省出现305例病人,到2003年6月,北京也开始出现感染者,非典正式开始向全国多地区蔓延。
此后,我国展开大规模防治,过程逐步由隔离,控制再到治愈。最终在2003年7月份基本解除疫情。
在此过程中,我国共出现发病病例5237例,其中北京和广东地区占比较大。那么在这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防治非典呢?
其实方法和我们今天采取的防治措施大多相似。首先禁止大型集会聚会,在学校,小区等人口流动区域实行严观测严防范。
进出要量体温,一旦发现发烧者要上报隔离,至少7天病情无恶化,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才可解除隔离。
当时在一些乡镇地区人们防范意识尤其高,对于外来车辆,会对车进行喷药消毒。外来人员不得进入乡镇,外地务工人员返乡也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不出现咳嗽发烧症状才可进入乡镇。
在非典型肺炎发展的高峰期,民众不仅防范意识极高,还出现一些不理智的抢购行为。就像我们如今的口罩热,双黄连热一样,当时一旦听到有什么对防治非典有效,就会被迅速抢购。
当年被抢购最多的两样东西是板蓝根和白醋,因为供不应求,这两样东西的价格甚至以倍数增长。
板蓝根的价格那个时候还卖过1包100多元的“天价”,而白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张非典时期拍摄的照片显示在某超市白醋一瓶居然1000元。
后来,在**有力的指挥和一线医护人员的努力之下,疫情显著减轻,从2003年5月开始逐渐减少,到7月16号基本结束。
不过,与其说是我们消灭了非典,不如说是它自己消失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整个疫情扩散期间,我们并没有研制出专门的特效药,治疗它的措施就是使用大量的糖皮质素冲击治疗,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也有一定副作用。
而非典最终消失和气温转暖有很大关系,进入5月份气温升高病毒难以存活,再加上此前人们的隔离措施切断了病毒的传染途径,最终使得它逐渐消失。
如今我们中国正面临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在党和*的指挥下,无数医护人员正奋斗在这场防疫攻坚战的第一线。
在此,我代表个人向这些可敬可爱的人们致敬,感谢你们将病毒拦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尽管目前疫情还不容乐观,但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早已经过无数劫难的千锤百炼,历史证明,无论怎样凶猛的灾难,我们都能应对。
因此我坚定相信这次的防疫攻坚战,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00:17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
2003年即将过去,2004年到来,罗先生躺在病床上,脸色虽然依旧苍白,但是他脸上重新浮现了生气。他脑海中回想起入院时的情形,他那几天在自己的出租屋里面病的死气沉沉,整个人晕晕乎乎。
虽然最先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懒得去医院,但是后来看自己情况太过严重了,真的害怕出什么事情,于是他走到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没想到的是,在这里,他被送进了隔离室。
“我压根没有想到,以前常常开玩笑说:‘离我远点啊,我非典了啊,其实压根没往心里去,我怎么可能得非典呢?’”果然心理不能存在侥幸,当罗先生看到隔离室三个字的时候,本来就昏昏沉沉的脑子,更晕了。
幸好,在发热门诊被单独隔离了两天之后,他的烧渐渐退了,他整个人开始清醒起来,虽然整个人还是很虚弱,但是他可以慢慢地扶着墙下床走走了。
2003年12月24日,当转院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时候,他还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上救护车,又下了救护车。身体已经很稳定了,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他渐渐找回了丢失的健康。
作为2003年入冬以来第一个确诊的非典病例,罗先生在基本康复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面对这一场可怕的疫情,他郑重地对记者说:“我还想向去年和今年在SARS一线工作、牺牲自己一切的医务人员表示深深的敬意,我觉得他们是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
没错,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也爆发过一次疫情,和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一样,感染源都是动物。那时候对于许许多多人,曾是一场噩梦。
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了一起高烧不退且具有感染性的病例,自此,非典疫情在华夏大地拉开了序幕。随后,尤其是在广东,感染人数越来越多,更可怕的是,发现之初,他们并不明确这是一种怎样的病毒,医护人员们也没有做好足够的防护措施。
2003年3月25日,又是一个阴暗的日子,在冬季的寒意尚未完全离开时,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名*长因公殉职了。她名叫叶欣,当时年仅47岁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的她,在这一场艰苦奋斗中,始终奋战于抗疫一线,永远离开了。
在疫情开始爆发后不久,医院迎来了大规模的工作,医护人员们有了上不完的夜班。虽然每天劳累不已,叶欣仍然对着病人们露出坚定的微笑。因为忙碌,她甚至忘记了家庭,同事们说看见她多次掐断了家中打来的电话,只为了岗位上的争分夺秒。
“告诉他,我在上班,没事儿。”她拒绝接听电话,她把汗水都撒在了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然后,她在疲劳之中出现了发热情况,然后就是确诊、隔离,最后离开了我们。
她是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名小小的*长,她享年47岁,她也是非典爆发以来第一位牺牲的医护人员。
她离开了,像她一样的人也离开了许多。但是中华民族怎么会轻易言败?对疫情严重地区采取隔离措施、对企业和学校进行停工停学,医疗后勤工作越做越好,一片黑暗之中,有了光芒。
渐渐的,增长速度减缓,减缓,最后变成了零增长,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明显缓和,已符合世卫组织有关标准,北京被剔出疫区名单,我们胜利了。
2003年的非典疫情至此,开始走向了结束,人们的生活走上了恢复的节奏。
2020年清明刚过,已持续数月的新冠疫情,让全网在那一天纪念都含着泪纪念着这次疫情的牺牲者,都满怀激动的迎接那些回来的逆行者们。我们为这次疫情中华夏儿女的作为感动着,但是我们依旧没有忘记曾经的他们。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着。那些在非典中坚守岗位的他们,也是一个个用毅力,用汗水,甚至用生命给我们筑出生路的勇士。
现在的我们或许已经复产复工,又或者还在家里等待着消息的到来,但是在这些平凡的时光里,让我们去了解一下那些用生命为我们铺开花路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这些高尚的人们,在心底存着一份最美好的感激。
谢谢你们,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们,也谢谢你们,非典疫情中的勇者们。
参考资料:我对战胜SARS充满信心:与内地首例非典患者对话——新华网
叶欣:白衣战士——光明日报
中国内地抗非典大事记——人民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01:5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03:4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05:5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08:1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10:5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