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瑶族所有乐器,音乐课要啊,速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5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20

瑶族乐器鉴赏:http://www.hongxiao.com/asp/dv_rss.asp?s=xhtml&boardid=50&id=25861&page=1&star=1

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郭咚郭、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其湘、桂、粤毗邻之广大瑶族地区 。

铜鼓,是彝、苗、瑶、侗、壮、布依、毛南、水、黎、白、土家、纳西、仡佬、佤、傣等族 和克木人、(亻革)人的敲击体鸣乐器。苗语称妞 、涅,侗语称每甲、甲多,布依语称主、根,佤语称土洛、格花,克木语称彦。流行于滇、 黔、川、粤、桂、湘、海南等省区。

大鼓,藏、壮、瑶、苗、侗、彝、水、土家、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最为盛行。

独弦胡琴,瑶族弓拉弦鸣乐器。简称独弦琴。又称一弦琴。流行于贵州省荔波县瑶族聚居地区。
琴形、结构与二胡相似,演奏者自制自用,故用材和规格尺寸不一。琴杆多使用桐木制作,常见者45厘米~50厘米。上端琴头呈方柱形,平顶无饰。琴杆上部距顶端14厘米处,横设一个弦轴,黄杨木或硬杂木制,圆锥形,轴长15厘米。琴杆为圆柱体,靠近弦轴设有千斤,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琴筒呈圆筒形,多用一截毛竹筒制作,筒长11厘米、直径5厘米,筒前口蒙以笋壳为面,筒后端敞口。面板上置竹或骨制琴马,张一条马尾弦或丝弦,弦的下端系于缚弦,缚弦为一端带节的小竹杆,穿过琴杆底部。琴弓用细竹或竹片拴以棕丝或马尾而成,弓杆弯曲度较大,弓长40厘米。
演奏时坐姿,左手持琴,将琴筒置于左膝上,琴头靠近左肩,五个手指均可用于按弦,右手执琴弓在弦外拉奏。独弦胡琴常定弦为f1或g1,音域有一个八度。音色明净清晰,有如远处传来的唢呐声。音量不大,好像小提琴加了弱音。我国拉弦乐器中较少有用拇指按弦者,而瑶族独弦琴用拇指内侧按弦则是其显著特点。左手常用打音、滑音等技巧装饰旋律,并模仿唢呐音色,滑音多从高往低做小三度滑行。可用于独奏、齐奏、合奏或伴奏。瑶族人民常于冬闲的夜晚独奏自娱,也常二人或多人一起齐奏或参加瑶族八仙(即八音)乐队合奏。独奏时常张双弦、定同音,弓毛也分两股同时擦弦发音。独弦胡琴尚无专用乐曲,它多演奏瑶族八仙音乐或唢呐的曲牌,如《八仙调》、《迎客调》、《敬酒调》、《参军曲》、《合排》等。

铜磬,壮、苗、瑶、侗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和桂西南各地。
仰钵体,用铜铸造而成,外形似锅,口大、底小而圆。磬高9厘米,磬口直径14厘米,底径9厘米,磬壁厚厘米。
演奏时,磬口朝上,以布圈垫底固定或奏者用左手托之,右手执短木棰敲击磬壁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悦耳、悠扬,犹如铜钟之声,延续音长、穿透性强。主要用于师公道场活动中。

狮子锣,是壮、侗、瑶、苗、彝、京、仫佬、毛南、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五月箫,瑶族支系排瑶吹口气鸣乐器。瑶语称嗯�凸,即五月伐竹制箫、吹箫之意,故 此得名。历史久远,在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一书中,关于瑶族乐器的 记载有:“笛,韵如常笛,……”此处之笛,概是今日之五月箫。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管身竹制,多采用中间无节、两端通透、上端稍粗的竹管制成,管长40厘米~50厘米、上端 管口 外径3厘米~4厘米、内径2.4厘米~3.4厘米。管首上端管口置有木塞,将 木塞削去 一侧,即成半月形吹口,削去的部分与竹管内壁形成进气孔道。在管身背面、距管首4厘米 处的进气孔道下方,开有一个发音孔,管身正面中部开有六个圆形按音孔,下方开有三个出 音孔。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第一、二、三孔,右手无名指、中指、 食指分别按第四、五、六孔。上唇置于管首木塞处,下唇包住半月形吹口,运用循环换气法 吹奏,气流由气道进入冲激发音孔,使管内气柱振动发音。筒音为d1—g1,常用平吹的 八度音域,通过超吹,音域可达两个八度。平吹音色柔和优美,超吹音色单薄尖锐。常用于 独奏。演奏技法与一般笛子相同,擅长演奏优美抒情的曲调。

黄泥鼓,因演奏时鼓面涂以黄泥而得名。古称铳鼓,还有腰鼓、长鼓、长腰鼓、长篌之称。 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尼王瓮。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瑶族民间流传着黄泥鼓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瑶族村寨有一位老人,常带着儿子上山去打猎。有一次在悬崖边被山羊挤下崖去而身亡。为了悼念老人,儿子便剥下山羊皮蒙在一个掏空树心的枯木上敲打。此后,瑶寨里凡遇丧事,都要敲击这种鼓以示悼念。鼓分公、母两种。丈夫去世,妻子要在灵柩前打母鼓、儿子打公鼓;妻子去世,丈夫和儿子都要打公鼓,这已成为瑶家习俗,世代传承。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又以横置腹前演奏 而有横鼓之称。壮族还称岳鼓。瑶语称勐啯、如叨。毛南族称长鼓。此外,还有腰鼓、瓦鼓 、黄泥鼓之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

汪都,又称黄泥鼓、长鼓、横鼓。瑶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源于古代细腰鼓,南宋之时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代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载:“(排瑶)元霄击锣挝长鼓,跳跃作态,长鼓其形头大中小,黄泥涂皮,以绳挂颈,或云亦古制也。”
鼓身用整段桐木、杉木挖制而成,两端蒙以山羊皮、黄皮或狗皮,皮面固定在两个圆形铁圈上,盖于两端鼓口,两端皮面系绳对拉,将七个小竹管分别套入相邻的两条绳索中,移动小竹管可调节鼓皮的张力。汪都呈长筒形,其状与金秀坳瑶族系的公黄泥鼓有些相似。全长90厘米,鼓身中段略细,两端稍粗。一端呈喇叭形,口径22厘米,另一端呈碗形,口径19厘米。鼓身外表涂以红漆,绘有金色民族图案纹饰。
演奏前,先将湿黄泥涂于鼓面,使两端鼓音相距为四或五度音程,便可发出洪亮浑厚的音响。演奏时,将鼓带斜挂胸前,喇叭形一端鼓面朝向左上方,左手执一竹片击奏鼓面,右手拍击右端鼓面,奏者边击边舞,这就是瑶族《汪都鼓舞》。常两人对奏或多人集体表演,多用于喜庆节日、民俗活动“还盘王愿”和庆祝丰收等场合中。它既是《汪都鼓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牛角,是瑶、彝、苗、景颇、纳西、怒、傣、布依、土家、仡佬、黎、汉等族的唇振气鸣乐 器。流行于桂、黔、滇、川、湘、粤、海南等省区,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和贵州省黔南 、黔东南等地最为盛行。
演奏时,角体较小者,双 手持角身吹奏;角体较大者,用左手托抱角底置于胸前,右手持角身吹奏。角无按音孔,也 无固定音高,依靠口形变化和气息控制,可以吹奏出不同的音高。小者音色高亢、尖锐;大 者音色浑厚、悠扬,可用于独奏或合奏。在湖南一些地区还流行有《玉皇甫》、《老君甫》 、《山羊过坳》等牛角曲调。吹奏时用锣鼓伴奏。

长号,古称长鸣、中鸣、招军、铜角、马吹等。是瑶、壮、苗、彝、哈尼、布依、土家、维吾尔、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瑶语称当嘹。彝语称大巴拉。布依语称莽列。维吾 尔语称卡奈依。汉族称大号、长尖、喇叭、尖子号等。流行于全国各 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最为盛行。
瑶族的当嘹和壮族、苗族的长号,流行于桂西和黔东南一带。管体全长155厘米。上节长30 厘米,顶端号嘴直径5厘米、深0.8厘米,下端铜圆包直径6厘米。中节长61 厘米,喇叭节长64厘米、喇叭口直径22厘米。演奏时,上、中两节拉出,左手伸直托扶管身 ,右手持握上节,管体略倾向左侧,口贴锅形号嘴吹气发音,多为基音和第一、第二泛音, 声音低沉、深厚,音量洪大,闻及数里。一般不单独吹奏。在广西、贵州,是各族八音(即 八仙)乐队的低音乐器。所奏乐曲,均为八音曲牌。

瑶族大鼓:呈圆柱形。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田林等地。各地形制不同。南丹县里湖、瑶寨一带的大鼓,多用整段樟木掏空作鼓框,上口单面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牛 皮,用竹钉固定,鼓面直径60厘米~70厘米、鼓高90厘米~100厘米,下端敞口。田林县平山等地的大鼓,鼓框用木板拼成,两端均蒙牛皮,鼓面直径80厘米左右、鼓高100厘米~120厘米。瑶族大鼓是瑶族铜鼓乐队的指挥和领奏乐器。演奏时置于乐队*,用双棰敲击,声音洪大。奏法有跨腿击、弯腰击、反击擂、交叉棰等,并交替击奏鼓心、鼓边或鼓框等。奏者 边击边舞,奏法千变万化,舞姿优美动人。多用于民族节日、婚丧礼仪等场合。

瑶族猴鼓,瑶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其为《猴鼓舞》伴奏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的上林县一带瑶族地区。
相传,每逢瑶族的达努节(又称瑶年或祖娘节),布努支系的瑶族人民,便在农历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举行三天盛大的民族节日,纪念祖先反抗封建王朝取得的重大胜利。届时,瑶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于鼓堂进行庆祝活动。锣鼓喧天,人们载歌载舞,表演的民间舞蹈有猴鼓舞、铜鼓舞、芦笙舞、牛角舞等,舞者边奏边舞,气氛极为热烈,反映出瑶族祖先的对敌斗争和生产活动。

单打,又称手锣、手托。是壮族、侗族、瑶族的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和广东省。
锣体响铜制成,形如盘状,锣面平坦无脐,锣边稍宽并垂直锣面,外观庄重敦厚。常见者锣面直径14厘米、锣边宽2.5厘米、锣壁厚0.3厘米,锣边无孔 、不系锣绳。锣棰木制,棰头呈直角弯曲,棰长14厘米。
演奏时,左手掌心托锣,锣面朝上,右手执棰重力击奏。发音短促、高而尖锐。用于广西、广东的民间器乐合奏、彩调、邕剧、桂南采茶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和师公道场中。

瑶族竹筒,又称竹筒琴。是瑶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上林县等地。
用一段竹筒制成,筒长120厘米~140厘米、筒径9厘米~10厘米,上端敞口,中间打通竹节,下端底部留节。以选用筒身顺直、筒壁较薄的毛竹为好,并在筒身外表饰以各种花纹图案。
演奏时,奏者立于筒侧,双手持握竹筒上端,以竹筒的底部冲击地面,发出有节奏的“咚咚 ”之声。其发音高低、音量大小与竹筒的长短、筒径和筒壁厚薄都有直接关系。竹筒较短、筒径较小、筒壁较厚者发音就高,反之则音低。以筒身顺直、筒壁较薄的老竹发音最佳,音色亮、共鸣强、传远好。用于民间歌舞伴奏。在民族节日或喜庆场合,常常是几个或十几个竹筒同时击奏,音响谐和,气氛热烈。

瑶铃,瑶族摇击体鸣乐器。瑶族称铃。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那坡县等地。

喃嘟喝:在中越边境大山里的瑶寨,至今仍保留着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喃嘟喝”。这种乐器,是用瑶山山边一种俗名叫做“勒可”的叶子卷制而成。制作很简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竹管,长一尺许,上挖一至两个孔,吹奏时,以手指灵活按住和放开,而发出不很规则的“喃——嘟——喝”三种声音,“喃嘟喝”因此得名。另一部分为传声叶管,由长条的“勒可”叶卷在竹管的一端,成喇叭状。 吹奏时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悠扬动听。相传为瑶家男女青年在七夕约会时发出的信号。
此外,瑶族人吹奏“喃嘟喝”,还用于表达对农事丰收的美好愿望。每当田里的稻谷、瓜果将要成熟的时候,瑶族人就即时制作并吹奏“喃嘟喝”,边吹边唱民谣:“喃~嘟~喝,谷~熟~熟(果~熟~熟)”,期望获粮食丰收。

木叶,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乐器。吹木叶,要选择优良的树种,通常采用桔、柚、杨、枫、冬青等无毒的树叶,叶片的结构匀 称,正、背两面都应平整光滑,以柔韧适度、不老不嫩的叶子为佳。太嫩的叶子软,不易发音;老的叶子硬,音色不柔美。叶子的大小对吹奏也有很大关系,过大或太小的叶子既不便吹奏,发音也不集中。一般使用的叶片,以叶长5.5厘米、中间叶宽2.2厘米左右的比较适宜。叶子不耐吹用,一片叶子吹几次就会发软破烂,不能再用,所以 吹奏时奏者需有多片树叶备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38

木叶
长鼓
大鼓
猴鼓
唢呐
芦笙
竹筒
葫芦丝
喃嘟喝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夫妻养狗狗把谁当主人 两人同养狗认谁当主人 什么蔬菜和水果可以美容祛斑呢? vivox60怎么查看参数配置详情 怎样查看vivo手机的屏幕参数? vivo手机怎么看手机参数 vi##手机怎么看配置? 义乌到湖州没有直达快客???必须到南浔?? 湖州到绍兴的汽车有几班? 注销驾考需要本人吗 前腿肉和后腿肉哪个好吃 初中英语学校前5的有哪些? 怀孕3个月做引产,手术后几天可以下床,多少天可以恢复 建鼓外形是怎样的? 买猪肉时,到底该挑前腿还是后腿呢? 我怀孕四个半月了、想做引产手术、请问几天可以出院 怎么学校初中英语 做肉圆猪前腿肉好还是后腿肉好? 大鼓的大鼓种类 做引产手术要多久,不住院行不行的 保定各所初中学校的名字用英文怎么说? 猪肉后腿肉和前腿肉哪个好 四个月引产后可以当天出院吗? 猪后腿肉好吃还是前腿肉好吃 我想了解,引产手术。 一只眼睛的中国历史名人 猪的后腿肉好吃还是前腿肉好吃 谢谢医生。那住院做引产手术得多久?多久能好?会不会... 猪前腿肉和后腿肉哪个更好? 引产手术做后当天能出院吗? 猪的前腿肉好吃还是后腿肉好吃 包饺子,肉馅用前腿肉,后腿肉还是五花肉好? 和尚念经时敲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佛教木鱼的敲打方法 单眼失明的历史名人自古有哪些 猪的前腿肉好还是后腿肉好 《伍文定传》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我拿流年,乱了浮生,是什么意思? 《王者荣耀》中“我拿buff”是什么意思? 我拿了一本书 这个拿了是虚词吗? 我拿真心赌明天下一句 我拿你没办法中的拿是什么词性? EXCEL减法如何输入 作文《我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我拿什么给你——我的祖国作文 “我拿什么和她抗衡”这句歌词是哪首歌的? 怎么样在EXCEL中插入减法函数 哪首歌里面有“我拿什么来和他抗衡”这句歌词 我拿你当亲弟,你拿我当表哥,什么意思 我要点和我拿点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