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06: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0:52
这么重大的市政项目,似乎没有征求过市民的意见,而且一直要等到即将开工前几天,才告知北京1300万市民,恐怕多少有点不把市民放在眼里的心态。事情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北京市拆了老城墙,填了护城河,在城墙和护城河的地下建了地铁,在地铁上就形成了今天的二环路。昔日巍峨的古城墙、古城门,清澈的护城河、垂杨柳,以及散布、遛鸟、吊嗓子的人,从此就从老北京人的视线中永久地消失了。北京二环路自从建成之后,已经大修了好几次。这既表明二环路对北京市区交通的重要性,也表明二环路的大修设计总是满足不了北京市的交通增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计划再一次对二环路进行大修,应当说是有着相应的理由的。如果推迟两三年再大修二环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其一,那时大修后的二环路,应当可以顺利地应用到2008年的奥运会,因此可以节约一次大修的高昂费用。其二,再过两三年,北京的市区轻轨交通体系开始陆续投入运行,必将缓解二环路的交通压力;那时再对二环路进行大修,大修期间对市区交通的负面影响也可降到较低的水平。其三,利用推迟大修二环路的两三年时间,一方面可提高公路大修施工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广泛征求市民和各方面的意见,提高二环路大修的设计水平。事实上,如果当年执政者能够广泛征求市*见,那么北京就不会有愚蠢的自毁城墙的行为了。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二环路的建与修,能够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那么一定会少一些遗憾、多几分精明的。其实,在二环路刚刚修建的时候,笔者就对这种上下起伏式的结构持保留意见,因为它把原本平坦的大路变成了丘陵公路。可惜,那时传达市民声音的渠道并不通畅。到了1992年,笔者在撰写《宇宙的重构》(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一书时,曾建议“在北京二环路内侧修建城墙式建筑,外表像旧北京城墙,内部则是现代化住宅或办公室(北京旧城墙拆得太可惜),以及其它设施。”遗憾的是,这样的建议仍然传不到决策者的议事桌面上。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国民的喉舌BBS,中国也加入了WTO,市政管理也要与世界接轨,情况应当说有了许多改进。希望这一次,笔者的声音能够传到决策者的议事桌面上了。同时,也希望,凡是影响到市民的市政工程(大到二环路大修,小到马路种什么品种的树),都应当有一个告知市民的时间提前量,工程越大提前量也应当越长,以便给市民参与决策的充分时间。(网友:重构)摘自强国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