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立案后应该在几日内作出一审判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7 10: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12:52
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如果是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是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是由最高人民*批准。如果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适用简易程序的四十五天审结。
对于民事诉讼,如果案件适用的是普通程序,*会在30天内安排开庭。对于简易程序,*会在被告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对于刑事诉讼,一般的刑事案件*会在2个月或是3个月之内开庭,如果是重大且复杂的刑事案件,经上级人民*批准,会延长至六个月。对于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立案后六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
*进行立案是一项诉讼活动,是审判活动的起始。人民*对当事人的起诉或者对公诉案件的情况进行审查,若符合立案的各项条件,就可以进行立案,从而使案件进入审判活动。我国人民*的立案制度如今由立案审查制变成为立案登记制。
一、*立案程序为:
1、起诉应当向人民*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2、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3、人民*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二、*立案步骤:
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机关、人民*和人民*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
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机关、人民*、人民*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其任务是正确认定有无犯罪事实发生,依法应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打下基础。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环节,是能否正确、及时地立案的关键。
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对立案材料的处理,是指*机关、人民*、人民*通过对立案材料审查后,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这是立案程序的最后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
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
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四条
人民*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第八十八条
人民*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