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5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22
这个就基本上要从儒家文化为什么会兴起来回答这个问题了。我认为提倡百善孝为先,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以孝为先,就基本上能保证养子防老体系的正常运作,保证老有所养。那为什么要老有所养呢?因为古代不像现代一样有比较多样的赚钱渠道(基本上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基本上也就只够吃饭),也不像现在一样可以通过买保险对未来的养老有所保障,那么这个时候养一个孩子,让他为你养老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但是养子也不一定为自己养老,那么应该怎么样能保证让孩子能为自己防老呢?所以孔子他老人家就提出来了:“正名”。什么是“正名”呢,也就是受每个人都明确他自己的特定名分,并履行和自己名分相对应的职责,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父亲清楚自己是父亲,并做父亲该做的事,儿子明白自己是儿子并做儿子该做的事,把每个名分所对应的“该做的事”定义清楚,那么,正因为每个男人既是别人的儿子又是别人的父亲,整个社会中,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有他固定的名分,根据名分而固定的等级秩序就毫不含糊,该做的事也就不含糊了。
一旦每个人的地位和义务关系基于名分固定下来,父亲对子女有养育义务,子女对父亲有孝敬义务,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养子防老”跨期交易链条,生老病死的保障需要就有了。子女就是古代社会里的“保险”、“债务”、“股票”、“基金”等载体,是人格化的跨期交易载体。
但是也有可能有人有人不接受名分等级制度啊,怎么办呢?孔子他老人家又提出来了:“仁”。为了使名分等级秩序能运行,避免“养子防老”安排中出现太多违约,“不孝”必须是不能容忍的,个人自由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使儒家的行为规范深深地内化到你的心里,这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所以,任何时候,只要你违背儒家规则,你就会感到无地自容,深深的内疚感是儒家文化最管用的地方。而且不孝不仁也会受到社会、亲朋的道德谴责。
在没有发达法治的农业社会里,亲情与血缘成为保证互保互助交易顺利进行的自然基础。另外,儒家“孝道”及相关价值体系也是增加家庭内部隐*易安全。换句话说,“养子防老”是最主要的规避未来风险的手段。
所以,为了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保障,为了社会能够稳定下去,中国古代就非常提倡百善孝为先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满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23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在所有的善行里,要以孝敬父母为先导,因为“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现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孝是德之本、人之根,那么什么是孝呢?关于孝的释义,《尔雅》定义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进一步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是由“老”字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老在上面,子在下面,长幼有序,表示了上一代与下一代是融为一体的,若上下分离就不是“孝”字了。是故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的抚养、赡养关系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经典也好,佛家经典也好,无非都是教导我们遵守孝道、敬畏因果、常行仁义、规矩做人的学问。
二、孝敬父母,应该是发自人们内心深处的认同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许多动人的敬老孝老故事,如“扇枕温衾”“怀橘遗亲”“百里负米”等,这些故事传诵至今,教育和引导我们后辈去正确的做人做事。“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源。”我们当谨记古代先贤的教诲,效法古人“崇孝重祭,虔敬行之”的精神,父母在世时,子女应该使他们心情快乐、生活幸福;离世后,子女应该精心料理好他们的后事,认真履行好自己的人生义务。
三、“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一些内容或形式有什么样变化,我认为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心、恭敬心都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是不可能改变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子女与父母血脉相连,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本份;是一个做人的基本伦理道德。一个不懂得尊重长的人、一个连父母都不敬爱的人、一个厌老弃老的人,他是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的,同样,他也得不到自己儿女的尊重和认可的。孝敬父母是人的大根大本;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一切教育从此产生。百善孝为先,孝是百善源。
作者:姚九思,buds创始人,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毕业于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公众号:buds2016、新浪微博:姚九思、媒体合作:budsdesign@hotmail.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23
我们常说,一个人可以做很多好事,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长辈,要做一个乖乖孩子,这其实是最早出于儒家的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儒家的思想里面,维持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孔子有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一定要强调规矩,规矩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你的长辈尊敬,尊敬的前提就是你得有这个要对长辈们孝顺的心思。
为什么要对这些人孝顺的原因很简单,父母是生你养你的,最亲的亲人,可以说一个孩子,从零岁一直到20多岁,20多岁,需要父母们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还有其他精神上的付出,举个例子,你生病的时候,你父母会不会很认真的给你买药煮药,非常担心你的身体健康呢?对于,为你付出这么多人,你不好好孝顺她,是不是很不应该?
而在儒家思想里面有分亲人跟其他人的区别,也就是有远近之分,他们会觉得,父母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如果你连家里人都不够孝顺的话,很难相信你还会对其他人更好,这个其实也可以观察身边中的现象就知道,如果一个人经常跟他的父母吵架,那么这个人,他人际关系必定不会好,很简单,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尊敬,那么他又怎么会去尊敬别人呢?
另外在佛家思想里面,人是非常难得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身难得,相比动物来讲,人是有思想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并且为自己的人生去决定,赋予更多的意义,但是禽兽却不会,并且人也会有生出向往道的心思,人生难得,而对于给予我们人身体和灵性的父母来讲,不孝顺他们,简直就是在作孽,因为他们就相当于我们的菩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24
那个孝是指孝敬父母和长辈。人活在世上,跟你有血缘关系的父母肯定是比你的朋友或者你以后的老公老婆都亲的啊,除了父母,就剩亲戚跟你有血缘关系了(家庭庞大的话也可以称为家族的族人),如果你连至亲的人都不好好对待,善良也没用啊。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24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孝是宽容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孝是报答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孝是耐心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耐心说服老人孝是善意的欺骗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孝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