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1)(2)(3)(4)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19: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05:00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2)哲学的特点:抽象性和普遍性。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是统一的,不可分割。譬如辩证唯物主义的
世界观——世界的物质性等,方*——唯物辩证法;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的,有这样的世界观,必然有这样的方*,两者不能割裂。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大厦中还有“无数的珍宝”,如处于“种子”和“萌芽状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4唯物主义的根源:按照恩格斯对唯物主义概念的界定,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古已有之,根源于对人类生产活动和周围事物的直接反映,是同客观实际大致相符合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和运动紧密结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这是说运动不是物质之外的东西,它是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根源在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和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而上学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就是不把运动看作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主张运动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的。这样必然导致外因论,把整个宇宙的运动看作是神、上帝推动的结果。
6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空与物质运动是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任何物质的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脱离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不能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时间空间都是特定物质的时间空间,脱离了运动的物质,时间空间也将无法存在。
7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三论述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为枯本问题
不是偶然的,是由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世界观这一特点所决定的。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按其方*的学问来处理。
2关系: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之间没有关系
无论是人如何实践,世界的物质性不会改变,
世界的物质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和环境.
意义。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就是指实践,它不仅造就了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而且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
人是唯一没有让自然界来规划其生活的存在物。自然界无法自发满足人的需要,人类要根据自己的本性、需要和能力,通过劳动来创造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自身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
②在造就自然基础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体现人的能动特点的实践实践环节。
哲学基础作业2
二、简答题
1联系:运动包括着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区别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①“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指导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5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其一,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则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属于事物发展过程中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的两个方面,二者不能混淆。
其二,内容和形式又是统一的。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此外,内容和形式又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内容,就要求有什么形式,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形式也迟早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形式又积极影响内容,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则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种关系中作为一定内容的形式,而在另一种关系中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内容;反之亦然。第四,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它们的矛盾运动。在这个矛盾运动中,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而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中它们各自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一个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无限循环的过程。
6只有走过才有过程,只有发生过的才能被说是现实。而实践好比是一个过程,经历过才会有检验。 这个检验是要现实来实现的 。
7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
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即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认识辨证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两次飞跃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三、论述题
1(1)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它形成的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和观察的根本方法。
(4)承认它与否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
2、(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关系意义:<1>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作业三 二、简答题
1:(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这对范畴概括了人类社会全部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这
二者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社会历史理论都无法
回避的首要问题,各种社会历史理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
地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二)对社会存在和社会
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
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
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
义。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
不同回答展开的。(三)两种历史观在其他问题(如关于阶
级的起源问题,关于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
题,等等)上的分歧与对立,也是由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的。(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需要经常解决的
重大问题。
2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内容决定形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发展根本原因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运动而推动,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最最根源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