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里何为“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0 03: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47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书中,作者赖特认为“苦”就是不满足,这在佛学上也有根据。
有人考证早期佛教原典中的“苦”,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不满足”。对此书中找到了一个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我们都知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做各种事情,吃饭、生孩子、竞争、获得声望等等。
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许有的人就想看看大自然的风景,享受岁月静好,对传播基因没兴趣,那怎么办呢?自然选择怎么才能让我们“乐意”去做上面说的这些事情呢?
赖特说,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比如吃饭和谈恋爱都能让人愉悦。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如果我们只做一次,就能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快乐,那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了。所以,自然选择希望你重复去做一些事情。
第三,对于前面这两个事实,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如果大脑明确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作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从基因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个人来说,这个局面非常可悲。人的一生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
如此说来,我们的种种情绪中错觉实在太多了。我们以为能得到快乐,其实快乐非常短暂。我们对糖很有感情,但是糖吃多了对我们有害。我们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都是瞎担心。所以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
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因此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同时,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