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8 03: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20:27
huán tiào jū
carbuncle of Huantiao poin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uantiao abs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suppurative cox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osteomyelitis around Huantia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环跳疽(Huantiao abscess;suppurative coxitis osteomyelitis around Huantiao)为病名[1]。见《外科理例》卷五。是指生于髋部环跳穴处,以漫肿疼痛,影响髋关节活动,全身症状严重,溃脓难收,并易致残为主要表现的无头疽[2]。即发于环跳穴的附骨疽[1]。为急性化脓性疾病。环跳疽又名贴骨疽,缩脚疽。其特点是好发于儿童,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活动,全身症状严重,溃脓后难以收敛,容易造成残废。
《外科大成》云:“环跳疽生环跳穴,漫肿隐痛,尺脉沉紧,腿不能伸。”
环跳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髋关节炎。
环跳疽的病因病理基本同附骨疽:
疔疮、疖、痈等发病后,由于治疗护理不当;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湿热余毒壅盛,深窜人里,留于筋骨,使经络阻塞,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
或由于外来伤害,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隔。血留筋骨为患。
也可由髋关节附近外伤感染毒邪或附骨疽直接蔓延至关节而引起。
环跳疽的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活动,溃脓后难以收敛,易造成残废。
环跳疽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邪之轻重及骨、关节受损的程度。早期阶段多无明显全身症状,髋部漫肿、微痛,触之不甚热,患侧屈曲不能伸直,是为邪阻局部,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所致。随着病情发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髋部疼痛彻骨,不能活动,局部可出现红肿热及压痛,甚有应指感。如兼见高热,或寒热起伏,则为热盛肉腐,有化脓的可能。若治之失时,则有坏骨的可能,可出现患肢僵损、脱臼,每致残废。治疗以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为主。
环跳疽好发于14岁以下儿童。发病部位在髋关节(环跳穴)。
初起即有恶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髋部筋骨隐隐作痛,皮色不变,活动障碍。继而疼痛加剧,呈半屈曲状,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翻。
成脓期皮肤掀热,皮色微红,疼痛剧烈,肿势蔓延腰胯,下及大腿,关节呈半屈曲位;伴高热、口渴、大便秘结,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已成脓。化脓期约在发病后1~3个月。
溃后流出黄稠脓液,后变稀薄,全身症状减轻,而疮口不易愈合。
愈后常见关节畸形、僵硬、不能活动,或造成关节脱位或僵硬,而形成残废。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高达11.0×109~20.0×109,中性粒细胞80%~90%。X线摄片在早期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骨质变化。后期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同时骨质有脱钙现象。关节穿刺液可作细菌培养及细胞计数、分类。
环跳疽需要与髂窝流注及髋关节流痰相鉴别。
一、臀部流注病在肌肉;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愈后不会造成残废。
二、髂窝流注患肢不能伸直,大腿略向内翻;愈后不造成残废。
三、髋关节流痰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需6个月至1年;溃后流出的稀薄脓液夹有败絮样物质。
环跳疽·湿热蕴结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dampnessheat amas *** ent pattern)是指湿热蕴阻,以关节肿胀、微痛,继则疼痛加剧,局部皮肤红热,伴寒战发热,头痛,口干,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8.1.1 症状髋部筋骨隐隐作痛,活动受限,皮色发红,局部肿胀,疼痛较剧,屈曲不伸;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较快,髋部红肿热及压痛,患肢屈不而伸,甚者因髋关节渗液而有应指感,兼见寒热起伏或高热难退。舌苔黄腻,脉滑数。
8.1.2 辨证分析湿热下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故筋骨活动不利及红、肿、痛发作;湿热泛溢全身,邪热伤津,故见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8.1.3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8.1.4 方药治疗1、主方:五神汤(邹岳《外科真诠》)加味处方:茯苓15克,金银花15克,牛膝12克,车前子9克(包煎),紫花地丁9克,苍术9克,黄柏9克,薏苡仁15克,赤芍9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时而跳痛,内脓将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水牛角30克(锉末先煎)。
2、中成药参照“附骨疽”湿热郁滞证中成药。
3、单方验方:血藤粉(唐泽银《广西中医药》1989.1)处方:血藤根、叶粉各20克,蜂蜡100克。将蜂蜡装入缸内,置火上熔化,掺入血藤粉,搅匀,离火,趁热未凝固时捏作厚1厘米与疮面大小形状相当的饼块,覆盖疮面上,每日1次。
环跳疽·热毒炽盛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屈伸不利,皮肤鲜红、灼热,伴壮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全身不适,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环跳疽·气虚血瘀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虚血瘀,以关节可有挛缩,肌肉萎废,伸曲活动困难,或僵硬不能活动,疮口脓出稀薄,伴消瘦、神疲、乏力,舌淡暗,舌苔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8.3.1 症状后期全身热病症状已解除,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挛缩畸形,或僵硬不能活动,疮口流脓稀薄,久不愈合;伴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
8.3.2 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耗伤正气,损伤气血,邪毒留恋,以致气虚血滞,络脉不通,则筋骨不利;气血运化失常,则神疲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为气虚之象。
8.3.3 治法益气活血。
8.3.4 方药治疗补阳还五物汤加伸筋草、忍冬藤、鸡血藤。
环跳疽·阴寒凝滞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yin cold congelation and stagnation),阴寒凝滞发疽,以早期病胯漫肿,肤色不变或略白,触之微热,屈胯,形寒怕冷,疼痛,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紧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8.4.1 症状髋部漫肿,皮色不变或色白,局部微热,患肢屈曲而不能伸直,形寒怕冷,疼痛夜晚尤甚。舌淡苔白,脉沉细。
8.4.2 治法温通散寒,和阳解凝。
8.4.3 方药治疗1、主方:阳和汤(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加减处方:熟地黄15克,鹿角胶10克(烊化),白芥子9克,麻黄9克,甘草6克,黄芪15克肉桂3克(焗服),当归9克,连翘9克,柴胡9克,白芷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小金丹,*每次0.6克,重症1.2克,7岁以上小儿每次0.3克,7岁以下小儿每次0.15~0.2克,每日2次,打碎后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醉盖取汗。孕妇忌服。
3、单方验方参照湿热证单方验方。外治法参照“附骨疽”外治法。
初期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中期宜切开排脓;溃后期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引流。
溃后疮口紫暗者,可以隔附子饼灸之,饼干换置,每日1次,灸2~3饼。
局部固定,环跳疽初起则应用夹板或石膏托或皮牵引*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防止畸形及病理性脱位。
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
附骨疽(boneattaching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又名附骨痈、多骨疽、朽骨疽。是指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2]。属无头疽。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备急千金方》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附骨疽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证治大致相同。
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2]。
详见附骨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