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之战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2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0:22
历史——背水之战
【古文引用-取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平定魏、代,进而攻赵,此时韩军不足一万人,而赵有二十万大军,他知道正面作战无法取胜,所以一直采取固守、等待的策略。
在准备总攻击的前一天晚上,韩信挑选轻骑二千人,令其手持红旗,躲在可以看见赵国城池的山下,并告诉他们:"明天交战时,我军若假装战败,敌军一定会全体出动,追杀我们,这时,请各位乘机潜入城中拔下赵旗,换上汉旗。"安排妥当后,便令主力军移动,背河布阵。天亮后,赵军发现汉军的阵式,违反了兵家理论,均捧腹大笑。认为从《孙子》以下,中国任何兵法书上都说,布阵要背山,以高临下,韩信所布的阵式,显式他根本不懂兵法的定律。
之后,韩信率一队人马攻城,赵军也出城应战。韩信看时机成熟,立即弃旗撤退,逃入自己直阵中,赵军乃乘胜长驱直入。这时韩信的军队因背河布阵,后无退路,所以只有拼命杀敌,令占尽人力优势的赵军无法抵挡。赵军想回头退回城堡,却发现城墙上汉旗林立,一时不知所措,结果被韩信前后夹击,溃不成军。
打完仗后,部将对韩信何以布置如此的阵法都颇感不解的问道:"将军,兵书上说,布阵宜背山面水,但此战我们反其道而行,却能大获全胜,这是什么道理呢?"韩信笑而回答:"兵书上不是也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吗?背水一战就是这个兵法的运用,因为我们的部队本来就是一支乌合之众,如果把他们置于活地,就会立刻成为一盘散沙,所以放在死地,让他们没有退路,就不得不做殊死之战了。"
【管理联想】
赵军看到韩信背水布阵,认为他是个不懂兵法的家伙,跟本不放在眼里。韩信这样的安排,如果从正统的兵法运用上来看,的确是有违正道,但也因为如此,展现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军事奇才。孙子兵法有云"兵形象水",用兵之道不在于理论,重要的是如何活学活用。就算将兵法倒背如流,也不见得能打胜仗,唯有视不同的人、事、时、地、物的状况,灵活运用,才足以克敌制胜。从这个故事,不免让人想到三国演义中的马谡,他熟读兵法,并效法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未听孔明及王平之言,将大军布阵在山上,结果弄得全军覆没。这其中的症结,就在于未能掌握当时的状况,只是一味以"理论"及"模仿"出发,造成蜀军首次伐魏的失败。
一位主管绝不是只靠理论知识就能成功领导团队的,优秀的领导者,要能善用各种管理原则,在不同情境下,选择适合的方法带领员工、处理问题。普天之下,没有一套管理技巧可以放诸四海皆准,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领导者要能随机应变,转化运用,绝非一成不变的坚守所谓的定律。
事实上,管理工作上只能找到原则,很难找出定律。原则所指的是一个范围,在此范围内,还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就拿对人的管理来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背景、性格、态度、习惯都不一样。在某甲身上发挥作用的方法,换到某乙时,所得到的结果可能迥然有异;即便同样面对甲,这次有用,下次却未必奏效,因为时空因素的转变,也会使得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差异。
所谓的"*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意思,是指老师教导学生后,学生在实际运作时,仍有赖于个人在现实环境中活学活用。如果只是期望得到标准答案,解决所有问题,那无异缘木求鱼了。
参考资料:http://www.zhongwb.com/blogview.asp?logID=4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1:40
不错,我受益匪浅,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3:15
韩信指挥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