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位专家请教一些雏龙茶茶树的种植技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30 18: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1:06
茶树种植
1、种植方式与密度
合理密植是茶树栽培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茶树合理密植,它既要达到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土层,又要使茶树个体和群体结构得以充分发展,从而取得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适合机耕机采,也是合理密植所要考虑的条件。
茶叶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随着单位面积内茶丛数的增加而提高的;而单丛产量则呈相反趋势,它随茶丛数的增加而递减。这是茶树群体和个体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合理密植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保证茶树在群体结构良好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茶树个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使单位面积内因密植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产量,超过个体削减的产量,使茶树取得丰产。我所不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如以150×150(厘米)(亩丛数297丛)的丛植茶园为增量为100%,则150×33(厘米)(亩丛数1333丛)的条栽茶园亩产量为150%,150×17(厘米)的条栽茶园亩产量为152%;而单丛产量如仍以150×150(厘米)处理为100%,150×33(厘米)处理为34%,150×17(厘米)处理为17%,后两处理的减少值为66%和83%。从这个试验还可看出,由于密植程度不同,后两处理亩丛数增加3.5倍和8倍,使亩丛数增加而提高的产量大大超过单丛产量的减幅,因此仍能取得增产效果。
茶树种植方式应考虑两内容,一是茶树的行丛距。即排列方式,二是每丛的定苗数。我国茶树种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解放前遗留下的的丛式茶园,这种茶园产量低,管理也不方便,正在逐渐淘汰。大多数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单行条栽茶园,一般种植规格是中小叶种茶树行距为150厘米左右,丛距33厘米左右。每丛定苗2-3株;大叶种茶树行距165厘米左右,丛距50百米左右,每丛定苗1-2株。我国大多数高产稳产场队,都是这种种植方式。双行条栽茶园,在部分茶区也有采用,大先遣为165厘米左右,列距和丛距都是33厘米左右。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报道,1961-1968年,单、双行茶园产量表现是,前四年双行高于单行,增产19.82%,以后单行高于双行,增产3.74%。近年来部分地区试用多行条列式茶园,这种种植方式的茶园,行距、列距和丛距也有多种规格。且在茶树定植后,就免除耕作,其它管理措施也有别于单、双行茶园。据报道,多行条列式茶园,具有早期高产,幼龄期茶树迅速覆盖园地,减少土壤冲刷等优点。这一种植方式的出现,由于时间尚短,对茶树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茶树高产稳定持续年限等问题,都待进一步验证。
2、播种和移栽技术
在播种茶籽或移栽茶苗前,首先要划线定行。划线定行工作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①平地茶园第一行应从地块最长一边开始划线,或者与干道、干渠相平行。距地边一米处划第一线,其余以此线为基线,按行距的要求,依次划出所有的茶行。缓坡茶园则要求等高条植,划线要自下而上进行,按先遣要求逐行划齐,要掌握等高不等宽的原则。对于地形复杂的地段,行距要作适当高速变幅范围可掌握在1-2米之间。窄幅水平梯级茶园,茶行应在离坎沿3/5处划线;宽幅水平梯级茶园,离坎沿1米处划第一行,最后一行离沟亦要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以利茶树生长和田间管理工作的进行。
②坡地茶园应在规划范围内尽量*茶行,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尽量减少插行,避免断行和闭合行。茶行转弯角度,以及与道路的交角,都要适合机耕条件。
③划线工作就绪后,即可开种植沟。种植沟的宽度和深度,视肥料种类和数量,以及是采用茶籽直播还是移栽茶苗而定。堆肥、厩肥及移植茶苗的茶园,种植沟要宽些;采用菜籽饼及茶籽直播的茶园,种植沟要浅些。一般采用宽20厘米左右,深30厘米左右为宜。基肥数量每亩施堆、厩肥30-40担,或菜籽饼200-300斤,并施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基肥施下后要在其上盖土3-5厘米,目的是不使茶根直接接触肥料,避免烧根。施肥工作结束后,即可播种茶籽或移栽茶苗。
(1)茶籽直播大面积发展新茶园,以茶籽直播较为简便,易于掌握,前期的管理工作也不像移植茶苗的茶园那样要求精细。因此发展面积较大的单位,常常采用茶籽直播,综合各地的资料,在播种时要掌握如下环节:
①适宜的播种期茶籽在霜降前后采收后,要进行选优去劣的拣剔工作。茶籽的播种期是较长的,自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除严寒冰冻期外,均可进行播种。生产上常采用冬播,这样可省去茶籽贮藏工作,而且第二年出苗期要比春播的提早半月左右。有的单位由于播种面积大,或者平整土地工作一时赶不上,也可采用春播时期要掌握在二、三月。实践证明,我国大部分茶区,春播不要超过三月底,否则会大在影响出苗率和茶苗生长势。同时,四月以后播种的茶籽,即使出苗也较难安全越夏。原因是茶籽出苗迟,夏季高温容易产生烙苗,增加茶苗死亡率。春播的茶籽,最好经过浸种催芽处理,以求提高茶籽出苗率和增强茶苗生长势。我国北部茶,由于冬季气温低,冰冻期长,过去均采用春播,近年来有的采用冬播也获得成功,如安徽省凤阳县燃灯公社金桥茶场,在茶籽冬播盖土后,再在播种行上离地表堆土5-10厘米,做成土垄形式,翌年春季解冻后除去土垄,茶苗出土早而整齐,这是很好的经验,适宜北方茶区应用。
②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是检查播种质量的主要项目,过深过浅均不合质量要求。茶籽播种的深度以3-5厘米为宜,湖南的试验资料指出,不同播种深充对茶籽出苗、苗高及成苗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播深4.5厘米处,始苗期在五月二十二日,盛苗期在六月二十四日,当年苗高30.1厘米,成苗率达75.3%;而播深9厘米处的始苗期为六月十二日,盛苗期八月二十日,当年苗高22.2厘米,成苗率则为63.4%。可见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
在一些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的地区,为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当年达到苗全苗壮,相应地采用了一些适应本地区的农业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山东省在茶籽播种期(四月上旬)正值春旱,除采用浸种催芽外,在播种时先在播种行上浇足水分,然后播种茶籽,立即盖土,并在覆土后的播种穴上,做成高出地表15厘米左右的馒头形土堆,当地称谓"堆土保墒",目的是提高土壤含水率,减少蒸发,这对战胜春季干旱,提高茶籽出苗率,达到功全苗壮的目的,是一项很好的农业技术措施,这一经验适宜于播种期有旱情的地区采用。运用这一技术措施时,要注意适时推土。其经验是,推土期应选择在茶苗要破土出苗而尚未达到地表时较为理想,早了效果受影响,迟了会推断芽尖。推土时如能配合插枝遮荫,效果更佳。
③每穴播种粒娄"孤子不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采用适宜的播种粒数是播种工作上应注意的事项。每穴播种粒数过多,当年看来茶苗出土较好,但由于茶苗拥挤将来会出现长势细弱的不良后果;播种粒数过少,则要影响出苗期和出苗率,容易造成缺丛断行。一般经过拣剔的茶籽,尤其是经过浸种催芽的茶籽,每穴播种四、五粒就可以了。未经拣剔的茶籽,则就视茶籽质量情况,适当增加播种粒数。播种时要严格控制行、丛距,同时要将茶籽均匀地放在穴内,不要紧挨一起。
茶籽播种覆土后,在播种行上撒些谷壳或插竿标记,有利于出苗前除草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致伤苗。
(2)茶苗移栽已如上述,茶籽直播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实生苗后代比较杂乱,茶树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很大,这就是常见的有性繁殖茶树叶形不一,发芽迟早不同,长势强弱差异较大的主要缘由。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推广,短穗扦插繁育茶苗,已被视为提供优良种苗的重要途径,今后发展新茶园时,采用移栽茶苗建园的比重将会逐年增加。移栽茶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苗龄中小叶种茶树选用二龄苗移栽比较恰当。生长较好的一龄苗,苗高在25厘米以上,也可以进行移栽。我国南方茶区,由于年期长,栽培的茶树大多数是乔木或小乔木的大叶种,一龄苗即达50厘米左右,当年出圃移栽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快速成园的效果。
②移栽时期茶苗地上部休眠期进行移栽容易成活,因此晚秋和早春是移栽的适期。在墒情较好的地区,霜降前后移栽,成活率比较高,这时地上部逐渐停止生长,而根系还有一个生长高峰,移栽后当年根系恢复生长较好,来年茶苗发芽生长也比春季移栽的早。有些地区晚秋常有旱象,则应在早春移栽较为恰当,时期掌握在惊垫到春分期间,不要太迟,否则会影响成活率。早春移栽的茶苗,发芽期不如秋栽的早,而且往往在根系没有完全恢复前,茶苗即发芽生长,故要特别加强管理,否则会出现僵苗、死苗现象。我国茶区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甚一致,有些地区晚秋和早春正值旱季,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无灌溉措施,茶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是很不理想的,应选择在其它时期移栽茶苗为好。如云南省,移栽适期在芒种至小暑期间,过早雨水少不易成活,过尽当年生长期短,往往根系还没有很好恢复即进入旱季,容易死苗。有的省(区)也有类似情况。因此移栽期的确定,还要考虑当地当时的降水情况,否则会事倍功半,不易取得理想效果。
③带土移栽,及时定植越轩时要尽量少伤根多带土,这是至关重要的。缩短起苗到定植的时间,对提高茶苗成活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久晴后在苗圃起苗,最好是在前一天灌足水分,这对少伤根多带土有一定帮助。在外地调运茶苗时,要相应地采用一些保护性措施,如根部蘸黄泥浆,每捆茶苗用湿稻草包扎根部,车厢周围洒水或铺入湿草袋,顶部注意覆盖,提高湿度,防止茶苗因失水过我。如途中时间较长,则要防止茶苗发热,途中最好翻动茶苗或洒几次水,以利散热和湿度。茶苗运到目的地后,要及时定植。如茶苗较多,一进来不及定植,则要进行假植,以后随栽随取,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栽植工作。在移栽定植时,每穴用苗2-3株,苗与苗之间不要靠拢,并注意要舒展。过长的主根,可剪去部分。移栽时要逐层加土,层层踩紧踏实,这是提高成活率的要领之一。埋土过半时,浇足定植水,待水分下渗后,继续加土,直至与泥门相平,不宜过深过浅。移栽苏苗时,同一行上要瞻前顾后,控制行丛距,使之整齐美观。移栽后要及时定剪,留高15-20厘米左右,这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④移栽营养钵苗营养钵育苗是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报道。它的优点是:成活率高;移栽后不出现蹲苗停长现象;不变移栽时期的*,栽后管理也较方便,成园快,产量高。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利用。
实践告诉我们,茶苗成活率高低,茶苗长势好坏,与上述管理环节密切相关,而栽后的水分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3、幼龄茶树护理
幼龄茶树护理包括抗旱防冻,间苗补缺,耕锄除草,合理施肥,定剪修剪,打顶轻采和病虫防治等。此处只阐述一、二龄期内的抗旱防冻,间苗补缺两项内容,其它技术措施在有关章节中叙述。
(1)抗旱防冻目前的农业生产,大部分还是"露天工厂",不良的气候条件,如干旱水涝,严寒酷暑,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可能造成农作物的死亡。灾害性天气给茶叶生产造成的危害,常见的有旱害和冻害。在长江流域,前者常出现在伏夏,后者发生于严冬。幼龄茶树由于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其受害程度要高于成龄茶树,故须特别护理。
①抗旱我国主要产茶省(区)气候条件的判别是很明显的。以气温和降水为例,我国南部海南岛的岭头,年平均气温为23.1℃,降水量为2414.6毫米;中部的杭州,年平均气温为16.1℃,降水量为1400.7毫米;而北部山东的蓬莱,年平均温为11.8℃,降水量为623.6毫米。但各地气候也有共同点,如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海南岛旱季常出现在二二月到翌年四月,杭州在七至八月,山东则出现在十一月至翌年五月。这些都茶叶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降水特少的年份,甚至造成危害。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七至八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高温亢旱能持续数十天。在这期间,茶叶季节产量也是全年最低的时期,而对幼龄茶树,特别是播种当年的幼苗和移栽苗,影响更大,如在管理上不采用相应的措施,常会出现焦苗和死苗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旱害。
茶树产生旱害的原因:一是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耐荫和需水较多的特性。茶树在逐步北移过程中,这一特性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较之有些作物来说,耐荫和对水分的要求还是较高的。二是幼龄期,尤其是出土当年的茶苗,由于茎叶娇嫩,地下根系扎得还不深,容易受害。三是从环境因子来说,北方的干旱大风,南方的烈日高温,是常见的旱象天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茶树蒸腾作用显著增强,这时土壤如供水不足,就会出现供需失调,这种情况如发展到一定程度,轻则生长受阴,叶片受害,重则整株死亡。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创造了不少与旱害作斗争的经验,归纳起来有:
选择抗旱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受害程度。
灌水提高土壤含水量这是解决旱害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发展新茶园时要考虑水利条件,以便旱季灌溉。
地面覆盖减少蒸发就地利用杂草、农作物秸秆,在旱季来临前覆盖地面。一则可减少蒸发,降低地温,保蓄水分;二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可谓一举两得。幼龄休园铺草覆盖时,要防止"蒙头盖",否则在高温下茶苗会产生黄萎现象,不利茶苗生长。盖草用量,每亩三、四十担。
插枝遮荫遮荫保苗,对当年出土的幼苗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它的用材量也比地面铺草的方法节省,唯花工较大。遮荫物可选用麦秆、松枝、树枝等材料,在旱季来临前插于茶树的西南方,离茶苗15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在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这段高温期,起到遮荫保苗的作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注意遮荫物不要捂住茶苗,就略呈倾斜,这样茶苗仍能受到露水滋润。遮荫期间要做好遮荫物的护理工作,发现遮荫物倾倒捂苗,要有时扶正。用麦秆作为遮荫物时,不宜整束直插,这样容易捂苗。具体操作时,可将麦秆中部对折后错开,基部扎捆,使之呈扇面形,即可将基部埋在茶苗西南方,起到遮荫保苗作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从茶籽播种到出苗期间,出土幼苗能达到早、壮、齐的要求,就大大提高幼苗的抗旱力。在苗期旱害调查中可以发现,受害较重的茶苗,往往是出土较迟,或者是旱季正在破土成长的幼苗,最容易的产生烙苗死亡现象。因此采用秋播或春季浸种催芽后播种,是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在旱害调查中可以看出,高温干旱期来临前,苗高如能在5厘米以上,并有几片真叶开展的茶苗,抗旱力就显著提高。浅耕除草对提高茶苗抗旱力也有一定帮助。旱季又是减少杂草与茶苗争夺水分有效的方法。但浅耕除草要早,否则会弄巧成拙,反而加重旱害。引外,旱季勤施稀薄水肥,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增加养分,从而提高茶苗的抗旱能力。
②防冻 茶树冻害有雪冻、风冻和霜冻等几中。长江以南以雪冻和霜冻为常见,而其它茶区这三种冻害均有发生。茶树受冻后,有赤枯和青枯两种表现形式,南部茶区以赤枯为主,北部茶区则两类兼有发生。霜冻和风闲在受冻后即现危害状,而雪冻是在溶雪过程中逐步出现冻害,在积雪期间,相反对茶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茶树具有一定的抗御低温的能力,但不同器官的抗寒力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报道,茶树叶、茎、根的抗寒力是依次递减的。在冻害调查中可以发现,茶树根系因有土壤保护,往往不易受冻。所以在生产实践中,茶树冻害发生演变的程度是叶片首先受害,继而扩展到茎部,只有在气温极度寒冷的情况下,根部才遭冻害。
冻害发生的原因,一是与气温有关系。从气候情况来分析,不外乎三个因素,即低温、干旱和大风。这三者往往是们随发生的,而低温是主导因素,干旱和大风可以加深冻害的程度。据山东省日照倒1971-1977年茶树越冬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指出,凡冬季负积温总值超过-100℃,极端最低温低于-10℃,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最长连续天数大于14天,这一年的冬季茶树就容易发生冻害。此外,冬季降温剧烈,冻土深而持续期又长,这时大风和干旱也成了加深冻害的重要原因。二是与品种有关系。不同品种抗寒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品种耐寒些,有的品种抗寒性较差。从山东省引种的结果来看,该省试种初期,引种了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陕西等省的茶籽,经多年观察比较,证明安徽黄山附近的群体种在当地表现抗寒力较强。而在山东结实的地产茶籽。长势和抗寒力更强。三是与地理有关系。冻害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茶园不同坡向也是冻害发生不一的相关因子。通常表现是,高纬度、高海拔和北向坡的茶园,茶树容易受冻,山谷和冷空气沉积的过道茶园,也容易受冻,四是与共园管理有关系。茶园管理不善,措施失当,也会造成茶树冻害。
防止冻害发生或减轻受冻程度的方法:
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各品种抗寒力大小是受茶树本身遗传特性决定的。因此,常有冻害发生的地区,在开辟新茶园时,对各品种抗寒力要做到胸中有数,要选择抗寒力强的品种作为下期引种的对象,同时要特别注意选留地产抗寒力强的茶籽扩建新茶园,从而争取从根本上解决茶树受冻问题。
物理方法保护冻害发生在寒流频繁的冬季和早春,借助有利地形和设置挡风物,可以收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南方高山和纬度较高的北方山区,发展新茶园时,要首先选择避风向阳的有利地形优先发展,这样可凭借山峰的屏障作用,起到防寒防冻效果;其次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地保留部分原有林木,注意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增设防护林带,这些都是永久性的保护措施,值得提倡和推广;此外,一、二龄茶苗采用埋土过冬(注意露顶和早春分期扒土),增设风障,地面铺草,也是防冻的有效措施。
化学药剂保护就是要用化学药剂保温,减少蒸腾,或者促进枝叶老熟,提高木质化程度,以增加茶树的抗寒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越冬期在茶树叶面和土表喷抑蒸保温剂,有一定的防冻效果。另有资料指出,在四月下旬、11月上旬喷2-4滴,对茶树越冬有帮助。采用化学药剂保护茶树过冬,是解决茶树安全越冬的一条新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寒力茶树培育管理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近年来从北方试种茶树的结果可以看出,茶树安全越东与种植前的土壤深翻、茶叶采摘、茶园肥水管理三方面的关系较密切。山东省对茶园开垦质量特别重视,坡地一般都开成梯级茶园,土壤深翻80-100厘米,把这些作为技术规程的内容。无数实例证明,达到上述开垦标准的茶园,受冻程度就轻。幼龄茶树打头轻采期间,适当提早封园,对茶树安全越冻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山东省日照县采取白露前后停采,秋分前后摘去嫩梢,即行封园,可以降低茶树受冻指数。在茶园肥水管理方面,要灌足越冬水,施肥要做到早施重施基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这也是区别于南方茶区的施肥原则。目前我国多数茶区基肥施用时期,安排在秋茶结束后的深秋或初冬,而不少北方茶区的实践结果表时,基肥施用时期以白露前后较为恰当。这时施用基肥,根系愈合生长快,安全越冬效果好,这是受北方气候条件决定的。北方深秋初冬,气温和地温下降迅速,所以早施基肥,可以取得积极效果。追肥分次施用,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之一,而北方气温的年变化是早春回升慢,晚秋下降迅速。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前促后控的追肥方法,这也有别于其它茶区。其具体做法是,春夏季节茶芽萌动时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以求促进茶芽生长;而秋季追肥不能太迟,否则新梢会出现"恋秋"现象,加深茶树冻害。因此,最后一次追肥不过八月关。增施磷钾肥,对提高茶树抗寒力是有帮助的。此外,冬季地面铺草,蓬面盖草,对提高地温、减少冻土厚度和降低蓬面昼夜温差不一定效果。
(2)间苗补缺 目前发展新茶园,多数采用茶籽直播。前面已经提到,有性繁殖的后代性状比较杂乱,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同时在播种茶籽时,考虑每丛最后定苗数是2-3株,因此每穴播种粒数也是酌情增加的。基于这些原因,必须间苗,以使茶树性状相对一致,为今后快速成园,实现机械化采茶和茶叶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间苗工作应挖掘留优去劣,留强去弱的原则。在茶苗、二龄期内,在年生长结束后进行一次间苗工作。中小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2-3株,大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1-2株。经过间苗的茶丛,要将根部松动过的土壤及时踏实,以利茶苗生长。间苗过程中因苗数过多而被间出优良性状茶苗,可用来补植缺丛,这样既解决部分种苗来源,同时由于取苗临近,宜于带土移栽,及时定植,所以补缺后的茶苗成活率也高。
在生产上,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有缺丛现象产生。茶苗缺丛后及时进行补植,并保证补植茶苗的成活率,对提高茶园单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否则会造成缺丛断行,茶园既不美观,产量也受影响。在一、二龄期内如不抓紧补植工作,今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补植工作也逐渐难以进行,成活率会大大下降,这是共同的经验。新菘园苗期的补缺工作,应选择同龄苗进行补植。移栽时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