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句俗话是怎么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2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4:48
出处 明·瞿汝稷《指月录》:“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
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的句子“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
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南京清凉山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与很多历史典故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还有很多典故的发生地就在南京。近日记者采访得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南京清凉山上的清凉寺。
这句成语源自一个叫法灯的和尚。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便当众赞扬了他。 后来这句话就被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流传下来。到了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还以“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加以引用。这个成语现在比喻谁惹出来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
这件事之后法灯深得法眼禅师的赏识,后来在法眼禅师座下作维那(寺庙中统摄僧众统管禅堂的主要负责人),协助法眼开创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法灯禅师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文学方面还有很深的造诣。他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古镜歌》三首,其中在第三首中写到: 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来清净。只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豪俱病。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由此不难看出法灯在佛学和文学方面的造诣.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686525.html?si=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4:49
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南京清凉山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与很多历史典故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还有很多典故的发生地就在南京。近日记者采访得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南京清凉山上的清凉寺。
这句成语源自一个叫法灯的和尚。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便当众赞扬了他。 后来这句话就被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流传下来。到了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还以“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加以引用。这个成语现在比喻谁惹出来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
这件事之后法灯深得法眼禅师的赏识,后来在法眼禅师座下作维那(寺庙中统摄僧众统管禅堂的主要负责人),协助法眼开创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法灯禅师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文学方面还有很深的造诣。他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古镜歌》三首,其中在第三首中写到: 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来清净。只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豪俱病。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由此不难看出法灯在佛学和文学方面的造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4:49
语出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又见明·瞿汝稷《指月录》:“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用白话说:
大明王朝中叶,西方佛教祖师法眼大师来到灵觉寺给众僧讲课。
他说:“久闻中原佛教博大精深,堪称佛教胜地,今日应贵寺方丈静空法师邀请,特来把我西方盛教嫡传心经精华和诸位加以研讨交流,望各方高僧不吝赐教。下面我首先要问各位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高僧应答否?”说罢目光炯炯扫*一下全场数百众僧,“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系(读ji)在老虎脖子上的铃铛谁能解下来?”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众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低头不语,而此时法眼大师并不说出答案,而是微闭双眼似睡非睡的样子。别说下面众僧了,就是坐在法眼大师旁边的老方丈也觉得迷惘,也是低头沉思,一时之间还真没有合适的答案,心中暗暗焦急。
约过了半柱香工夫下面还是没人应答。法眼大师睁开双眼,捋了捋胡须面带笑意,正待说出答案,这时有个在旁边打扫禅房的老僧人泰钦禅师蹒跚走来,只见他瘦骨嶙峋,弯腰驼背,两边的颧骨高高突起,眼皮长长的耷拉下来盖住了双眼。只听老僧似自言自语道:“谁系的谁自然能解开。”虽然声音不大,因为全场都沉浸在思考中就格外的安静,所有人都听到了,全场一片哗然。法眼大师大惊,忙双手合什连连大恭道:“佩服佩服,中原果然有高人。”而后又面向众僧说:“这就是我佛告诫我们‘解铃还需系铃人’。
后来人们就用此比喻谁搞出了问题还由谁去解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4:50
题名: 解铃还需系铃人
所属朝代: 明代
拼音: jiě líng hái xū jì líng rén
出处
明·瞿汝稷《指月录》:“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解释
解释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相关例句
“~”,所以这回伏园回来,我仍要他将事情弄清楚。(鲁迅《两地书·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