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0:18
曾国藩是个优秀的人,他不仅官做的到位,还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之所以在官场顺利,“慎独”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他谨慎行事,三省吾身,慎独戒备,自在清净,对*很克制。
慎独,修身的根本
“慎独”二字,在《辞海》上的解释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慎独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自己真实的本性,在*面前不动摇,在*面前不贪恋。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坦荡胸怀,是至高的修身境界。古语有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理学大家朱熹也言:“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在曾国藩看来,慎独是修身的根本。
所以,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给自己制定了修身十二法,每日静坐,早起,写日记,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修行。
他在《曾国藩诫子书》上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他告诫儿子,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若一个人在独处时没做问心有愧的事,那他会觉得安稳,心情也会是快乐满足的。这正是“乐以忘忧”和“不改其乐”的境界。
曾国藩对慎独有很独到的见解,他在《君子“慎独”论》中说,察人修身有四条法则:
一曰:慎重独处,心胸泰然;二曰:庄严恭敬,身体强健;三曰:追求仁义,心悦虔服;四曰: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也。
往简洁了说,就是要遏制自己的贪欲,心灵宁静专一,保持强健的身体;心存仁义的天性,对百姓心存养护;言语笃实,不欺骗任何人,用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
曾国藩用一生告诉人们慎独对修身的重要性。慎独是修身的根本。
慎独,重在实践
曾国藩是个懂得“知行合一”的人,他发现“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他常常在慎独的基础上辅之以行动。
在慎独的路上,为警戒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过失,曾国藩特意取了个别名:“涤生”。涤,就是洗涤过去的污垢;生,意味着每一次改过,都会迎来新生。
曾国藩为做慎独功夫,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他拜访了唐镜海先生,请教读书、修身的要领。 唐先生劝他以《朱子全集》为课程,身体力行。
他听了唐先生这一席话之后,在日记里写道:“昭然若发蒙也”。
一年多的时间,他在日记中的自我批评两次,一次是发誓戒烟,另一次是责备自己“聪明日减,学业无成,可胜慨哉!……自今以始,吾其不得自逸矣!”。
此后曾国藩念念欲改过自新,他在日记里写:“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
曾国藩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得失,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一辈子,从未间断。
曾国藩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贤。在家风方面曾国藩一直保持严格和节俭的美德。他自己总结说: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曾国藩真正做到了一生坚守。
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无愧于心,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曾国藩的慎独观,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反躬自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0:18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0:19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