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8 00: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5:30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
一、 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
1.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为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认识的4种观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高等教育的地位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
3.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是指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两个方面。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影响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基本概念,以及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否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是否重点掌握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以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的几种模式,能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二、考试内容
1.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的概念及特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有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和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个方面。制定教育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客观尺度,以个体需要为内在准则,以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为根本依据。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4个要点。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的内涵。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涵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4种模式。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5条依据和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概念,及其与高等教育功能之间的关联;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状况和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策略;是否理解和掌握了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教育功能与职能的关系,能否运用高等学校的职能原理分析教育领域和教育管理领域的现象。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与微观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关于高等教育功能的多种看法。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2.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
国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各国是有差别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与现状。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
3.高等教育功能的使命定位——高等学校职能
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职能。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
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五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到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身心特点以及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和角色特征;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历有关师生关系的多种不同观点;理解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以便营造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的良好师生关系。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
主体性的内涵。完整的主体性涵盖的4个方面。
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以及适应性地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和运用发展主体性的策略。
2.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特征。
3.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现状。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关系理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
教育质量的前提。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学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了解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的内涵、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概念的情况,是否理解了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原则;了解和掌握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了解和掌握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特点及选用原则,高等学校常用的若干教学方法;了解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各种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其作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策略。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
学科与科学的概念。高等学校学科的特征。
专业的概念。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专业设置的原则。
高等学校课程定义及特点。
教学计划的概念。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要求。
教学大纲的概念与结构。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内涵。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规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的环节和步骤。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层次及体系。
3.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定义。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
4.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模式。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概念。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作用。
5.教学风格及其形成途径
教学风格的概念。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6.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有的两种模式理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必须遵循的策略。
第七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科学研究的类型和课程申报的有关选题、项目设计等;是否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五项原则和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科研成果的鉴定、申请鉴定的前期准备及鉴定形式与步骤、研究成果的转化等。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与课题申报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的主要步骤。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组织的一般流程。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内容。
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转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第八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对办学方向、促进教学与科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能否从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和信息与设备资源共享服务方面理解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
对办学方向的意义,对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
2.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模式。美国高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
3.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
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学校管理*的内部决策与领导*、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及运行机制、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是否理解并掌握高等学校管理的要素与特性、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和管理内容等。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管理*
高等学校管理*的概念。高等学校内部领导层的组成。
高等学校内部决策领导的活动方式。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历次演变给我们的启示。
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阶段划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需考虑的因素。
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组织的特点。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核心集中的方面。
2.高等学校管理的要素及特性
高等学校管理的系统要素。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
3.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高等学校比较重要的几项管理内容。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了解高等学校学制、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等的情况,是否重点把握了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是否重点理解了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的现状及改革趋势。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的学制
教育制度的概念。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念。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美、日、法、德、英。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2.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方向。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建设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学校的“四大建设”。重点了解合理的队伍结构要求,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三大观念;了解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和课程建设的内容、评价;了解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教学与实验装备建设、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理解并掌握校园文化的涵义、意义、特征、功能、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二、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三大观念。
2.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专业建设方略。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评价。
3.高等学校教学基础建设
高等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实验装备建设。高等学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4.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校园文化的意义。校园文化的特征。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发展
一、考试目标
本章旨在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在科教兴国、国家创新体系和思想观念转变中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
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3.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实施科教兴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高等教育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
考试题型
1、基础知识(填空)
(1) 研究法是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
(2)高等教育的 价值观,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3)高等学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殊机构与环境,其所实施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起 作用。
(4)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和 三个基本观点。
(5)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行为者,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 。
2、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1)孔子:
(2)中世纪大学:
(3)高等教育:
(4)通才教育:
(5)《莫里尔法案》:
3、基本原理(简答题)
(1)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3)你对高等教育职能体系有何认识?
(4)简述科研选题的主要方法。
(5)简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
4、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题)
(1)试结合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体会,论述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2)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3)你认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改革须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5、判断与辨析(案例分析题)
(1)判断题:
A.根据党政分开的原则,高等学校的校长是法人代表。 ( )
B.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评价活动。 ( )
C.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
(2)辨析题:
A.马克思主义认为,考查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发。( )
理由:
B.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
理由:
(3)案例分析:
“造原子弹”的收入应该高于“卖盐茶蛋”的。试运用教育学或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