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采取了哪一大臣的建议来解决诸侯王国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2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4
听取了晁错的建议来削藩
刘启即位后,先提拔晁错担任内史,然后又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错经过分析,告诉刘启要特别提防诸侯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
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所以,晁错极力主张刘启削夺各王的封地,即削藩。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刘启知道了七国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亚夫带领三十六个将军去攻打吴国、楚国;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国;派大将军窦婴屯兵荥阳,监视齐国、赵国的军队。
窦婴向刘启引见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刘启召袁盎进宫相见,趁机劝说刘启杀掉晁错,以保*,平息叛乱。刘启采纳了袁盎的计策,便杀了晁错。
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4
汉武帝时,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推恩令
汉武帝为了巩固*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见西汉七国之乱)。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 ,抗命 ,威胁着*集权的巩固 。因此 ,元朔二年( 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主义*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5
晁错
晁错给汉景帝提出解决王国对*的威胁问题。遭到诸王国的反对。吴王刘濞以此为借口,打出"清君侧的口号,发动七国之乱。于是汉景帝把晁错杀了,想以此消除叛乱,但叛乱七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继续反叛,最后,尽管把叛乱*下去了。但王国威胁*的局面仍没有解决。一直到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才逐渐解决了西汉的王国问题。从而使西汉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5
汉景帝采取晁错的一个削藩*去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但是这个措施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在于一方面就是他的那个措施操之过急,也就是说,没有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另外的问题就在于当时的诸侯王国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所以他这样去做的话,就会遭到比较强大的反抗力量,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向是什么?也就是说,不能够采取过快的手段,另外的话,这也证明了汉高祖刘邦郡国并行制度的一个失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6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他二哥刘仲的儿子,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曾经封刘仲为代王。刘仲是一个大草包,他只做了一年多代王,赶上匈奴来进犯,也没有抵抗,吓得逃回洛阳。汉高祖很生气,取消了他的王位,但刘仲的儿子刘濞,却比他老子有本事。他二十岁的时候,曾经跟随汉高祖去讨伐英布,还立了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