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西方哲学——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7 14: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0:24
准确的说是古典西方哲学,从亚里士多德讲起,从亚里士多德的《尼科马克伦理学》讲起,从《尼科马克伦理学》的“善”讲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的哲学一脉相传,又各有发展。而亚里士多德,并不光是哲学家,还是博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学、物理学、逻辑学,等等。拿现在的话说,是超级学霸,而且关键在超级思想。
入正题,这本《尼科马克伦理学》,选读了两卷(第一和第六卷),重点解读了第一卷——
对中国人来说,“善”字包含的意义实在太多了,不过跟西哲相比,意义不同。
开篇第一句——
在这里,不妨把“善”简单的理解为“好的事情”。这句话同时是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表现之一。
既然是目的,哲学家就追根究底——目的都是一样的吗?显然不是,所以目的大概是分等级的,有链条关系的。(古代西方哲学认为链条应该有限,无限是不好的……)
既然有等级,那就存在最高的目的,最高目的是什么呢?
人类最高的目的是——*学。现在人看来可能大跌眼镜,而在当时的意义大概是“*家所具备的学问”,比如统治城邦的学问(立法等)。而且亚里士多德认为,青年人不适合学*,一来没有经验,二来容易被感情左右(不自制)。
动物性好理解,大概是物质的活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荣誉呢?按现代人类需求理论就是那个金字塔的比较靠上的部分了。但亚里士多德说,荣誉的生活在于授予方,而不在于获得的一方。既然授予的人更“厉害”,那这就不是最高追求。
沉思容易误解,似乎可以理解为“敬畏地观”。毕达哥拉斯说自己过的是“哲学家的生活”。这大概是被认为的最高境界吧!
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反复提到的“德性”,被我理解成“优秀的品德”,他说德性好的人跟德性不好的人在睡觉的时候差别最小,因为那个时候德性得不到发挥,所以传说亚里士多德睡觉时手上拿着金属球,睡着了掉地下就会发出声响让他醒来,醒来他就可以发挥他的德性了……
亚里士多德据此认为,植物的德性在于有营养和生长的功能,马的德性在于善于奔跑的功能,眼睛的德性在于有视觉的功能。人的德性则在于具有一定的特长和功能去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去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一切德性,只要某物以它为德性,就不但要使这东西状况良好,并且要给予它优秀的功能”, “人的德性就是种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 “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实现”。
总之,德性大概是有其功能性的一面,即“本分”,也有其精神上的一面,及“道理”。
植物的灵魂、动物性的灵魂、理性的灵魂,一级级趋向完善。与此对应的就有伦理的德性和理智的德性。德性不会出于自然,但却符合自然(不反自然)。这跟中国道家讲的——道法自然,岂不异曲同工?
亚里士多德通过其目的论,称幸福就是至善、最高的善、自足而*的善。
亚里士多德著作《论灵魂》中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在《论灵魂》中他先把灵魂定义为人的本质,并且认为灵魂包括了多种的生命能力:生长、感觉、*、运动、以及理智思维等。植物只具有生长、营养能力,动物除了具有生长、营养能力外还具有感觉和运动能力,而人不但具有上述所有的能力,还具有理性能力。所以具有理性就是人的特点所在,那么人作为人的功能也就在此: “人的功能⋯⋯是灵魂的现实功能,合乎理性而活动。”因此“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现实活动”。而那优秀地完*的功能的,也就是达到了人的善,这样的人也就是幸福的人,因为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
“幸福是⋯⋯通过德性,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
所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小注: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是教学讲稿整理而成,不同于柏拉图自己撰写,思想一直在纠正演变,有些讲稿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伟大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