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先面对情绪,再解决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3 13:0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3:24

2021年1月21日  中原焦点团队  初27  庞爱国  第21天分享

先面对情绪,再解决问题

      有时候,你很想马上解决问题。

你会试图斥责一个因发脾气扔东西的孩子:“乱发脾气、乱扔东西是不对的!”

你会试图劝解一个因为冰激凌掉到地上而号啕大哭的孩子:“你怎么不拿好啊?别哭了,再给你买一个好不好?”

你会试图大声批评一个屡犯错误的孩子:“你不长记性吗?和你说了多少次了……”

然而,这种沟通方式并不奏效,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情绪——他要么反抗你,要么退缩逃避,要么和没听见一样一动不动。而孩子的这些反应又会加重你的愤怒情绪,让你接下来对着他们大吼,或者威胁、惩罚他们。

事实上,遇到这类情况时,最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确认自己的感受,并重获安全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精力思考问题,而这源自人类的大脑机制。

1929年,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提出了“战斗或逃跑反应”,这是人们在遇到应激状况时的本能反应。当面对他人的吼叫或怒视时,人类大脑中的杏仁核会感到威胁,杏仁核继而发送信号到大脑中负责产生激素的下丘脑,下丘脑再发出信号,提醒肾上腺释放出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让身体准备反击或逃跑。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反应与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生存本能息息相关。

在原始时代,当人们遇到野兽时,出于本能,他们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人们体内用于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机制都会马上被调动起来,肌肉张力随之增加,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上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愤怒时,你的脸会涨得通红,手也会变得颤抖。

此时,你大脑中用于反馈问题和思考解决办法的机制是不工作的,你无暇顾及这个野兽到底是公的还是母的、毛色怎么样,也没法思考从哪条路线逃跑可能更省时,本能的反应占据了你的大脑。大脑中用于反馈问题和思考解决办法的部分是前额叶皮质,它的反应速度比负责本能反应的杏仁核慢半拍,延迟将近3秒钟的时间。当紧急情况出现时,你所有的机制会被调动起来先为战斗或逃跑行动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家会提议,当情绪来临时,你可以先从1数到10,这样会给负责理性思考且慢半拍的前额叶皮质足够的时间,令其恢复工作。

除了战斗和逃跑,人类还维持着一项出于原始本能的反应机制——僵住不动。如同动物通过装死来保护自己,让捕食者降低对它们的关注一样,孩子在面对你的批评或责备时也会“僵住不动”。他们表面上对你的责备似乎满不在乎,或者面无表情地望向你、毫无回应。事实上,他们这种麻木的状态也是出于自我保护。

虽然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会遇到野兽来袭之类的危险,但当恐惧、愤怒等一些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威胁,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用于保护自己的机制被保留了下来,写在了基因里。

除此之外,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大脑还保留了很多本能,比如我们的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在应激状态下功能是减弱的。

你读过《狼图腾》吗?书中有一段描述与这项机制不谋而合:当狼被猎人追赶时,它会把肚子里刚吃的羊肉吐出来,清空肠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于那只狼来说,没有什么比保命更重要,它必须调动一切资源为逃跑服务,它必须让自己的血流量从胃肠道转移到四肢,并且尽量减少自己的负重。这是动物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本能。

当危险发生时,所有的机制都在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服务,此刻,我们的胃肠道功能也是减弱的。因此,如果你经常处于焦虑、恐惧或愤怒之中,持续的应激状态就会使你的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前半年、入读小学的前三个月、考试周都容易出现胃疼、发烧等症状,我们称之为“躯体化的反应”。这其实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感受,从应激状态中脱离出来,让自己重新找回安全感。

在孩子的早期经历中,这些机制还影响着孩子的大脑发育以及他们未来的情绪、社交、学习,甚至健康。我们的大脑有数以10亿计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联结所形成的神经回路构造出我们的大脑结构。每部分神经回路掌管的区域都有所不同,这些区域如果能得到反复的刺激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健。

如果一个孩子的“本能大脑”,即杏仁核的部分长期、反复被激活,那么,他这部分大脑区域就会比较强健,他就会很容易被“威胁”唤起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压力激素的分泌水平也会比其他孩子更高。长远来看,这类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化的反应、问题行为,以及不良的健康状况。

更重要的是,当“本能大脑”被激活的时候,“理性大脑”是不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他的“本能大脑”总是会战胜“理性大脑”,使得“理性大脑”得不到更好的发育。“理性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部分也被称为执行功能部分,负责深入的判断力、思考力、认知、情绪及社交能力、计划性等,这些都是孩子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能力。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本能大脑”长期处于压力之中,比如长期遭受*和忽视,就会使他们的应激反应系统超负荷运转,抑制其“理性大脑”的发育,导致其“理性大脑”中的执行功能受损。

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是极其迅速的。2岁的孩子每秒钟就有700个神经元突触联结发生,伴随着这种极为快速的发展,孩子到5岁左右,脑重量就已接近*,大脑中的“高速公路”也基本建成,这个“高速公路”将为孩子未来的认知、情绪、行为、健康提供通道。虽然大脑塑造是持续一生的事,但如果我们抓住大脑塑造的关键窗口期,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孩子的婴幼儿期,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的“理性大脑”提供更多激活的机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当你了解到这些以后,如何将这些机制运用在与孩子的现实沟通中呢?你可以试试以下方式:

·当孩子处于情绪压力中时给予帮助,使孩子脱离压力状态。

当孩子处于情绪当中时,他们的应激系统会被激活。由于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有限,且这项能力是在对*的观察以及与*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我们需要对孩子给予帮助,比如共情他们的感受,倾听、陪伴、拥抱他们,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从压力状态中脱离出来,使他们的“理性大脑”得以激活。久而久之,孩子的“理性大脑”就会得到更好的发育。

·与孩子保持温暖、积极、稳定的互动关系。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长时间得不到*的回应,会激活婴幼儿的压力应激系统,影响其大脑发育。所以,温暖、积极、稳定的互动能够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起到关键作用。父母每一次与孩子的游戏、*、微笑、拥抱、同步互动,都是对孩子的良*,在其婴幼儿时期尤其重要。

·不要在孩子处于情绪之中时提出问题或建议。

处于认知发展早期的婴幼儿还不能客观理解和过滤大量信息,所以当你的孩子因为被批评、责备,或者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选择反抗或退缩时,你要知道,这是他本能的反应机制。了解到这些机制,你就更容易理解,当孩子处于情绪之中时,你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需要孩子用到他的“理性大脑”,而此刻他的“理性大脑”还没有恢复工作。当然,此时你给他讲一堆大道理或提供下一步的建议也同样如此。他的问题的确需要解决,但当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只有当杏仁核脱离激活状态以后,他才能和你一起思考、解决问题,向你学习更多应对的技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要在孩子有情绪时先陪伴、倾听、共情的原因之一。

帮助孩子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前面谈到,“吼”和“哄”不会让孩子的情绪消失,只会让这些情绪积聚和隐藏起来。可是,如果“吼”和“哄”都不合适,那么选择置之不理可以吗?

一位妈妈说:“孩子哭闹我一般都不会妥协,会让其他人别理他,让他自己先哭闹几分钟,感觉他没有那么激动了以后再和他讲道理。我觉得这招每次都挺管用的。”

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冷处理”。你可能会认为,既然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听不进去我们说的话,那么就干脆不理他,等他哭完了再说。问题是,我们还需要思考孩子表面上的不哭闹和平静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他们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发挥作用吗?冷处理是否有利于孩子长久的情绪发展呢?

记得有一次在小区里,我见到一位妈妈生气地走在前面,后面的孩子拉着妈妈的衣角,哭喊着:“妈妈别走!”后来我了解到,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孩子本打算吃的香蕉掉在地上了,尽管妈妈说包里还有,可孩子哭闹着不依不饶,说什么都要吃地上的那一根。于是妈妈选择不理她,转身离开,紧接着就出现了孩子追妈妈的画面。

我非常理解这位妈妈,任何人在面对这种情境时都很难平静地处理。事实上,妈妈的转身离去的确有可能让孩子不再“较劲”,或者慢慢安静下来,然而在这些看似有效的方法之下,却隐藏着这位妈妈忽略的事实——她忽略了孩子哭闹的行为背后可能有自己尚未知晓的原因。比如,孩子正处于完美或执拗敏感期,较劲只是一种自然的表现;或者,孩子是在寻求妈妈的关注和联结,抑或独立的权力;还有可能是孩子累了、困了、饿了、不舒服了。当这些需求未能被看见或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选择最为直接和本能的方式——哭闹和发脾气。

虽然孩子不再因为香蕉的事情哭闹,但她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情绪并不被妈妈接纳,甚至认为自己下次有情绪时还会被妈妈“抛弃”。孩子之所以不哭,不是因为她学会了如何调节情绪,而是因为害怕失去妈妈,妈妈也因此丧失了一次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机会。

实际上,这位妈妈真正要做的既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吼”和“哄”,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条“中庸之道”,适当地关注孩子的情绪。

适当地关注意味着你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

有人说,孩子哭了就让他自己哭,哭一会儿就好了,不需要理他。30年前,人们认为孩子是可以自我安抚的,但最新研究表明这是不正确的,孩子不哭是因为他们绝望了。

一项实验验证了这一点。研究人员邀请了数名女性及其孩子共同参与实验。这些妈妈平时都是陪伴孩子入睡的,现在她们希望训练孩子自主入睡。研究人员让妈妈们把孩子放到摇篮上,然后离开。不出所料,妈妈离开后,孩子就哭了。这时候研究人员测试孩子的心率,发现孩子显然处于焦虑的状态中。当妈妈听到孩子哭的时候,妈妈也会变得焦虑。因为研究要求,妈妈不可以靠近孩子,孩子只能自己睡,而孩子哭了一会儿,也停止了哭泣。这种做法持续了3到5天,之后,当妈妈再把孩子放到床上,让他独自睡觉的时候,孩子不再哭了,妈妈非常高兴,也非常欣慰,认为自己终于成功了。然而,当研究人员对孩子继续进行监测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各种指标都表明孩子并不是真的平静了下来——他们并没有安抚好自己,他们的心率很快,血压和压力激素水平都偏高,他们的状态是焦虑不安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哭,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哭也没有人理他。研究得出结论,虽然孩子能自行停止哭泣,但他们并不能自己安抚自己,长此以往损害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容易让孩子对家长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而如果他们哭泣时有*的陪伴,那就会大不一样。所以,父母需要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安抚。

即使是对于*的你而言,当你产生情绪时,对方如果转身就离开,或者在一旁冷眼旁观,甚至告诉你“等你安静了再来找我吧”,相信你的内心也会不好受,你不会觉得这个人是在乎你、爱你的,反而会感觉在情感上被他抛弃了。

可见,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我们帮他调节情绪,而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还不成熟的大孩子,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帮他补上情绪调节这一课。情绪调节能力为孩子未来遇到挫败时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孩子情商发展的必备能力。

那么,什么是情绪调节呢?

当你看了一段恐怖电影,晚上害怕得不敢入睡时,你会告诉自己“这是因为我看了场恐怖电影,但电影都是假的”,然后你开始数羊或者听一段舒缓的音乐帮助自己入睡,这就是情绪调节。当你特别愤怒,恨不得一拳打在对方身上时,你会告诉自己动粗是一种过度反应,于是你开始深呼吸,让自己趋于平静,这也是情绪调节。

这些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培养它们,需要你的“理性大脑”能够经常战胜“本能大脑”,当确认没有威胁之后,“理性大脑”会帮助你尽快回归到安全模式来应对接下来的状况。所谓情绪的调节能力,就是指大脑从令人不快的经历之中恢复的能力,恢复的快慢则由“理性大脑”中的前额叶与“本能大脑”中的杏仁核之间传递的信号决定。

好在大脑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你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发生更多的联系,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如何使杏仁核平静下来,缩短它被激活的强度和时间,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机会增强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这是一项大工程,这项工程从孩子发出第一声啼哭起,甚至从孩子还是个胎儿时就已经开始了,你每一次与孩子的情绪互动都在强健他大脑的某一部分。

那么,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呢?

仅仅是安抚孩子吗?

答案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绪调节器,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不同需要来帮助他们。这里要强调一下,当孩子处于胎儿期时,母体中无论是因愉悦产生的激素还是因压力产生的激素,都会传递给孩子。有大量研究表明,胎儿是可以感知母亲情绪的,而且这种体验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情绪发展。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会略过这个时期,从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讲起。

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婴儿只有有限的情绪调节能力。新生儿有着内置的基本情绪,如满足、厌恶、痛苦、好奇,这能帮助他们从养育者那里获得照顾,然而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极其有限,只能做到本能的“趋利避害”。

比如,你在逗小婴儿的时候,他开心地蹬着小腿,挥动着小胳膊,咧着嘴笑,然而由于过多的刺激,他开始厌倦这种方式,他会本能地把头转向其他方向,不再看你。当你再去继续逗他的时候,他又会转向另一个方向。如果这种不合时宜的刺激持续下去,他可能就会咧嘴开始哭了,这时,孩子已经对超负荷的刺激感到不舒服了。本能地躲避让自己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本能的趋利避害。但是,强烈的情绪并不是孩子扭过头去就可以使之消失的,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他们需要你的帮助。当你看到孩子开始做出咧嘴、吮吸这些动作,或者开始哭闹时,你可以降低对他的刺激强度,继而抱起他、摇晃他、温柔地安抚他,这可以帮助他解除紧张的情绪。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就像是一场舞蹈,两个人协调、合拍——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同调”,也称为“同步互动”。长期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与其相协调,对孩子的情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确认和相信自己的情绪,这将成为他早期情绪调节能力的基础。妈妈与孩子的良性互动也是孩子早期人际关系的模型,会让孩子相信与人交往是美好的,他人是可信任的,当他们把自己的不适反馈给别人时,对方是会做出调整的,进而让孩子对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充满信心。

随着孩子坐、爬、走的技能不断提升,以及通过与妈妈的互动习得情绪模式,他们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方式来躲避那些让他们不舒服的情绪,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也由此开始发展。

生命的最初两年,是孩子情绪调节从萌芽到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期间,如果父母能够关注孩子的情绪,那么,孩子就能发展出比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写道:“如果父母善于‘阅读’孩子的情绪线索并做出疼爱孩子的反应,他们的孩子就会较少烦恼、容易抚慰,探索环境的兴趣也更强。相形之下,如果父母等到孩子大发脾气才去抚慰,则会快速增强孩子的痛苦。在孩子处于婴儿期时,如果养育者不善于调节孩子的压力体验,那么,孩子的脑结构就会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无法正常发育,导致孩子长大后容易焦虑、冲动,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弱。”

我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或老人说:“我家孩子总是哭着要抱,为了不给他养成坏习惯,坚决不能一哭就抱。”

事实上,没有哪个小婴儿会刻意用哭来要挟父母,或者因为父母的安慰就养成坏习惯,哭是他们自然、本能的反应,换作远古时代,这就是他们延续生命、获得更多保护的方式。

有些妈妈告诉我,孩子的小伙伴最近喜欢咬人,经常咬得孩子哇哇大哭,有时候孩子被咬了,或者手里的玩具被抢了,只会看着妈妈哭。妈妈碍于面子,就没有刻意去安抚孩子,嘴上说着“让孩子们自己处理吧”,却忽略了只有当孩子被安抚,感受到安全时,才有可能独自面临当下的困难。

在这个阶段,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的孩子是通过你的回应一点点获得自我意识的,理解他的感受就是在帮他连接自己的感受。当他对自己的感受有了更多的理解时,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从而发展心智。

在关键期,你的安抚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上幼儿园的孩子会运用你以往示范的调节技能来自己调节情绪。比如,他能把从你那里学到的情绪词汇表达出来——“我很害怕”“我很生气”。

曾有一位妈妈跟我分享,她两岁多的女儿突然走过来对她说:“妈妈,我好孤独啊,你可不可以陪我玩一会儿?”而这就源自她一直以来与孩子的情绪交流。

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增强,他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你会看到他们有时候自言自语:“妈妈会回来的,妈妈下班就回来。”“小熊别害怕,打针不疼的,打完针你的病就好了。”这是他们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在父母的重复引导下,孩子学会了用说话来代替打人。当他冲动地举起拳头时,会克制自己把手放下。比如,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学会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他想要玩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而人家正在玩时,为了让自己在等待中不那么难受,他会转而先去做些别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孩子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在发展的表现,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参与引导的痕迹。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会快速发展。他们几乎不会再像婴幼儿期时那样情绪化,动不动就倒地哭闹,而是会用语言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应对情绪。如果你们关系良好的话,当孩子遇到情绪难题时,他会主动向你诉说和求助。

举个例子,孩子和同学吵了架。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得好的孩子会对自己说:“好朋友之间都会发生不愉快,我们可以找机会重归于好。”接下来,他可能会心平气和地主动和伙伴去解释、去沟通。而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得不好的孩子可能会让冲突升级,比如发生进一步的肢体冲突,即使平静下来,他也可能会对自己说:“他竟然这样对我,我永远不会再理他了。”然后和其他的伙伴说那个孩子的坏话,找碴儿再和他打架。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情绪调节的能力会转变成他内心的声音,而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情绪调节能力,取决于前几个阶段的发展情况。确切地说,你会品尝到你在孩子0~6岁期间播种下的果实。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指出,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讲,情绪调节能力的良好发展,能帮助孩子在小学期形成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促成令人满意的自我评价和乐观的看法。情绪调节能力好的孩子在共情和伙伴关系,以及应对压力方面都是乐观向上的。相反,情绪调节能力差的孩子会冲动地宣泄情绪,这种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在上述方面的能力,当然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综上所述,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也在不断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基于前一个阶段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离不开父母对于孩子情绪的积极关注。不要再认为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天生的,或者任由其自行发展,作为父母,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现在的你就是他未来的一面镜子。要知道,情绪调节能力不强的父母很难养育出情绪平和、善解人意的孩子。

最后,我想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心理学教授舒尔博士的一段话送给你:“孩子在早年经常无法对情绪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但是良好的情绪状态又是大脑健康发育的必需因素,因此*必须充当一个‘外部调节器’,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有兴趣请继续自行阅读下一章节

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情绪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绿茶要猛冲吗,绿茶鲜嫩不需要(绿茶冲泡的正确方式) 绿茶为什么越好越不耐泡 绿茶要泡几泡?哪种绿茶最耐泡? 哪种绿茶最耐泡 职场故事:美女职员遇到暴躁老板 老板脾气坏得要命,我该怎么办 老板老爱发脾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呀? 害怕老总发脾气怎么办 网络上用名字测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准确吗 一个男生把自己的名字和另一个人的名字放在一起,中间放个"&"符号... 三亚人大附中高考成绩 三亚海棠湾人大附中怎么样 三亚人大附中入学条件 盆栽金花茶可以打顶吗 三亚人大附中好还是上外好 平安战役中,铁三角组合中哪支队伍的损失最惨重? 亮剑:在李云龙攻击平安县时,这三个人三种作战方式,谁最霸气? 平安战役让李云龙富得流油,这一仗中他究竟捞了多少好处? 关于会说话的战车比赛有哪些动漫 儿童吃阿莫西林有什么过敏反应? 青霉素不过敏但是阿莫西林过敏.这是什么原因. 吃阿莫西林会过敏吗 阿莫西林过敏几天消退 阿莫西林会过敏吗 阿莫西林过敏有什么症状 吃一粒阿莫西林过敏多久能好? 阿莫西林过敏怎么治 口服阿莫西林会过敏吗 阿莫西林过敏会引起高烧吗 野兰花快速生根的方法如何让兰花长根 准妈妈怀孕8个月,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冒死生下6斤重宝宝 贾婷婷多大了 三亚人大附中小升初录取分数线 fgo骑阶伊什塔尔强度怎么样?骑凛宝具连发测评! 为什么这么多人骂三亚人大附中 三亚人大附中高考升学率是多少 哪种物质与战逃反应直接相关 2015年040期双色球开出的是什么号 三亚一中好还是人大附中好 2016年4月3号至24号双色球开奖结果 福彩双色球2009040期开奖多少 谢谢 你皮蛋的弟弟皮在痒意思 老师说学生不可以皮痒痒,学生皮肤是不是真的就不痒了? 我儿子今年二十上高三了前几天睡不好觉总醒!现在又总不高兴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我该咋办啊? 儿子心思太重,十几岁的孩子比大人心思还重,天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孩子在学习上总是不积极,只要一让他学习就愁眉苦脸的,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么? 18个月宝宝总是愁眉苦脸 孩子总是愁眉苦脸,怎么回事儿呢? 养身茶哪种好呢? 孩子对每天上学就愁眉苦脸似乎并不感冒,我该怎么让他提上劲去学呢? 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会主动学习,还有一遇到难题就愁眉苦脸,不想动脑筋。怎么办? 隔离开关的作用隔离开关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