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9 00: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8:19
草的笔顺结构为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竖。
1、笔画数:9画。
2、拼音:cǎo
3、部首:艹
4、结构:上下结构。
5、详细释义
(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如谷物、蔬菜等)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
(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
(3)旧时指山野;民间。
(4)初步拟成的稿子;底稿。
(5)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
(6)汉字字体草书的简体。
6、组词
草坪;牧草;花草;野草;杂草;
疾风劲草;草绳;草料;稻草;粮草;
草野;草贼;草莽;草根;落草为寇。
7、例句
(1)园丁定期除草。
(2)你有草药茶吗?
(3)她的皮草外套。
(4)他起草发言稿。
(5)他推着割草机。
(6)草莓正当时令。
(7)凡酷寸草不生。
(8)切莫打草惊蛇。
(9)小草发芽了。
(10)斩草必须除根。
文字源流:
草木的草,象形初文是“屮”。甲骨文作甲组图A,像一株有枝茎的全草,独体象形。“屮”读作chè,在古籍中,“屮”也常当“草”字用。
一个“屮”字是一株草,个体形状,单调。野草绝大多数丛生聚集,就把两个“屮”字并列组合,作“艸”。唐宋以前,“艸”应该是一个常用字。
例如《周礼·秋官·庶氏》有“嘉草”一词,唐朝陆德明《经典释文》作“嘉艸”。后来文献中的“艸”几乎全部改成了草字,而“艸”只作偏旁,叫做“草字头”,很少独立使用了。
古文中另有“草”字,石鼓文写作乙组图1,周围是“屮”,表示草;中部是表示读音的声旁“早”。战国以后,只保留上部的两个“屮”。《说文解字》中说“草”本指栎树的果实。大约汉代以后,借用草字表示“艸”,于是再造了一个皁字表示栎树。皁字又变写作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