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患者心理自助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15: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06
一旦强迫思维干扰了正常的心理活动,不仅会影响智力水平,还会造成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加自卑、紧张、焦虑,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强迫症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我挣扎。因此,强迫症的治疗一般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心理治疗。如淹没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大部分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恢复阻断作用的药物,还有一些
抗焦虑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但应在专家的指导下服用。
手术治疗。少数症状严重、治疗时间长的患者,可以通过脑外科手术治疗。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方法。行为疗法主要有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脱敏)或淹没疗法、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
所谓系统脱敏法(脱敏法),就是按照系统的程序,利用“对抗”的原理,使患者逐渐减少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淹没治疗的基本原理与脱敏正好相反。患者会突然面对大量自己恐惧的情境(物体),甚至过度接触这些恐惧。这种“洪水般”的刺激会对患者造成猛烈的冲击,使患者无法产生通常的“恐惧”心理反应。当他们忍受短暂的紧张时,他们就不再害怕了。比如一个遭受强制洗涤的人,突然变脏了,他就不再担心一些小脏东西,可能会摆脱对脏东西的恐惧。但由于这种刺激是突然面对的,有些患者会承受不了,反而会产生极度的恐慌。因此,淹没疗法在选择治疗对象时要特别注意,同时患者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宣泄疗法,即让患者说出自己紧张的原因,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
治未病是治疗强迫症的第一原则。很多患者的强迫症与他们过去的不幸和心理创伤有关。把内心的痛苦、恐惧、紧张尽情地发泄出来,会减少你的恐惧,缓解你的紧张。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迫症患者还需要配合医生调整自己的性格和生活。
1?认知调整——强迫症不可怕。
我们说过,强迫症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我斗争,而强迫症的治疗就是用个人意志去克服恐惧,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治疗的关键是对强迫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患者有疑病观念,对强迫症症状紧张,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加重了强迫症。因此,患者首先要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知识,包括其病因、性质、结果以及治疗的各种措施,从而消除其后顾之忧,树立战胜强迫症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调整性格——换个角度思考。
强迫症的症状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的强迫性人格,也就是不好的人格和思维方式。所以,强迫症患者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自己的任性、急躁、好胜的性格,改变自己过于刻板、过于严肃的处事方式,不要过于执着于死亡,换个角度思考,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同时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
夏马上就要考上大学了。她经常担心自己不会被录取。在10分钟的休息时间里,她总是环顾教室,看看是否有人在看书或做作业。只要有一个人在学习,她就很痛苦。她脑子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她比我多学习了10分钟。
这种强迫性的观念来自于对自己应试能力的不自信。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就不应该在乎别人的竞争。因此,强迫症的治疗需要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不良人格,树立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独立、豁达、自信的良好人格。
1?做一个不完美的人3354相信努力工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强迫症患者要承认和接受自己可能会犯错,不要对生活和学习过于苛刻。追求极致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看问题也不能太绝对。我们应该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2?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
当患者反复进行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时,他们的思维会集中在一个点上。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摆脱真正的症状和痛苦。比如,一旦你处在一个让你感到有联想和回忆的强迫感的环境中,你就开始读你感兴趣的小说或者听你感兴趣的音乐。当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说或音乐上时,你可能会忘记你经常联想到的事情。
3?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3354学会放松自己
强迫症患者应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如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既丰富了枯燥的日常生活,又减轻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进而强迫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会逐渐减轻。
同时,每天晚上入睡前或出现症状时,患者可以深呼吸放松情绪。在慢慢吸气、呼气的同时,他们可以在心里数次数,也就是“数息”,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强迫症的治疗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采取硬性对策。比如初级阶段,患者强迫自己不停洗手的时候,不要强行阻止。这样只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强迫症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程度成正比。医者要顺其自然,想洗就洗;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了解自己症状的成因、本质和治疗措施,就会逐渐有意识地减少洗手次数。所以,当患者逐渐恢复自制力后,适当劝导,效果会更好。
强迫症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心理障碍,发病时间可长达7年左右。要避免青少年出现这种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要关注青少年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发展,既要发展智力因素,也要发展非智力因素,还要进行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训练,使他们的心理发展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