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写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2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48
《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贡献:
1、《天下郡国利病书》对于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叙述特别详细,又可看到作者对于祖国边陲的深切注意及其中蕴含着的爱国深情。
2、在有关云南省的篇章中,历述了云南、大理、临安、永昌、楚雄、曲靖、澄江、蒙化、鹤庆、姚安、广西、寻甸等府和车里、木邦、孟养等军民宣慰司的沿革。
3、在“边备”一卷中介绍了边疆等地的形势。在“河套”及“西域”二卷中叙述外国的位置、沿革、交通和物产等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古代边境各地和国外的情况仍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扩展资料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证:
1、《天下郡国利病书》,明顾炎武撰,稿本,六十册。是书由顾炎武外甥徐乾学传世楼传出,辗转经由王闻远等人收藏。
2、尽管顾炎武俨然为学界祭酒,但在身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某些著作一直被清廷列为*。《利病书》原是一部未经整理的稿本,况且其中还有不少触犯时忌的内容,故有清一代,见过原稿的人甚少,有关的评述更不多见。
3、崇祯十二年(1639),顾炎武应乡试再次落第,从此无意仕进,退而读书,开始编纂《天下郡国利病书》。康熙元年(1662),顾炎武自京师抵山西曲阳,是年七月,《天下郡国利病书》完稿。历时二十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郡国利病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49
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10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 、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史籍。原稿旧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分34册,其中佚失第14册。现通行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49
天下郡国利病书
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10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 、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史籍。原稿旧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分34册,其中佚失第14册。现通行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所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地理学"。
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70岁。初名绛,字忠清,入清后为表示不与清朝合作,便改名为炎武,易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自幼继承家学,15岁时就加入"复社",与宦官弊政作斗争,清兵南下后,他又参加了昆山嘉定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他针对当时晚明的社会**、人民生活困苦、外患日急,而文坛学士每每只是侈谈理性、追求名利的腐朽状况,提倡经世致用学风。他决心涉猎群书,探求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作为自己改造社会拯救国家的根据。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风严谨,成就宏富。
顾炎武生活的年代是明末乱世,目击时世艰难,又亲身经历倭寇之患、建州女真的内侵、风灾水害虫灾的交替侵袭,饥民的*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崇祯十一年,清兵攻下畿辅城,北京因此戒严了。第二年,顾炎武参加科举考试再一次失败。此后,他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深深感到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于是发愤读书,着手进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写作。为了写作此书,顾炎武通读二十一史和天下郡国地方志、名人文集、奏章文册之类数万卷,单就查阅的地方志书就有许多部。他还往来南北做实际调查,曲折行程二、三万里。他的这种面对现实研究当代史地,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精神和学风是难能可贵的。作者编订这些资料后,希望后人能在此基础上斟酌去舍,“续而传之”。在他晚年时,他又将此书一分为二: “一为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前者即《肇域志》,后者为《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对于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叙述特别详细,则又可看到作者对于祖国边陲的深切注意及其中蕴含着的爱国深情。在有关云南省的篇章中,历述了云南、大理、临安、永昌、楚雄、曲靖、澄江、蒙化、鹤庆、姚安、广西、寻甸等府和车里、木邦、孟养等军民宣慰司的沿革。在“边备”一卷中介绍了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哈密等地的形势。在“河套”及“西域”二卷中叙述了交趾、安南、流求、日本、真腊、爪哇、三佛齐、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佛郎几等国的位置、沿革、交通和物产等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古代边境各地和国外的情况仍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