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9:05
义勇军进行曲
编辑
同义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般指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王化一,*部副*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源地及母本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仅仅一个月,抚顺清原的“血盟救*”就打响了辽东武装抗日的第一*。与此同时,《国歌》的母本——《血盟救*军歌》诞生,早于《义勇军进行曲》三年多的时间,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5年7月16日,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一致认定:1931年10月16日诞生的《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熟悉的国歌极其相似: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这首歌就是《血盟救*军歌》,作者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孙铭武、孙铭宸(又名孙耀祖)兄弟。
2015年7月16日,抚顺市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抚顺——国歌奠基地”座谈会,来自省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参与了座谈,与会人士一致得出结论:早于《义勇军进行曲》3年多的时间,即在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在这次座谈会上,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说,《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国歌是如何发源的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好这项工作对国家、对社会来说都是重大贡献。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先生认为: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抚顺是国歌奠基地”这一提法可以认定是准确的。
孙氏兄弟为国歌提供原创素材
据资料记载,2002年9月28日,抚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平鲁对住在抚顺西葛联社、在抚顺石油一厂做司机的孙铭武的儿子孙超进行采访考证。孙超回忆说:“我父亲举义抗日当初还创造了一首《军歌》,那是1931年10月16日,我当时15岁,在创作现场。”老人还当场给王平鲁唱了这首军歌,用的是东北人口气,老调子。他说歌词为父亲和叔叔孙铭宸联合创作,由张显铭谱的曲。另外,2003年,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抚顺市地方史学会常务理事白凤羽在清原大苏河采访了当年的救*老战士孙绪恩,当时,孙绪恩还动情地唱起这首歌。
这些线索引发了抚顺市有关部门的注意。2014年,抚顺市政协成立了考证工作组,到清原、沈阳、锦州、张家口、唐山、北京、古北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那么,孙氏兄弟到底是什么人呢?
孙铭武,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兴京县警官教练所毕业。曾任奉军的连长、营长。孙铭宸别名孙耀祖,是孙铭武的弟弟。兴京县立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校长和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孙铭武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于是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发动亲友、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他们策动辽宁*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孙铭武又变卖家产、购置*支,并决定在1931年10月中旬起义。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就是《血盟救*军歌》。孙氏兄弟作的词,张显铭谱的曲。
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与李栋材的二十八中队400多人,集合于清原县大苏河乡,唱着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辽东血盟救*”。孙铭武被推举为血盟救*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在各地购置*弹等军用物资。
1932年1月,救*已发展到千余人。1月末,孙铭武、张显铭等20余名将士被害。孙铭武牺牲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与敌战斗。最终,队伍被打散。后来,孙铭宸被捕入狱,被日军杀害,时年39岁。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份按烈士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的名录中,辽东血盟救*总司令孙铭武排在了第一位。
2015年4月1日,抚顺考证工作组到清原孙铭武老家中寨子村,找到了孙铭武的亲属姜学儒了解情况。已经93岁的老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我管孙铭武叫三大爷,管孙铭宸叫四叔。我当时9岁,经常出入孙家大院玩闹。一天在正房一间屋内,有一人手持木棍在一长条桌前指挥,有20人左右一起唱‘起来、起来!’我以为大人嫌我‘碍事’,让我起来呢。”
2015年4月21日,考证工作组在张家口,孙铭宸的孙子孙滦宁取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那是爷爷决心回东北之前与他的侄儿孙治平的合影。孙滦宁回忆说:“爷爷到北平后,在‘救国会’的安排下到北京大学等处演讲,宣传介绍辽东义勇军的战斗事迹,演讲到结尾时,呼号、演唱的就是《血盟救*军歌》的歌词。”
在唐山,孙铭宸的另一个孙子孙克本对考证工作组回忆,1954年就听他父亲孙镇中唱《义勇军进行曲》,当时还说这里有你爷和你三爷闹义勇军时编的词儿。
随后,抚顺考证工作组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发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给予孙铭武、孙耀祖兄弟极高的评价:“他们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这是对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争取国歌归属关系,即谁是国歌的奠基者问题上作出的唯一定性评价。
田汉得到资料的4种可能
那么,《血盟救*军歌》是怎样传到田汉先生手里的呢?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彭壮飞告诉记者,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有4种可能:第一,1932年末,作者之一的孙铭宸曾到北平宣传义勇军抗日的壮举,多次高唱《血盟救*军歌》,《血盟救*军歌》在爱国人士中流传。第二,1933年3月,田汉随上海800人慰问团来到古北口抗战前线慰问,在古北口住了23天,有可能接触到辽东抗日义勇军,包括《血盟救*军歌》在内的有关资料。第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首领唐聚五曾与田汉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在北平,一次在上海,有可能直接为其提供辽东抗日义勇军的有关资料。第四,当年《血盟救*军歌》在千人的队伍中传唱,虽然血盟救*被打散了,但活着的将士进关后也会把这首激昂的军歌传出去。
彭壮飞告诉记者,《义勇军进行曲》虽是田汉的厚积薄发之作,但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立意、主题、结构、韵脚还是遣词造句,主要字句上高度相似,《血盟救*军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原创素材。应当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比《血盟救*军歌》更凝练、更形象、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特别是田汉超越历史时代的局限,点石成金地写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句歌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超越时空的历史启迪、警示价值。加之聂耳大师级的音乐处理,《义勇军进行曲》遂成为中华民族心底永恒的旋律。
国歌与辽宁有深厚渊源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完成的。那么,田汉先生所作之词源于何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趋向认为与辽宁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各地纷纷组建义勇军、自卫军、救*、大刀会、红*会等民众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歌曲与起义誓词也应运而生。
此前,辽宁有多地宣称是国歌故乡、诞生地或素材原创地。从2007年起,桓仁就提出“国歌素材原创地”之说,其根据是1932年4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总司令唐聚五发布《告武装同志书》,通过北京邮电局发到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桓仁《告武装同志书》中有这样的词句:“团结起来。哪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振作起杀敌卫国的精神,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我们被压迫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响应起来,风起云涌起来,万众一心。我们东北民众已气愤填膺,故喊杀愈烈,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此种观点认为,田汉在《风云儿女》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基础,就是来源于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告武装同志书》。
锦州认为自己是义勇军发祥地和《义勇军进行曲》发祥地。他们的根据是北镇、黑山高鹏振“东北国民救*”的义勇军誓词、军威和战绩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东北国民救*”誓词歌的原唱词为: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何用?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向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
盘山县则提出了盘山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原型说。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以后,盘山人张海天、项青山的抗日《宣言》、《通电》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精神给养。“1931年至1933年,盘山义勇军首扰盘山,二打台安,三战田庄台,四攻牛庄,五袭海城,后又参加长城抗战。”在国内影响很大,田汉、聂耳通过报刊等多种渠道对盘山义勇军有所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村也提出了国歌发源地的说法。他们的根据是1933年2月聂耳到过建平县朱碌科村慰问参加热河抗战的义勇军。此外,辽宁省还有国歌诞生在葫芦岛南票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9:05
义勇军进行曲
编辑
同义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般指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王化一,*部副*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源地及母本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仅仅一个月,抚顺清原的“血盟救*”就打响了辽东武装抗日的第一*。与此同时,《国歌》的母本——《血盟救*军歌》诞生,早于《义勇军进行曲》三年多的时间,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5年7月16日,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一致认定:1931年10月16日诞生的《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熟悉的国歌极其相似: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这首歌就是《血盟救*军歌》,作者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孙铭武、孙铭宸(又名孙耀祖)兄弟。
2015年7月16日,抚顺市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抚顺——国歌奠基地”座谈会,来自省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参与了座谈,与会人士一致得出结论:早于《义勇军进行曲》3年多的时间,即在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在这次座谈会上,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说,《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国歌是如何发源的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好这项工作对国家、对社会来说都是重大贡献。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先生认为: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抚顺是国歌奠基地”这一提法可以认定是准确的。
孙氏兄弟为国歌提供原创素材
据资料记载,2002年9月28日,抚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平鲁对住在抚顺西葛联社、在抚顺石油一厂做司机的孙铭武的儿子孙超进行采访考证。孙超回忆说:“我父亲举义抗日当初还创造了一首《军歌》,那是1931年10月16日,我当时15岁,在创作现场。”老人还当场给王平鲁唱了这首军歌,用的是东北人口气,老调子。他说歌词为父亲和叔叔孙铭宸联合创作,由张显铭谱的曲。另外,2003年,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抚顺市地方史学会常务理事白凤羽在清原大苏河采访了当年的救*老战士孙绪恩,当时,孙绪恩还动情地唱起这首歌。
这些线索引发了抚顺市有关部门的注意。2014年,抚顺市政协成立了考证工作组,到清原、沈阳、锦州、张家口、唐山、北京、古北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那么,孙氏兄弟到底是什么人呢?
孙铭武,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兴京县警官教练所毕业。曾任奉军的连长、营长。孙铭宸别名孙耀祖,是孙铭武的弟弟。兴京县立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校长和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孙铭武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于是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发动亲友、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他们策动辽宁*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孙铭武又变卖家产、购置*支,并决定在1931年10月中旬起义。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就是《血盟救*军歌》。孙氏兄弟作的词,张显铭谱的曲。
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与李栋材的二十八中队400多人,集合于清原县大苏河乡,唱着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辽东血盟救*”。孙铭武被推举为血盟救*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在各地购置*弹等军用物资。
1932年1月,救*已发展到千余人。1月末,孙铭武、张显铭等20余名将士被害。孙铭武牺牲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与敌战斗。最终,队伍被打散。后来,孙铭宸被捕入狱,被日军杀害,时年39岁。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份按烈士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的名录中,辽东血盟救*总司令孙铭武排在了第一位。
2015年4月1日,抚顺考证工作组到清原孙铭武老家中寨子村,找到了孙铭武的亲属姜学儒了解情况。已经93岁的老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我管孙铭武叫三大爷,管孙铭宸叫四叔。我当时9岁,经常出入孙家大院玩闹。一天在正房一间屋内,有一人手持木棍在一长条桌前指挥,有20人左右一起唱‘起来、起来!’我以为大人嫌我‘碍事’,让我起来呢。”
2015年4月21日,考证工作组在张家口,孙铭宸的孙子孙滦宁取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那是爷爷决心回东北之前与他的侄儿孙治平的合影。孙滦宁回忆说:“爷爷到北平后,在‘救国会’的安排下到北京大学等处演讲,宣传介绍辽东义勇军的战斗事迹,演讲到结尾时,呼号、演唱的就是《血盟救*军歌》的歌词。”
在唐山,孙铭宸的另一个孙子孙克本对考证工作组回忆,1954年就听他父亲孙镇中唱《义勇军进行曲》,当时还说这里有你爷和你三爷闹义勇军时编的词儿。
随后,抚顺考证工作组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发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给予孙铭武、孙耀祖兄弟极高的评价:“他们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这是对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争取国歌归属关系,即谁是国歌的奠基者问题上作出的唯一定性评价。
田汉得到资料的4种可能
那么,《血盟救*军歌》是怎样传到田汉先生手里的呢?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彭壮飞告诉记者,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有4种可能:第一,1932年末,作者之一的孙铭宸曾到北平宣传义勇军抗日的壮举,多次高唱《血盟救*军歌》,《血盟救*军歌》在爱国人士中流传。第二,1933年3月,田汉随上海800人慰问团来到古北口抗战前线慰问,在古北口住了23天,有可能接触到辽东抗日义勇军,包括《血盟救*军歌》在内的有关资料。第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首领唐聚五曾与田汉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在北平,一次在上海,有可能直接为其提供辽东抗日义勇军的有关资料。第四,当年《血盟救*军歌》在千人的队伍中传唱,虽然血盟救*被打散了,但活着的将士进关后也会把这首激昂的军歌传出去。
彭壮飞告诉记者,《义勇军进行曲》虽是田汉的厚积薄发之作,但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立意、主题、结构、韵脚还是遣词造句,主要字句上高度相似,《血盟救*军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原创素材。应当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比《血盟救*军歌》更凝练、更形象、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特别是田汉超越历史时代的局限,点石成金地写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句歌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超越时空的历史启迪、警示价值。加之聂耳大师级的音乐处理,《义勇军进行曲》遂成为中华民族心底永恒的旋律。
国歌与辽宁有深厚渊源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完成的。那么,田汉先生所作之词源于何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趋向认为与辽宁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各地纷纷组建义勇军、自卫军、救*、大刀会、红*会等民众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歌曲与起义誓词也应运而生。
此前,辽宁有多地宣称是国歌故乡、诞生地或素材原创地。从2007年起,桓仁就提出“国歌素材原创地”之说,其根据是1932年4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总司令唐聚五发布《告武装同志书》,通过北京邮电局发到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桓仁《告武装同志书》中有这样的词句:“团结起来。哪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振作起杀敌卫国的精神,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我们被压迫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响应起来,风起云涌起来,万众一心。我们东北民众已气愤填膺,故喊杀愈烈,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此种观点认为,田汉在《风云儿女》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基础,就是来源于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告武装同志书》。
锦州认为自己是义勇军发祥地和《义勇军进行曲》发祥地。他们的根据是北镇、黑山高鹏振“东北国民救*”的义勇军誓词、军威和战绩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东北国民救*”誓词歌的原唱词为: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何用?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向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
盘山县则提出了盘山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原型说。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以后,盘山人张海天、项青山的抗日《宣言》、《通电》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精神给养。“1931年至1933年,盘山义勇军首扰盘山,二打台安,三战田庄台,四攻牛庄,五袭海城,后又参加长城抗战。”在国内影响很大,田汉、聂耳通过报刊等多种渠道对盘山义勇军有所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村也提出了国歌发源地的说法。他们的根据是1933年2月聂耳到过建平县朱碌科村慰问参加热河抗战的义勇军。此外,辽宁省还有国歌诞生在葫芦岛南票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9:05
义勇军进行曲
编辑
同义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般指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王化一,*部副*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源地及母本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仅仅一个月,抚顺清原的“血盟救*”就打响了辽东武装抗日的第一*。与此同时,《国歌》的母本——《血盟救*军歌》诞生,早于《义勇军进行曲》三年多的时间,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5年7月16日,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一致认定:1931年10月16日诞生的《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熟悉的国歌极其相似: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这首歌就是《血盟救*军歌》,作者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孙铭武、孙铭宸(又名孙耀祖)兄弟。
2015年7月16日,抚顺市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抚顺——国歌奠基地”座谈会,来自省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参与了座谈,与会人士一致得出结论:早于《义勇军进行曲》3年多的时间,即在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在这次座谈会上,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说,《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国歌是如何发源的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好这项工作对国家、对社会来说都是重大贡献。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先生认为: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抚顺是国歌奠基地”这一提法可以认定是准确的。
孙氏兄弟为国歌提供原创素材
据资料记载,2002年9月28日,抚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平鲁对住在抚顺西葛联社、在抚顺石油一厂做司机的孙铭武的儿子孙超进行采访考证。孙超回忆说:“我父亲举义抗日当初还创造了一首《军歌》,那是1931年10月16日,我当时15岁,在创作现场。”老人还当场给王平鲁唱了这首军歌,用的是东北人口气,老调子。他说歌词为父亲和叔叔孙铭宸联合创作,由张显铭谱的曲。另外,2003年,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抚顺市地方史学会常务理事白凤羽在清原大苏河采访了当年的救*老战士孙绪恩,当时,孙绪恩还动情地唱起这首歌。
这些线索引发了抚顺市有关部门的注意。2014年,抚顺市政协成立了考证工作组,到清原、沈阳、锦州、张家口、唐山、北京、古北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那么,孙氏兄弟到底是什么人呢?
孙铭武,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兴京县警官教练所毕业。曾任奉军的连长、营长。孙铭宸别名孙耀祖,是孙铭武的弟弟。兴京县立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校长和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孙铭武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于是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发动亲友、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他们策动辽宁*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孙铭武又变卖家产、购置*支,并决定在1931年10月中旬起义。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就是《血盟救*军歌》。孙氏兄弟作的词,张显铭谱的曲。
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与李栋材的二十八中队400多人,集合于清原县大苏河乡,唱着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辽东血盟救*”。孙铭武被推举为血盟救*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在各地购置*弹等军用物资。
1932年1月,救*已发展到千余人。1月末,孙铭武、张显铭等20余名将士被害。孙铭武牺牲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与敌战斗。最终,队伍被打散。后来,孙铭宸被捕入狱,被日军杀害,时年39岁。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份按烈士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的名录中,辽东血盟救*总司令孙铭武排在了第一位。
2015年4月1日,抚顺考证工作组到清原孙铭武老家中寨子村,找到了孙铭武的亲属姜学儒了解情况。已经93岁的老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我管孙铭武叫三大爷,管孙铭宸叫四叔。我当时9岁,经常出入孙家大院玩闹。一天在正房一间屋内,有一人手持木棍在一长条桌前指挥,有20人左右一起唱‘起来、起来!’我以为大人嫌我‘碍事’,让我起来呢。”
2015年4月21日,考证工作组在张家口,孙铭宸的孙子孙滦宁取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那是爷爷决心回东北之前与他的侄儿孙治平的合影。孙滦宁回忆说:“爷爷到北平后,在‘救国会’的安排下到北京大学等处演讲,宣传介绍辽东义勇军的战斗事迹,演讲到结尾时,呼号、演唱的就是《血盟救*军歌》的歌词。”
在唐山,孙铭宸的另一个孙子孙克本对考证工作组回忆,1954年就听他父亲孙镇中唱《义勇军进行曲》,当时还说这里有你爷和你三爷闹义勇军时编的词儿。
随后,抚顺考证工作组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发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给予孙铭武、孙耀祖兄弟极高的评价:“他们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这是对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争取国歌归属关系,即谁是国歌的奠基者问题上作出的唯一定性评价。
田汉得到资料的4种可能
那么,《血盟救*军歌》是怎样传到田汉先生手里的呢?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彭壮飞告诉记者,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有4种可能:第一,1932年末,作者之一的孙铭宸曾到北平宣传义勇军抗日的壮举,多次高唱《血盟救*军歌》,《血盟救*军歌》在爱国人士中流传。第二,1933年3月,田汉随上海800人慰问团来到古北口抗战前线慰问,在古北口住了23天,有可能接触到辽东抗日义勇军,包括《血盟救*军歌》在内的有关资料。第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首领唐聚五曾与田汉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在北平,一次在上海,有可能直接为其提供辽东抗日义勇军的有关资料。第四,当年《血盟救*军歌》在千人的队伍中传唱,虽然血盟救*被打散了,但活着的将士进关后也会把这首激昂的军歌传出去。
彭壮飞告诉记者,《义勇军进行曲》虽是田汉的厚积薄发之作,但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立意、主题、结构、韵脚还是遣词造句,主要字句上高度相似,《血盟救*军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原创素材。应当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比《血盟救*军歌》更凝练、更形象、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特别是田汉超越历史时代的局限,点石成金地写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句歌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超越时空的历史启迪、警示价值。加之聂耳大师级的音乐处理,《义勇军进行曲》遂成为中华民族心底永恒的旋律。
国歌与辽宁有深厚渊源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完成的。那么,田汉先生所作之词源于何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趋向认为与辽宁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各地纷纷组建义勇军、自卫军、救*、大刀会、红*会等民众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歌曲与起义誓词也应运而生。
此前,辽宁有多地宣称是国歌故乡、诞生地或素材原创地。从2007年起,桓仁就提出“国歌素材原创地”之说,其根据是1932年4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总司令唐聚五发布《告武装同志书》,通过北京邮电局发到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桓仁《告武装同志书》中有这样的词句:“团结起来。哪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振作起杀敌卫国的精神,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我们被压迫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响应起来,风起云涌起来,万众一心。我们东北民众已气愤填膺,故喊杀愈烈,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此种观点认为,田汉在《风云儿女》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基础,就是来源于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告武装同志书》。
锦州认为自己是义勇军发祥地和《义勇军进行曲》发祥地。他们的根据是北镇、黑山高鹏振“东北国民救*”的义勇军誓词、军威和战绩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东北国民救*”誓词歌的原唱词为: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何用?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向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
盘山县则提出了盘山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原型说。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以后,盘山人张海天、项青山的抗日《宣言》、《通电》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精神给养。“1931年至1933年,盘山义勇军首扰盘山,二打台安,三战田庄台,四攻牛庄,五袭海城,后又参加长城抗战。”在国内影响很大,田汉、聂耳通过报刊等多种渠道对盘山义勇军有所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村也提出了国歌发源地的说法。他们的根据是1933年2月聂耳到过建平县朱碌科村慰问参加热河抗战的义勇军。此外,辽宁省还有国歌诞生在葫芦岛南票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9:05
义勇军进行曲
编辑
同义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般指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王化一,*部副*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源地及母本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仅仅一个月,抚顺清原的“血盟救*”就打响了辽东武装抗日的第一*。与此同时,《国歌》的母本——《血盟救*军歌》诞生,早于《义勇军进行曲》三年多的时间,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5年7月16日,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一致认定:1931年10月16日诞生的《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熟悉的国歌极其相似: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这首歌就是《血盟救*军歌》,作者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孙铭武、孙铭宸(又名孙耀祖)兄弟。
2015年7月16日,抚顺市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抚顺——国歌奠基地”座谈会,来自省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参与了座谈,与会人士一致得出结论:早于《义勇军进行曲》3年多的时间,即在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在这次座谈会上,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说,《血盟救*军歌》是国歌的“母本”,国歌是如何发源的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好这项工作对国家、对社会来说都是重大贡献。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先生认为: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抚顺是国歌奠基地”这一提法可以认定是准确的。
孙氏兄弟为国歌提供原创素材
据资料记载,2002年9月28日,抚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平鲁对住在抚顺西葛联社、在抚顺石油一厂做司机的孙铭武的儿子孙超进行采访考证。孙超回忆说:“我父亲举义抗日当初还创造了一首《军歌》,那是1931年10月16日,我当时15岁,在创作现场。”老人还当场给王平鲁唱了这首军歌,用的是东北人口气,老调子。他说歌词为父亲和叔叔孙铭宸联合创作,由张显铭谱的曲。另外,2003年,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抚顺市地方史学会常务理事白凤羽在清原大苏河采访了当年的救*老战士孙绪恩,当时,孙绪恩还动情地唱起这首歌。
这些线索引发了抚顺市有关部门的注意。2014年,抚顺市政协成立了考证工作组,到清原、沈阳、锦州、张家口、唐山、北京、古北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那么,孙氏兄弟到底是什么人呢?
孙铭武,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兴京县警官教练所毕业。曾任奉军的连长、营长。孙铭宸别名孙耀祖,是孙铭武的弟弟。兴京县立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校长和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孙铭武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于是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发动亲友、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他们策动辽宁*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孙铭武又变卖家产、购置*支,并决定在1931年10月中旬起义。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就是《血盟救*军歌》。孙氏兄弟作的词,张显铭谱的曲。
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与李栋材的二十八中队400多人,集合于清原县大苏河乡,唱着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辽东血盟救*”。孙铭武被推举为血盟救*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在各地购置*弹等军用物资。
1932年1月,救*已发展到千余人。1月末,孙铭武、张显铭等20余名将士被害。孙铭武牺牲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与敌战斗。最终,队伍被打散。后来,孙铭宸被捕入狱,被日军杀害,时年39岁。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份按烈士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的名录中,辽东血盟救*总司令孙铭武排在了第一位。
2015年4月1日,抚顺考证工作组到清原孙铭武老家中寨子村,找到了孙铭武的亲属姜学儒了解情况。已经93岁的老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我管孙铭武叫三大爷,管孙铭宸叫四叔。我当时9岁,经常出入孙家大院玩闹。一天在正房一间屋内,有一人手持木棍在一长条桌前指挥,有20人左右一起唱‘起来、起来!’我以为大人嫌我‘碍事’,让我起来呢。”
2015年4月21日,考证工作组在张家口,孙铭宸的孙子孙滦宁取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那是爷爷决心回东北之前与他的侄儿孙治平的合影。孙滦宁回忆说:“爷爷到北平后,在‘救国会’的安排下到北京大学等处演讲,宣传介绍辽东义勇军的战斗事迹,演讲到结尾时,呼号、演唱的就是《血盟救*军歌》的歌词。”
在唐山,孙铭宸的另一个孙子孙克本对考证工作组回忆,1954年就听他父亲孙镇中唱《义勇军进行曲》,当时还说这里有你爷和你三爷闹义勇军时编的词儿。
随后,抚顺考证工作组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发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给予孙铭武、孙耀祖兄弟极高的评价:“他们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这是对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争取国歌归属关系,即谁是国歌的奠基者问题上作出的唯一定性评价。
田汉得到资料的4种可能
那么,《血盟救*军歌》是怎样传到田汉先生手里的呢?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彭壮飞告诉记者,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有4种可能:第一,1932年末,作者之一的孙铭宸曾到北平宣传义勇军抗日的壮举,多次高唱《血盟救*军歌》,《血盟救*军歌》在爱国人士中流传。第二,1933年3月,田汉随上海800人慰问团来到古北口抗战前线慰问,在古北口住了23天,有可能接触到辽东抗日义勇军,包括《血盟救*军歌》在内的有关资料。第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首领唐聚五曾与田汉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在北平,一次在上海,有可能直接为其提供辽东抗日义勇军的有关资料。第四,当年《血盟救*军歌》在千人的队伍中传唱,虽然血盟救*被打散了,但活着的将士进关后也会把这首激昂的军歌传出去。
彭壮飞告诉记者,《义勇军进行曲》虽是田汉的厚积薄发之作,但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立意、主题、结构、韵脚还是遣词造句,主要字句上高度相似,《血盟救*军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原创素材。应当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比《血盟救*军歌》更凝练、更形象、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特别是田汉超越历史时代的局限,点石成金地写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句歌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超越时空的历史启迪、警示价值。加之聂耳大师级的音乐处理,《义勇军进行曲》遂成为中华民族心底永恒的旋律。
国歌与辽宁有深厚渊源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完成的。那么,田汉先生所作之词源于何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趋向认为与辽宁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各地纷纷组建义勇军、自卫军、救*、大刀会、红*会等民众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歌曲与起义誓词也应运而生。
此前,辽宁有多地宣称是国歌故乡、诞生地或素材原创地。从2007年起,桓仁就提出“国歌素材原创地”之说,其根据是1932年4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总司令唐聚五发布《告武装同志书》,通过北京邮电局发到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桓仁《告武装同志书》中有这样的词句:“团结起来。哪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振作起杀敌卫国的精神,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我们被压迫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响应起来,风起云涌起来,万众一心。我们东北民众已气愤填膺,故喊杀愈烈,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此种观点认为,田汉在《风云儿女》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基础,就是来源于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告武装同志书》。
锦州认为自己是义勇军发祥地和《义勇军进行曲》发祥地。他们的根据是北镇、黑山高鹏振“东北国民救*”的义勇军誓词、军威和战绩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东北国民救*”誓词歌的原唱词为: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何用?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向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
盘山县则提出了盘山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原型说。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以后,盘山人张海天、项青山的抗日《宣言》、《通电》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精神给养。“1931年至1933年,盘山义勇军首扰盘山,二打台安,三战田庄台,四攻牛庄,五袭海城,后又参加长城抗战。”在国内影响很大,田汉、聂耳通过报刊等多种渠道对盘山义勇军有所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村也提出了国歌发源地的说法。他们的根据是1933年2月聂耳到过建平县朱碌科村慰问参加热河抗战的义勇军。此外,辽宁省还有国歌诞生在葫芦岛南票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