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47
许多人一定都看过前段时间上映的《中途岛海战》这部电影,电影中,有一个场景非常震撼,那就是美国海军俯冲轰炸机攻击日本航母的镜头,在日本军舰高射炮弹幕中,轰炸机突破层层火力完成投弹。这个镜头也让我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这一幕并非演绎或杜撰,实际上它是二战时期防空的真实写照,各种口径的防空炮在空中编织出一张弹幕网,让敌方战斗机无处可藏。这种场景不仅仅出现在海战中,在陆战中也经常能够看到。甚至在并不遥远的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防空高炮部队还用这种方式对付美军战机,整个场面非常震撼。
然而震撼归震撼,防空高炮*这种方式实际效果并不好,根据战后许多国家官方统计资料来看,二战期间防空高炮平均需要2000发炮弹才能击落一架战斗机,当面对轰炸机时候,这个数字骤升到10000发。数学好的朋友可以计算一下命中率,基本和大炮打蚊子也差不多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这种防空方式决定的。和现代导弹精准打击不同,炮弹没有任何制导和自主寻找目标的能力。因此想命中目标全靠地面瞄准,但飞机是移动目标,且距离较远通过光学瞄准比较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连续射击,炮弹在空中爆炸编织出一层防护网,这样即便打不到敌机,炮弹爆炸的碎片也能击伤敌机。如果是大口径防空炮,爆炸产生的碎片也会比较多,命中率自然就会高很多,根据战后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74%的战机都是被90mm以上口径防空炮击落的,速射小口径防空炮反而起不了多大作用。这与我们一般认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