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44
耿鸿江
(云南省水利厅)
在金沙江中游,滇川藏交汇处的764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世居着以纳西族为主体的12个少数民族,共32.9万人,800年前他们的先人在雪山脚下建造了一座青山环绕、形似碧玉的小城,小城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家家临溪水,户户垂杨舞,拱桥彩石路。姑娘放河灯,鱼儿戏流水,清晨马帮来,薄暮古乐起……
有人说这里是我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口气给这里戴上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这就是人类美丽的家园——云南丽江。
在丽江纳西族的东巴经《龙鹏争斗》中记载,先民将山林、川泽、植物、空气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称为“孰”,人类和孰分别住在若南山的南北两侧,各自过着平静的生活。有一次,人类把烧红的铁矿石丢进海里,伤害了孰。于是,孰开始报复,海水猛涨,淹没大片耕地。双方矛盾激化,无法解决,人请来天神丁巴什罗调解。人说:“天地、山谷、木石、水都被孰霸占,人类难以生存。”孰反诉人类污染了洁净的山泉,任意捕杀野生动物,还到江边淘金破裂山上石头,砍光山头的森林,烧净树木,最后说:“是人类不让我们活下去啊!”
丁巴什罗调解说:“如果这样下去,河水会断流,树木会枯死,万物生灵会渴死,海枯石烂了,人和孰谁都难生存。”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孰把淹没的田地还给人,负责流出清泉,及时降雨,允许人适度开垦一些山地耕种食物。人类则不得任意毁林开荒、捕杀野生动物和污染河水,要主动给孰除秽治病。于是,人和孰又和好如初了。
纳西人信奉,孰是人类祖先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类和孰要和睦相处,保持手足情谊,双方才能共存共荣;人类如果伤害了孰,就将受到惩罚。所以他们亘古以来,一直在约束伤害孰的行为,不断调整与孰的关系,和谐相处。
纳西人这种原始朴素的自然观在古城的建设和发展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先理水,再修城”,水是古城的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今天的古城,皑皑的玉龙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汇集到了黑龙潭,经过黑龙潭的淀积蓄势贯穿古城,进入古城之水又分为中、西、东三支溪流。中河为远古的自然河水,这条河的存在与天地同寿,因为它是太阳出月亮落的时刻里诞生的;西河是木氏土司用人工挖成的河,以分中河之水,它是与丽江古城一同诞生的;东河则为改土归流后开挖的河,东河再分中河水。古城的布局,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街道和房屋摆脱了整齐划一,方正对称的中原建筑模式,更多的是依山就水,不对原来的地形地势做过多的改变,“以水为脉,顺其自然”,三条河像三条小龙,自然地把河水送到了每一个街巷,有街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顺着水走,就会走到南城外,逆水而行,就能回到古城的中心——四方街,只要跟着水走,就不会迷路。整个古城无不体现着一种灵活变通、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小桥、流水、游鱼、纳西人家,“高原姑苏胜似姑苏,东方威尼斯美过威尼斯。”
水是古城的血液,正是这溶进了纳西文化的奔腾不息的河水,古城今天仍然朝气蓬勃,充满灵性。纳西族先人认为水是最具代表性的“孰”,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为了保护能直接饮用的河水,每天早上10点前不能到河里洗东西,不准倾倒污物,大年初一清晨要到河边井口点香买水,当天用的水要在头天即年三十挑完,否则孰就会认为你索取过多而不高兴。先人发明的“三眼井”在丽江古城里也一直在沿用着,最上面的水井是饮用泉水,中间的水池是淘米洗菜的,最下面一个水池是洗衣物的。水凭借自然的坡度,从源头流出来以后,流满第一潭、然后流到第二潭、第三潭。饮用、洗菜、洗衣、刷地卫生节水系统自然生成。最令人激动莫过于纳西族的洗街习俗了,傍晚,集市散去,四方街上垃圾遍地、污渍斑斑,聪明的纳西族关闭西河的活动水闸,利用古城西高东低的自然落差,用西河水自动冲洗四方街,洗街后的河水流进中河,灌溉了丽江城南边的上万亩农田。形成了白天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市景观。
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把水膜拜、水哲学、水文艺、水的善、水的美等文化要素“化”到人的头脑之中,并使其产生自觉的认识与实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丽江编制了“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成立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制订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云南省*常委会又制定了《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行“古城保护文明户”奖励制度;民居修复实行“定点管理”,除了重点保护古城的城市格局、水系、桥梁、街道等硬件措施外,同时还注意保护纳西族的居住活动、语言、服饰、节庆、信仰、民俗、传统艺术、菜肴、价值观与道德规范等无形文化。水是古城的灵气,水是古城的动力,水让古城自由自在地呼吸,水让历史文化遗产一直“活”到今天。方圆3.8平方千米的古城全是步行街,每天早晨你能看见的唯一的机动车就是那种小型的清洁车。它无声地穿行在五彩石铺就的小巷中,把各家提前准备好的垃圾和脏水运走。人们洗衣服,先在盆里洗,将脏水泼进猪圈,再在河中漂衣,不能把污水倒进河里,中午有人淘米洗菜,洗衣人会主动换到下水处,不能随便将垃圾倒入水中,更不可在河中刷洗拖把痰盂等脏物。晚上的洗街清除了古城一天的尘土和喧嚣。
悉数治水项目何其多,可涉水之思想文化方面何其少;惊叹都江堰、京杭运河、坎儿井等古代工程之伟大,哪知是其治水文化炳千秋。逐水而迁,傍河而居,诞生了人类文明;人水和谐、天人合一创造了浑厚的水文化。故事传说、文学作品、行业文化、治水精神、亲水景观以及涉水的文化娱乐设施与活动很难算得上真正的水文化,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只能是大禹水文化的外延,而“疏”、“导”和“天人合一”的亲水爱民思想才是大禹水文化的真正内涵。丽江的文化是以水为核心的文化,丽江的发展是以水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丽江创造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的“丽江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加以推广,丽江的水文化是水文化概念的最好诠释。水文化不是沧桑怀古,更不是粉饰作秀,水文化是历史的,要有 “化”的过程;水文化也是现实的,要有“化”的结果。文化传承于意识形态之中,形*文观念和思维,并产生自觉的实践和行动。一个地区的生存环境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当地*和居民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如果工程技术更多地融合文化的精髓,有的工程就可能换一种设计思路,自然界可能就不会被“改造”成今天这般模样,这不正是丽江水文化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