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的风俗民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08
凤台花鼓灯是安徽花鼓灯中一个重要流派,流行于淮河流域。凤台花鼓灯的产生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页,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体现。凤台花鼓灯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其中典型动作"三掉弯"(三道弯)强调腰部的扭动,是东方舞蹈的重要特征"S"型在花鼓灯中的充分体现。 2006年5月,凤台花鼓灯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鼓灯有“东方芭蕾”之称,具有内涵深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凤台县是花鼓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在继承、保护和发展上作出突出贡献。安徽省花鼓灯艺术团是凤台县专业的花鼓灯艺术表演团体,近年频频活跃在国内大舞台上,多次走出国门,远赴泰国、英国、芬兰、法国、土耳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民间艺术交流活动。2007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凤台县“中国民间歌舞(花鼓灯)之乡”的称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09
花鼓灯艺术,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史上重要组成部分。淮河流域特定的地理、文化、生活环境影响形成了花鼓灯艺术重要的民俗特征。它的音乐、舞蹈、节奏、韵律、灯歌直接来源于劳动和生活。它以锣鼓为乐,运用折扇、手绢、花伞,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和民歌小调,描绘社会的变迁,比较完整而形象地记录了淮河流域广大人民的劳动、生活、情趣、性格、风俗民情及社会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花鼓灯舞蹈中,凤台县独创的《盘板凳》、《拾棉舞》、《游场》、《小花场》、《抢手绢》等舞蹈就是根据农村的日常生产、生活情景而创编的。据凤台县花鼓灯老艺人宋亭香说:“在农村,大一点的姑娘常常搬个凳子坐在家门口的树底下做针线活。小男孩常常和姐妹们闹着玩,去挤她们的凳子,而她们嫌男孩们淘气,不让他们坐,拧他们的耳朵,撵他们跑。根据这个生活情景创编了舞蹈《盘板凳》。”舞蹈《拾棉舞》的艺术创意来源于农村妇女拾棉花的劳动场面,而《游场》和《小花场》、《抢手绢》等舞蹈,则是通过逗趣、玩耍的情节,表现了农村男、女青年纯真的友情和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再如,花鼓灯舞蹈动作:“簸簸箕”以扇子来模拟簸箕,再配合步伐和身段来表现簸粮食的劳动动作,“双扯线”是以扇花、手巾和步伐的配合,模拟纺棉线的动作;“割麦花”、“撒种”、“端针匾”等都和劳动生活有关。深入研究花鼓灯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审美情趣、艺术特点等,对研究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花鼓灯的灯歌,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人文都有着真实的记载。如:“一听我郎愿从军,笑在眉头喜在心,明天六点动身走,三杯美酒给你送行,顺着陇海铁道往西行,到了四川来个信,免得妻儿老母直挂心,天下有合也有分,盼望你打败日本鬼子早回程。”一九五三年凤台花鼓灯艺人田振起、詹乐亭、李兆叶、吴佩选、李学洪、朱冠香等人代表安徽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参加了“五一”*,田振起就唱出了:“岔山一举出彩云,玩灯来到北京城,五一节大*,毛*登上天安门,他向我们招招手,笑盈盈,吃颗果子甜在心,从今后玩灯人称得民间艺人。”又如:“未曾张口笑连连,奴把五二年治淮河谈上一谈,一般女同志都把坝子打,我有两个条件向你谈,太阳不出就上班,不到中晌不回返,雷里雨里带头干,我希望女同志都来争模范。”原始的花鼓灯是锣鼓伴奏。边舞边唱,大都是见物咏物、见人夸人,即兴创作演出。比如:“来在大街抬头看,前行来到百货店,祝贺你家生意好,各种百货样样全,一天能卖好几万”;“老东家喜事多,儿子正把媳妇说,又盖三间砖瓦房,牛下崽猪过窝,全家乐的笑哈哈”;“敲起锣鼓响咯咯,你儿参军立大功,一朵红花胸前戴,勋章奖状寄家中,军属之家多光荣”;语言是淮河岸边地方土语,通俗易懂,传唱流传下来的多是情歌和奉承歌为主,主要是迎合听(观)众的心理需求,其功能主要是讨饭谋生。如:“东家门口一棵椿,青枝绿叶往上升,远看好比一逢伞,近看好比九莲灯,早生贵子跳龙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大批歌颂时代的花鼓灯歌被创作流传。描写重大历史事件的如:《毛*号召修淮堤》写道:“毛*号召修淮堤,老百姓心里都欢喜。想过去沿淮两岸灾难多,五四年,水势急,洪水漫了淮河堤,地里青苗都淹尽,灾区人少吃无喝断烧的。*里发救济,又给面又给米,小庵棚都建的好好的。又贷款,又送炭,下雪天,发棉衣。虽然我们被水淹,生活一点都没问题。如不把淮河根治好,怎么对得起党和领袖毛*。”歌颂新生活的《农村一片新气象》写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方向,我心也明来眼也亮,歌唱党的领导好,农村一片新气象。盖的平楼小瓦房,家里陈设真漂亮:三开柜,大皮箱,五斗桌子亮堂堂,尼龙帐,钢丝床,沙发椅子带弹簧,坐在上面乱晃荡。丈二的条几靠北墙。收录机子哇哇响,电视机,天天放,播的节目真漂亮:《辕门斩子》、《杨家将》,《少林寺》里面都是小和尚。生活过的甜又香,感谢伟大的*党。”等。
由此可见,花鼓灯的形成和发展,时时刻刻都贴近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花鼓灯可谓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这些舞蹈和灯歌,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均可从花鼓灯歌舞中窥其一斑。这种民间艺术,以自然的状态传衍发展,接近于人性真本,蕴藏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凝聚着民族的力量,在对历史进程的记忆和促进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