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夫人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13:5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9:14
爱因斯坦认识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时,充满了*与浪漫。当时米列娃就读于德国一家综合中等技术学校。人们这样形容这位来自伏伊伏丁那省的塞尔维亚姑娘:“可爱、羞涩、善良、简朴和谦虚。”但她的同龄人却认为,她缺乏外表的吸引力,她的朋友说她:“是一位很好的姑娘,就是过于认真和安静。看着她,很难想到她很聪明。”她们还这样形容她:“瘦小、柔弱和平凡”,而且她还有一点儿跛。
而爱因斯坦则正相反,是一位英俊的年轻人。他端正的五官,浓密漆黑的头发和热情的眼睛。别看他对一切形式的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却从青年到中年都肌肉强健、体力充沛。
他们之间的友谊慢慢变成了浪漫的爱恋。这使爱因斯坦的熟人感到吃惊。一次他的同事暗示米列娃的跛说:“我永远不会和健康不是最好的女人结婚”。而爱因斯坦平静地说:“但她有多么美妙的声音。”
人们认为,爱因斯坦是因为米列娃的精神力量和聪慧而迷恋她,忽略了她的外表。爱因斯坦在生活方面十分笨拙。而米列娃比他大3岁,且很早就学会了做家务事。她在大学时就会做可口的饭菜,并能自己裁剪衣服,因此能够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爱因斯坦。
他们的关系自开始就遭到爱因斯坦母亲波利娜的反对。当她明白,这一次儿子是非常认真时,便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她有着对塞尔维亚人的固有成见,她不相信米列娃,不仅因为米列娃比爱因斯坦大三岁,更因为她身有残疾,她认为米列娃想把自己的儿子推入泥潭,更何况他们当时同居是有失体统的。可是家里的反对适得其反,更加加深了爱因斯坦对米列娃的爱恋。很快,米列娃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子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她远离父母,还有两个月就要考试了,对于将来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但米列娃崇拜和爱恋爱因斯坦,而且为怀了他的孩子而自豪。当时爱因斯坦去了苏黎士,米列娃写信将此事通知他。爱因斯坦回信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但他表示还没有做父亲的准备。他诉说了不久前刊登的一篇物理学论文是如何鼓舞着他,表示而后才能考虑与米列娃的将来。
米列娃1902年年初生下了一个女儿。由于难产,她身体极其虚弱,连给爱因斯坦写信的力气都没有了。关于这个孩子没有任何出生记录,人们认为她出生在远离瑞士的地方,也可能就在米列娃父母的家里。米列娃的父亲写信将这事通知了爱因斯坦。很快,爱因斯坦在回信中表达了对情人的同情,并在信中提出了一串问题:女孩儿健康吗?胃口好不好?是谁在喂养她?然而没有任何资料表明爱因斯坦一生中见过女儿丽赛尔哪怕一次。他似乎更关心怎样从父亲的责任中解脱出来。此事他没有对任何人谈过,几个月后,女孩便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而且至今不知是死是活,如果活着应该是90多岁了。
爱因斯坦的收入微薄可能是不管女儿的原因,虽然这并不影响爱因斯坦与米列娃订婚后住到一起。如果米列娃生的是儿子,爱因斯坦也许会是另一个态度。也不排除是因为女孩儿病后有了残疾才被遗弃,但这些都只是猜测而已。
孩子的出世,改变了两个人的关系。一位传记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儿子汉斯的话说:“女儿一事成为他们婚姻中的一个疙瘩。”米列娃时常反省和自责。可见,她并不想与女儿分离,认为是爱因斯坦*她走了这一步。晚年时爱因斯坦将米列娃描绘成一个沉默寡言、疑心病重和有忧郁倾向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9:14
米列娃.爱因斯坦,生于匈牙利,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学物理学和数学,与爱因斯坦是同班同学。她的外貌并不出众,但与爱因斯塔相爱可谓志同道合,一起学习和讨论科学问题。米列娃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并常能对爱因斯坦提出批评意见。
1900年,米列娃怀上了爱因斯坦第一个孩子。在当时的情况下,未婚先孕将意味着一位青年科学家的前途成为泡影,回到父母身边,在那里生下了女儿,取名丽瑟尔。不久后孩子夭折,爱因斯坦从未见过自己的这个女儿。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于1903年正式结婚。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职位是“*技术专家”。同年,爱因斯坦开始写博士论文时说:“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为我解开数学上的难题。”婚后,米列娃把心思完全放在了丈夫身上,尽一切努力帮助爱因斯坦。她包揽了全部家务活,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她还办了一个大学生家庭旅店。
1904年,他们的儿子出世,取名汉斯。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收获之年,在这一年他发表了5篇引起自然科学*的论文后一举成名。1909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获得教授职位。就在这一年,他与其他女人的桃色新闻四处传播,米列娃对此伤心欲绝。1910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出世,但这个小家伙和他的姐姐一样命运不济,一生患有精神病。1911年,当时已经是知名教授的爱因斯坦前往布拉格,不久之后就开始跟他的表妹爱尔莎恋爱。
1914年,两人婚姻出现了裂痕,无助的米列娃带着两个儿子再次返回瑞士,而爱因斯坦则留在了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米列娃和孩子们一直生活在苏黎世,爱因斯坦则和后来成为他第二个妻子的爱尔莎生活在柏林。
1916年,爱因斯坦写信给米列娃要求离婚。这个一消息对于当时身体和经济均陷入困境的米列娃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但是,她没有别的选择。1919年,米列娃同意离婚,但她提出要分一部分诺贝尔奖金。
一切人世间的幸福皆离米列娃而去。为了给小儿子爱德伍德治病,她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后来,只能靠教钢琴维持生计。20世纪30年代,她的大儿子携妻子和孩子去了美国,米列娃一直留在瑞士,照顾自己生病的儿子,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
1948年,这位坚强的女性在苏黎世的一家医院与世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