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与海丰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30 21: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13:34
这题我会
陆丰是一个从潮汕风俗向客家风俗过度的地方,而且过度很明显。从三甲上来到桥冲再到南塘内湖博美城东东海,口音是一路变。整个陆丰,十种以上的口音是有的吧!
大安的最好听,跟唱歌似的。
海丰就去过海城等几个镇,不熟悉,但据说是没多大变化。
吃的
其实两地吃的差别非常大。海丰的小米在东海不如海丰那样受欢迎。毕竟东海吃的多。公平的狗肉很有名,可惜我没吃过。
陆丰的薄饼和海丰的,除了饼皮以外完全就是两回事。
薄饼起源于江浙,原名*卷,东海沿海都有。传到了台湾叫润饼,到海陆丰就叫薄饼。
最不能忍受的是“冬节鸽”,这东西在陆丰叫菜包_,番冬节做的,蒸着吃。海丰是冬至吃的,还连汤带水。我吃过一次,一碗吃不下。陆丰东至吃汤圆。
咸茶也不一样,汕尾人用骨头汤,海丰人用芝麻花生,东海人也用芝麻花生去擂,但爱加苦刺心或茶叶,陆河人直接秉承了油茶。
油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是以前军队作消暑解_果腹等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习俗
婚:甲子人迎亲时,女方是乌泱乌泱一大群七大姑八大姨的;碣石人结婚时要K三天歌,迎亲时还要提个大音响放办仙的曲;相比之下东海就素很多,一群年轻的闹闹也就没了;海城和东海差不多,不过据闻海城人结婚一定要去酒店摆席的,当天定不到第二天都行我的天呐,这点陆丰人就接地气得多;汕尾迎亲的要带红绸大红花由新郎挂在女方家门框上,还要点蜡烛。但有些村里就没。
丧:三甲的丧礼偏佛教系,戴毗卢帽穿僧衣的。往西走就是明显的道教仪式了。但亲属穿戴是按古制的五服区分得很明显。
海丰,我刷过一个视频,出殡的队伍每个人都拿着毛巾,这个我在深圳看过,是客家习俗,至于普遍还是个例就不知道了。
文化
海陆丰说不上有什么独有的文化,都是从祖上迁徙过来后,结合本地情况作的整合改良而已。
比如舞狮。它就很有东边福建漳州的非遗“弄虎”和西边惠州惠东的“麒麟”的影子。
舞狮的套路也有差别。陆丰的独角麒麟套路古朴威武,海丰的就摇头晃脑。唢呐曲也有区别,感觉陆丰的要悠扬动听些
个性
陆丰人比较直接,海丰人要沉稳一点;陆丰人好吃好面,海丰人就比较务实了。所以才有“陆丰响神,海丰贤人”'之说。
海丰人骨子里有股骄傲,可能从古以来一直是行政中心,到现代了经济又好。可能出于使命感吧,绞尽脑汁地树立本地认同。
陆丰人有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比如叫外地的“外省啊”,叫潮汕的“老涩啊”,叫客家人“客啊”
加个语气助词“啊”,感觉就顿时高大了呢
你是家传皇位还是怎的?还是说耻笑人家没有全国最大的假币生产线?全国最大盗版光碟生产线?最大嗨_生产线?
迷
当然这并不全面,大安,碣石,三甲的,感觉就好很多。
潮汕人
潮汕人这个称谓是个变量,可以随时间,地点,语境,甚至单纯个人而改变。
海陆丰是有很多从潮汕地区迁徙过来的。当然这个只能以一世祖论,再往上刨只能是蓝田人元谋人山顶洞人了。
比如黄旭华先生,在海丰出生长大,他父亲就来自揭阳。
这就尴尬了
比如彭湃,祖上是揭西五云的。
潮汕是一块招牌
潮汕地区由于地理便利,在古代迁徙过程中优先承接福建向西移民。
战乱时期“三江出海”,以其头脑灵活经营有方等优点在外的知名度打开了。
改开之后海外的宗亲回乡投资,经济起飞。经济的起飞带动文化发展。再加上潮汕人也确实出人才,李嘉诚马化腾谁谁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这样无论经济文化上都对海陆丰地区形成了碾压态势。
再加上香港经济文化高光时期,潮汕人天生的抱团性格,人多势众,加上几乎无隔阂的语言、习俗,再加上潮汕人在各个层面吃得开。
所以,漂泊在外的海陆丰人,依附也好,融入也罢,甚至原本血脉相连都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潮汕人”这个招牌下的一份子了。
其实香港那时候混得好的潮汕人里就有海陆丰人,比如五亿探长,海丰的。比如向家,陆丰的。向家现在的坐馆打起虎狮拳来还是有模有样。
为什么出现逆一体化的现象
其实全世界都在逆一体化。比如美国,红脖子的声量高涨。
国内也是。什么番禺人不是广州人啦,什么顺德人不是佛山人啦,什么从化人不是广州人啦等等等等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涅?
从大处讲是统一大环境下的自我定位迷失
从小处讲,社会法治稳定,以前抱团取暖的刚需就不存在了
2.教育水平提高,资讯爆炸。学得多看得多,想得也就多了。想的多了,加上大数下的回音效应。
腰杆子自然就硬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