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年贵州省的作文写“要树立规则意识 ”偏题没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8 00: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1:19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典籍《礼记》中的《礼运》篇就提出并描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国王开明理智、武士勇敢善战、自由民懂得节制,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彼此友好、和谐共存以使整个国家成为正义之国的“理想国”。但是和谐社会的和谐度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在长期的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大多数个体的幸福和社会整体的和谐,社会的进步往往是以个体的异化为代价的。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真正把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把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作为未来理想的*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①在《*党宣言》中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指出,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其中包括“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提倡社会和谐”。②而*主义运动的总纲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可见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与社会整体的自由发展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每一个人的幸福和自由创造了条件,是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阶梯。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质上是要开拓一条不同于西方式的现代化之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既需要进一步夯实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又需要培育健全和谐的个体人格,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个体基础、提供精神支撑。
二
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前提条件,这是由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和道德人格在个体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黑格尔曾说过,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就如同有机体与各分子之间的关系一样:有机体赋予各分子以生命,各分子则赋予有机体以活力。④社会的共同利益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个体的个人所创造的,只是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具体方式和它们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和状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所不同。在原始共同体中,诸多个体的生命活动与共同体是直接同一的,个体对共同体的依赖完全是自然发生的;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个体取得了独立的身份,但这种人的独立性是以人对物的依赖性为条件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体存在的这种矛盾性进一步外化为个体与社会的两极对立,人与自身的异化窒息了个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自由个性”的生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同时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建设依赖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能动创造。社会不过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社会关系通过每一个现实的个人的实际活动被创造出来,并且由每一个现实的个人来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的责任。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⑤,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现实的个体都是具有道德意识的存在物,是具有一定的道德人格的能动的主体。个体在道德上对“我应该怎样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指向标。个体实现自己理想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过程。道德人格是个人区别于其它物种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体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性的总和,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道德人格的养成既是社会制度引导和教育培养的产物,也是个体对社会关系不断变迁中所蕴涵的客观的伦理要求的自觉认识和身体力行的结果。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优良的教育*,再去塑造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不能把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消极现象仅仅归结为制度和*的不完善。马克思强调指出,人虽然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的实践”。⑥从个体的生活实践、个体的主观能动方面、个体道德人格的社会作用来理解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来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不断生成的过程。个体的道德人格是个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笔者认为,能够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的个体道德人格在道德认识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树立科学的公平正义观。必须看到,公平正义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相对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制约下,公平正义实现的方式和程度都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本质要求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利益与责任的统一。个体的生命和价值、需要和理想是社会的基石,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为公民个*利的实现和保障创造了条件,但囿于个体权利意识的缺乏和传统臣民、顺*识的惯性,公民个体各项权利的实现程度还比较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唤醒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识和权利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充分表达自身的愿望和要求,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努力推进公平、正义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个体对自身各种义务的道德自觉就是责任意识。公正的制度体系需要公民个体强烈的正义感的道义支持才能顺利实施,这就要求公民把正义制度所包含的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安排作为一个整体承担起来,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矛盾全面协调的社会。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们不能无限地去征服和掠夺,我们每一个人都负有看护和改善它的道德责任;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体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良性有序运行,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个体对自我实现和发展的程度更是负有直接责任,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是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德法共治,安定有序的社会,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树立法治观念、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秩序,现代文明社会的秩序主要是通过基于各种规则的社会治理实现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体系是维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人*志的反映,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实现人际关系融洽、和谐的行为规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往往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差距拉大,社会利益关系极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协调作用,就个体而言,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服从规则,严格依法办事,同时把各种社会制度和规则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道德的精髓正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人们心灵深处内在的秩序与和谐。没有规则的品质是盲目的,没有品质的规则是空洞的,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需要把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统一起来,体现出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三是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自主选择、自我实现、发展其自由个性的同时,尊重和宽容他人的选择和自由,把自主意识与宽容意识统一起来。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自我负责的精神。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商品交换不能成功,那么摔坏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所有者。自主意识要求个体以审慎的态度和理性的方式对关涉自身利益的各个方面做出抉择。只有在人格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展出自由全面的个性。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有可能滋生出唯利是图的“经济人”和市场型人格,这就要求人们超出经济活动的狭隘范围,从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整体性来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超越物质利益的局限和束缚,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健全的独立人格。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展,人们之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越来越大,而相互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个体以宽容的心态包容他者,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自由选择,诚实做人、平等交往,让多样性的个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往中相互激发,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有序、充满活力。在现代社会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条件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而又获得全面发展,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是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是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的社会。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抛开自身的文化传统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文化传统的“路径依赖”是不可避免的。在西方文化占据强势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中,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传统意识,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善于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的观点,“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的观点等。“和”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实现这种社会理想的道德规范,它要求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尚书·尧典》中记载“尧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儒家积极宣扬“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提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贵和”、“厚德”的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于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之中,积淀在每一个人道德意识的深层,这正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需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需要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作为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和唯一的能动性要素,必须用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实现“自由个性”的必经之途。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全体人民不断学习,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推动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必须是创新型的人格,是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统一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