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肉的做法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7:29
香芋、红薯洗净切片或者切小块,不能太薄,否则整出来不好吃,根据自己喜好,加入食盐、辣椒粉等,装盘备用。五花肉洗净切片,不能太薄,太薄肉上面粘的粉较少,加入少量食盐,酱油搅拌均匀待用。食盐不能太多,粉里面一般都有盐。打开粉蒸肉调料包,里面有两小包,一包为粉,一包是火锅料,根据自己的喜好,火锅料可以适量的少放,粉则全部使用。把粉蒸肉料包倒入五花肉中,放些辣椒粉,搅拌均匀。把拌好的粉蒸肉放到准备好的香芋红薯上面,整齐摆放好,碗里的粉也一起放到上面,根据自己喜好可以放一些生姜大蒜,去除腥味。下面用高压锅来蒸,把装盘的待蒸煮的粉蒸肉放入锅中,改好盖子。开始蒸煮,待高压锅开后,10分钟左右关火,待高压锅气自动冷却,就可以使用了。蒸好的粉蒸肉开锅了,打开锅盖,香喷喷的粉蒸肉就可以吃用了,这个时候如果你需要加些葱花也是可以的。
【拓展资料】一、粉蒸肉发源于江西。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为一道江西菜品,于中国南方(江西、如四川、重庆、湖南、安徽、湖北、浙江、福建等省份),属赣菜系,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香味浓郁。根据烹饪方法,可以偏辣,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辅以香菇、老藕、南瓜、红薯等蔬菜。
二、在江西一带,每年立夏这一天吃米粉肉是固定的传统民俗,谓之"撑夏"。作为粉蒸肉的起源地,江西南昌松湖地区还保留了最为古法的粉蒸肉做法,用菜叶做垫。流行于于南昌新建和丰城地区的笼床宴则是独具特色的以粉蒸肉为主角的传统宴席形式,一笼床粉蒸肉有近桌子大,十分霸道。在江西米粉肉除了粉蒸肉,还有香椿粉_肉,粉糊肉,粉煎肉,粉薰肉,粉晒肉,粉酥肉,粉炒肉和粉烧肉等。这些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在别的省份是很少见的。
三、重庆粉蒸肉是重庆武隆乃至西南地区传统名吃之一。据传宋朝时武隆有个朱姓县官,此人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一个饭馆的师傅体察民情,想出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住后缠上粉条,粉条即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旺。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一把面撒在其上,盖上笼蒸。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蒸肉,馋得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蒸肉!"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篦子蒸肉,之后又天天来吃。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此后,蒸肉慢慢流传,成为重庆的独特小吃。
四、"粉蒸肉"旧时盛行于沔阳州(包括天门、洪湖、潜江、沔阳现改名为仙桃),素有"蒸菜之乡"之美誉,是著名的"沔阳三蒸"之一。而关于"沔阳三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沔阳三蒸"相传始自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事。当时,陈友谅从家乡沔阳率兵远征采石矶前夕,为了犒慰兵勇,鼓舞士气,令随军包厨按"征"字做一些家乡菜肴,寓意取得远征的胜利。聪明的厨师按"征""蒸"同音不同字的意思做出了蒸鱼、蒸肉、蒸圆子。陈友谅的夫人罗氏又乘兴用现成青菜——商蒿洗净切断,用蒸鱼肉的米粉加入调料拌匀蒸熟,送上餐桌,众将士极喜食,赞不绝口。从此这一带的老百姓纷纷效仿,在喜庆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为大菜宴请宾客,流传至2020年。
五、明末清初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郑韩,在一次郊游时,来到名岭(封后岭),天色已晚,加至腹中饥渴,天黑店远,无法回店,于是便投宿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善良的丁氏夫妇,非常好客,把家中准备过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经过加工送于崇祯进食。崇祯食后大悦,当丁氏夫妇告诉他这是他们祖传的粉蒸肉时,更是留恋刚才的味道,甜中带咸;肥而不腻,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