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观音大士的故事,他是怎么成为菩萨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55
楞严经第六卷讲的就是这位菩萨的修行过程 太专业了 很难看懂的 了解一下
也是很大的善根福报
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
观世音菩萨是以能观之智,来观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是自性智慧,所观之境是众生的音声。是苦是乐,是悲是愁,包括种种声音。
菩萨,梵语为菩提萨埵,菩提,译作“觉”,萨埵,译作“有情”。菩萨是能觉有情,也可以叫有情觉,即有情中的觉悟者。因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自己开了悟,更要使令众生亦开悟。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初于闻中。入*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着,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在寂灭现前的时候,忽然我超越世间和出世间。六凡众生有我执,三界众生有法执,故都不能超越世间和出世间。我这时就和十方世界融合无碍,尽大地是我自性的光明,尽虚空是我自性的体相。同时得到二种殊胜的境界。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上者可以和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互相融合,和十方如来同一慈悲心。下可以和六道众生融合,合而为一,对他们受苦罹难,都具悲心切切,要救度他们离苦得乐。
什么是六道众生?按人身来说,眼、耳、鼻、舌、身、意是自性六道众生。色、声、香、味、触、法,亦是自性六道众生。自性众生和外边众生是相接连的。外边六道众生是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由我亲近供养观音如来,就蒙彼如来教我耳根修证法门。“如幻”是譬喻词。“闻熏闻修”:是由闻性入流内熏,熏起自性本有智光。这样反闻修习,就能得到正定。这是无修而修,修而无修。譬喻如幻化事,从无而有,有即非有。修成金刚三昧,即首楞严大定。证得此定,就能得到圆通。
既得圆通,就能与佛同其体,亦能与佛同其用,使我亦能得到三十二种应化身,可以遍入一切世界,随机教化,现身说法,来救度一切受苦众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55
摘自《中国文化知道点》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出版
观音信仰源自于佛教,而观世音的形象则在中国民间经受了长期的演变。
观音,又称观世音、观自在,是中国化的佛教信仰的重要的菩萨之一。民间对她的崇拜极盛,老百姓称她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观世音菩萨之世字免去,改称观音菩萨。
元代以前,由印度等地传入的观世音菩萨像皆为男性,元代初年,大画家赵孟的夫人管道升最早用“水墨”的方法画了一幅女性的观音像,因为她慈悲若女子;并撰写了《观音成道记》一书。
书内说,观音是天竺国妙庄王的第三女,名叫妙善,生而素食,长而事佛,矢志不嫁。父王就让妙善去做十件难做的事情,例如用竹箩挑水满一水池,一晚要织成一百疋布等,不能完成便要嫁人。
妙善完成不了,就诚心向天祷告,感动得天上诸神齐下凡间,帮助妙善去完成任务,结果十件难事都依限完成。
后来妙善为太白星君度之成道,成道后妙善又度父母姊一家人皆得成正果。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明显能看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对佛教的改造和影响。道教称观世音菩萨为洞天帝主圆通自在天尊。因为在宋代道教成为统治者支持的宗教,宣和元年,皇帝下诏,把佛祖改称为大觉金仙,罗汉改为尊者,观世音改称为观音大士,并入了道教。
观世音菩萨曾立誓度尽天下众生,众生得度,然后自己最后一个得道,所以数千百年以来,仍称观世音菩萨而不称佛。
详细的你可以到如下地址查看:
http://bbs.ahage.net/read.php?tid=59726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56
说普陀山的观音吧:有没有听过老人念的观音经?里面有详细的过程。提一句,她是发愿“世间还有一人受苦,我不成佛。”而证其菩萨果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