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百年历史中,英国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有何异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7 07: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日本与英国——同样的岛国对中国不同侵略
日本与英国虽同为岛国,但由于日本的文明属于寄生文明因而缺少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行事上易走极端,缺乏深思熟虑。由于武士道文化的熏陶,日本往往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缺乏周全缜密的战略措施,往往采用武士决斗的简单办法,胜利了就轻视败者--哪怕对手是一个应该给予尊重的失败者;如果挑战强者失利了,日本就会卑躬屈膝。对付满清与沙俄*的胜利,蒙蔽了日本的眼睛,她不知道*的封建*本质上最恐惧的是人民*的火种以及低效*的行政效率是日本获胜的根本原因。日本盲目地自信:武士道精神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可以战胜任何大国。可悲的是,美国不同于日本取胜的前两者,她有着足够的*基础和高效的*运转机制,再加上庞大的物质基础和被激发起来的强烈的复仇情绪,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岛国——英国。英国总结了\"英法百年战争\"失利的真正原因,岛国不该无节制地在欧洲*上与陆权国家拼消耗,应当懂得适可而止。去控制海上重要的航线与争夺海权才是岛国立业的根本而不是与陆权国家一样去盲目地追求陆权,深陷*对岛国是危险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战败了沙俄但并没有深入俄罗斯腹地,鸦片战争中,对满清也是如此。英国知道,以条约来确定与*和中国战争的胜果远比不切实际地征服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更现实。
驾御一场战争并不容易,一般人往往易被战场胜利的表象所迷惑。但作为英明的战略家应该懂得进取之道,在取得胜利最大值的临界点时见好就收是一种高超的妥协艺术。俾斯麦没有进军维也纳去兼并奥地利就是一种\"先知\"的卓见,所谓\"先知\"就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寂寞高手。拿破仑就是因为不知道及时罢手,才使得帝国的力量消耗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之上。
记得\"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现了对华的两种意见,少壮军人主张乘胜消灭中国。作为日本不多的有些远见的战略家石原莞尔以为,只要中国承认或默认\"满洲\"的现状,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日本可以容忍中国的存在。\"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少将作战*根据\"胜利的极限点\"的理论,坚决反对日本\"得陇望蜀\"扩大和中国的战争,石原认为一旦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日本将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绝无取胜的希望。但这种意见很快被狂热的军官们所排斥,他们无视中国团结一致抗日力量的形成,认为中*队会象以往一样一打就跑。\"对支那一击论\"的乐观思想充斥着军部中的大部分力量。蒋介石曾有句名言:\"中国这个大国,不怕你鲸吞就怕你蚕食\"。战争使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出现了国共合作,各地方军阀也捐弃前嫌一致抗战。日本本可以利用中国内部的矛盾加以分化利用,却由于战略上的短视反弄巧成拙。与之相反,我们发现,英国在兼并印度时就是先以沿海殖民据点开始逐步向内陆蚕食,再辅之以分化印度次*各不同宗教、土邦之间的矛盾。历经200多年的蚕食和鲸吞才终于确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我们发现,英国对印度的经营是以缓为主,并不急噪冒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失之于急,以鲸吞为主。在判断力上,二者差别很大。英国也曾想吃掉中国,但在认真仔细地研究中国历史后发现,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国家,这不同于印度的莫卧尔帝国是一个弱势的由分散的不统一的封建土邦构成的国家。中国信奉儒教,印度宗教信仰较多;中国以汉族为主,印度却有100多个民族。这些因素汇总后,英国以为把中国直接鲸吞是不可能的。中国可利用的矛盾不象印度那样多,不如利用中国的满汉矛盾,扶植腐朽的满清*统治广大的汉人百姓来确保英国在华的特权。少数满族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与外来侵略者达成某种妥协以巩固自己行将坍塌的*。英国以为,这种以华制华的战略效费比高,比自己直接介入的风险小而收益更高。日本国力不如英国其野心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承认日本对华侵略准备是极其充分的。日本绘制的中国各省地图比中国自己绘制的还好,一些中国航道地图为中国沿用至今。但是,日本战术的精明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误,对中国的鲸吞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满盘皆输。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不可能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了。有时我们也不妨庆幸一下,正是由于日本的全面侵略才导致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中国人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由于日本的特殊残暴使得本不团结而爱打内战的中国人终于凝聚在一起了,分散的沙也终于聚沙成塔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也正是从抗战胜利而开始逐步结束的,中国的大国之魂也正是建立于抗战的惨胜基础之上的。
日本战略的短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庆幸的,虽然抗战的过程是悲壮的,代价是惨痛的。但这也正是一个大国重新赢得她应有的国际地位所必须付出的。试想,日本如象英国那样狡诈,不与*国家决战于陆地而是象对付印度次*上的国家那样,分化利用各方矛盾并注重培养扶植亲英的知识分子,从价值观、文化因素等软力量着手。中国也许不会死亡数千万百姓,但中华的崛起将遭遇更强烈地扼杀。今天,南亚次*上*成了几个不同信仰的国家而且在为克什米尔纠缠不清,印巴两国知识精英不去反思英国的殖民主义恶果反而感谢英国给他们带去的所谓文明民主制度,继续留在英联邦效忠女皇。还有我们今天在香港的所谓\"民主精英\"莫不是英国这种软刀子杀人策略下产生的怪胎。
我不禁为中国的岛国对手是日本而非英国而万分庆幸。作为中国人我痛恨英国对我们的侵略,但作为一个对手,我对英国却有一分敬畏;对于日本我除了鄙视还是鄙视。同样作为岛国,日本与英国的战略文化观是如此截然不同,这恐怕也就决定了日本与英国对世界所起的作用不同。属于寄生文明的日本改造性强,但独创性不强,这也就是他们被人称为\"猴子\"民族的缘故吧。
综观英国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史,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能帮我们更好地屹立于世界,它不同于日本对强者的谄媚;美国人对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奉献精神的赞誉正体现出了强者的自信和宽怀。
中国正处于复兴阶段,我们在文化观、价值观与战略思想这些软力量上有着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就连英国这样一个战略文化强国都很妒羡,更不是日本这样的\"近视\"国家所能比得了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软力量的建设需要几个世纪的长期积累,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象硬件建设几十年就可以见效。在这方面我们是幸运地,我们现在只要把硬件建设好,相信我们所创造出的成就一定不会比当年的大英帝国差。
参考资料: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dancegreen/archives/2006/232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很高兴能谈点自己的浅见,我是这么认为的:
日本:通过“**”实现它灭亡中国东北,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计划,相比而言,日本的侵略显得更加的原始(或者说野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日人民心中,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一直是充满隔阂的一个原因。日本的侵华是一种全面的,可以说急功近利的方式。当然这与日本这个民族的特征和传统,以及它的地理特点有关。
英国:对比而言,英国的经济,*等传统上都要比日本更先进,更文明。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从1840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的,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是怎么达到他们的侵华目的的,不是选择一个侵略的据点,拓展它在中国的领土占有权,而是通过——签订条约,其中最重要也最能体现他的侵华目的的是——协定关税,这是和日本不同的,英国更加注重这种贸易上的侵略,当然也有割地,赔款等,最重要的为得是满足它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简单地说,英国对别国的侵略是古罗马式的。
日本则是古中国式的。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我认为,日本想灭亡中国
而,英国想掠夺资源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掠取资源和财产.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日本与英国——同样的岛国对中国不同侵略
日本与英国虽同为岛国,但由于日本的文明属于寄生文明因而缺少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行事上易走极端,缺乏深思熟虑。由于武士道文化的熏陶,日本往往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缺乏周全缜密的战略措施,往往采用武士决斗的简单办法,胜利了就轻视败者--哪怕对手是一个应该给予尊重的失败者;如果挑战强者失利了,日本就会卑躬屈膝。对付满清与沙俄*的胜利,蒙蔽了日本的眼睛,她不知道*的封建*本质上最恐惧的是人民*的火种以及低效*的行政效率是日本获胜的根本原因。日本盲目地自信:武士道精神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可以战胜任何大国。可悲的是,美国不同于日本取胜的前两者,她有着足够的*基础和高效的*运转机制,再加上庞大的物质基础和被激发起来的强烈的复仇情绪,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岛国——英国。英国总结了\"英法百年战争\"失利的真正原因,岛国不该无节制地在欧洲*上与陆权国家拼消耗,应当懂得适可而止。去控制海上重要的航线与争夺海权才是岛国立业的根本而不是与陆权国家一样去盲目地追求陆权,深陷*对岛国是危险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战败了沙俄但并没有深入俄罗斯腹地,鸦片战争中,对满清也是如此。英国知道,以条约来确定与*和中国战争的胜果远比不切实际地征服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更现实。
驾御一场战争并不容易,一般人往往易被战场胜利的表象所迷惑。但作为英明的战略家应该懂得进取之道,在取得胜利最大值的临界点时见好就收是一种高超的妥协艺术。俾斯麦没有进军维也纳去兼并奥地利就是一种\"先知\"的卓见,所谓\"先知\"就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寂寞高手。拿破仑就是因为不知道及时罢手,才使得帝国的力量消耗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之上。
记得\"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现了对华的两种意见,少壮军人主张乘胜消灭中国。作为日本不多的有些远见的战略家石原莞尔以为,只要中国承认或默认\"满洲\"的现状,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日本可以容忍中国的存在。\"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少将作战*根据\"胜利的极限点\"的理论,坚决反对日本\"得陇望蜀\"扩大和中国的战争,石原认为一旦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日本将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绝无取胜的希望。但这种意见很快被狂热的军官们所排斥,他们无视中国团结一致抗日力量的形成,认为中*队会象以往一样一打就跑。\"对支那一击论\"的乐观思想充斥着军部中的大部分力量。蒋介石曾有句名言:\"中国这个大国,不怕你鲸吞就怕你蚕食\"。战争使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出现了国共合作,各地方军阀也捐弃前嫌一致抗战。日本本可以利用中国内部的矛盾加以分化利用,却由于战略上的短视反弄巧成拙。与之相反,我们发现,英国在兼并印度时就是先以沿海殖民据点开始逐步向内陆蚕食,再辅之以分化印度次*各不同宗教、土邦之间的矛盾。历经200多年的蚕食和鲸吞才终于确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我们发现,英国对印度的经营是以缓为主,并不急噪冒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失之于急,以鲸吞为主。在判断力上,二者差别很大。英国也曾想吃掉中国,但在认真仔细地研究中国历史后发现,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国家,这不同于印度的莫卧尔帝国是一个弱势的由分散的不统一的封建土邦构成的国家。中国信奉儒教,印度宗教信仰较多;中国以汉族为主,印度却有100多个民族。这些因素汇总后,英国以为把中国直接鲸吞是不可能的。中国可利用的矛盾不象印度那样多,不如利用中国的满汉矛盾,扶植腐朽的满清*统治广大的汉人百姓来确保英国在华的特权。少数满族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与外来侵略者达成某种妥协以巩固自己行将坍塌的*。英国以为,这种以华制华的战略效费比高,比自己直接介入的风险小而收益更高。日本国力不如英国其野心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承认日本对华侵略准备是极其充分的。日本绘制的中国各省地图比中国自己绘制的还好,一些中国航道地图为中国沿用至今。但是,日本战术的精明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误,对中国的鲸吞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满盘皆输。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不可能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了。有时我们也不妨庆幸一下,正是由于日本的全面侵略才导致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中国人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由于日本的特殊残暴使得本不团结而爱打内战的中国人终于凝聚在一起了,分散的沙也终于聚沙成塔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也正是从抗战胜利而开始逐步结束的,中国的大国之魂也正是建立于抗战的惨胜基础之上的。
日本战略的短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庆幸的,虽然抗战的过程是悲壮的,代价是惨痛的。但这也正是一个大国重新赢得她应有的国际地位所必须付出的。试想,日本如象英国那样狡诈,不与*国家决战于陆地而是象对付印度次*上的国家那样,分化利用各方矛盾并注重培养扶植亲英的知识分子,从价值观、文化因素等软力量着手。中国也许不会死亡数千万百姓,但中华的崛起将遭遇更强烈地扼杀。今天,南亚次*上*成了几个不同信仰的国家而且在为克什米尔纠缠不清,印巴两国知识精英不去反思英国的殖民主义恶果反而感谢英国给他们带去的所谓文明民主制度,继续留在英联邦效忠女皇。还有我们今天在香港的所谓\"民主精英\"莫不是英国这种软刀子杀人策略下产生的怪胎。
我不禁为中国的岛国对手是日本而非英国而万分庆幸。作为中国人我痛恨英国对我们的侵略,但作为一个对手,我对英国却有一分敬畏;对于日本我除了鄙视还是鄙视。同样作为岛国,日本与英国的战略文化观是如此截然不同,这恐怕也就决定了日本与英国对世界所起的作用不同。属于寄生文明的日本改造性强,但独创性不强,这也就是他们被人称为\"猴子\"民族的缘故吧。
综观英国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史,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能帮我们更好地屹立于世界,它不同于日本对强者的谄媚;美国人对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奉献精神的赞誉正体现出了强者的自信和宽怀。
中国正处于复兴阶段,我们在文化观、价值观与战略思想这些软力量上有着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就连英国这样一个战略文化强国都很妒羡,更不是日本这样的\"近视\"国家所能比得了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软力量的建设需要几个世纪的长期积累,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象硬件建设几十年就可以见效。在这方面我们是幸运地,我们现在只要把硬件建设好,相信我们所创造出的成就一定不会比当年的大英帝国差。
参考资料: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dancegreen/archives/2006/232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很高兴能谈点自己的浅见,我是这么认为的:
日本:通过“**”实现它灭亡中国东北,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计划,相比而言,日本的侵略显得更加的原始(或者说野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日人民心中,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一直是充满隔阂的一个原因。日本的侵华是一种全面的,可以说急功近利的方式。当然这与日本这个民族的特征和传统,以及它的地理特点有关。
英国:对比而言,英国的经济,*等传统上都要比日本更先进,更文明。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从1840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的,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是怎么达到他们的侵华目的的,不是选择一个侵略的据点,拓展它在中国的领土占有权,而是通过——签订条约,其中最重要也最能体现他的侵华目的的是——协定关税,这是和日本不同的,英国更加注重这种贸易上的侵略,当然也有割地,赔款等,最重要的为得是满足它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简单地说,英国对别国的侵略是古罗马式的。
日本则是古中国式的。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我认为,日本想灭亡中国
而,英国想掠夺资源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掠取资源和财产.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日本与英国——同样的岛国对中国不同侵略
日本与英国虽同为岛国,但由于日本的文明属于寄生文明因而缺少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行事上易走极端,缺乏深思熟虑。由于武士道文化的熏陶,日本往往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缺乏周全缜密的战略措施,往往采用武士决斗的简单办法,胜利了就轻视败者--哪怕对手是一个应该给予尊重的失败者;如果挑战强者失利了,日本就会卑躬屈膝。对付满清与沙俄*的胜利,蒙蔽了日本的眼睛,她不知道*的封建*本质上最恐惧的是人民*的火种以及低效*的行政效率是日本获胜的根本原因。日本盲目地自信:武士道精神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可以战胜任何大国。可悲的是,美国不同于日本取胜的前两者,她有着足够的*基础和高效的*运转机制,再加上庞大的物质基础和被激发起来的强烈的复仇情绪,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岛国——英国。英国总结了\"英法百年战争\"失利的真正原因,岛国不该无节制地在欧洲*上与陆权国家拼消耗,应当懂得适可而止。去控制海上重要的航线与争夺海权才是岛国立业的根本而不是与陆权国家一样去盲目地追求陆权,深陷*对岛国是危险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战败了沙俄但并没有深入俄罗斯腹地,鸦片战争中,对满清也是如此。英国知道,以条约来确定与*和中国战争的胜果远比不切实际地征服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更现实。
驾御一场战争并不容易,一般人往往易被战场胜利的表象所迷惑。但作为英明的战略家应该懂得进取之道,在取得胜利最大值的临界点时见好就收是一种高超的妥协艺术。俾斯麦没有进军维也纳去兼并奥地利就是一种\"先知\"的卓见,所谓\"先知\"就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寂寞高手。拿破仑就是因为不知道及时罢手,才使得帝国的力量消耗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之上。
记得\"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现了对华的两种意见,少壮军人主张乘胜消灭中国。作为日本不多的有些远见的战略家石原莞尔以为,只要中国承认或默认\"满洲\"的现状,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日本可以容忍中国的存在。\"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少将作战*根据\"胜利的极限点\"的理论,坚决反对日本\"得陇望蜀\"扩大和中国的战争,石原认为一旦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日本将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绝无取胜的希望。但这种意见很快被狂热的军官们所排斥,他们无视中国团结一致抗日力量的形成,认为中*队会象以往一样一打就跑。\"对支那一击论\"的乐观思想充斥着军部中的大部分力量。蒋介石曾有句名言:\"中国这个大国,不怕你鲸吞就怕你蚕食\"。战争使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出现了国共合作,各地方军阀也捐弃前嫌一致抗战。日本本可以利用中国内部的矛盾加以分化利用,却由于战略上的短视反弄巧成拙。与之相反,我们发现,英国在兼并印度时就是先以沿海殖民据点开始逐步向内陆蚕食,再辅之以分化印度次*各不同宗教、土邦之间的矛盾。历经200多年的蚕食和鲸吞才终于确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我们发现,英国对印度的经营是以缓为主,并不急噪冒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失之于急,以鲸吞为主。在判断力上,二者差别很大。英国也曾想吃掉中国,但在认真仔细地研究中国历史后发现,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国家,这不同于印度的莫卧尔帝国是一个弱势的由分散的不统一的封建土邦构成的国家。中国信奉儒教,印度宗教信仰较多;中国以汉族为主,印度却有100多个民族。这些因素汇总后,英国以为把中国直接鲸吞是不可能的。中国可利用的矛盾不象印度那样多,不如利用中国的满汉矛盾,扶植腐朽的满清*统治广大的汉人百姓来确保英国在华的特权。少数满族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与外来侵略者达成某种妥协以巩固自己行将坍塌的*。英国以为,这种以华制华的战略效费比高,比自己直接介入的风险小而收益更高。日本国力不如英国其野心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承认日本对华侵略准备是极其充分的。日本绘制的中国各省地图比中国自己绘制的还好,一些中国航道地图为中国沿用至今。但是,日本战术的精明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误,对中国的鲸吞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满盘皆输。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不可能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了。有时我们也不妨庆幸一下,正是由于日本的全面侵略才导致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中国人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由于日本的特殊残暴使得本不团结而爱打内战的中国人终于凝聚在一起了,分散的沙也终于聚沙成塔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也正是从抗战胜利而开始逐步结束的,中国的大国之魂也正是建立于抗战的惨胜基础之上的。
日本战略的短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庆幸的,虽然抗战的过程是悲壮的,代价是惨痛的。但这也正是一个大国重新赢得她应有的国际地位所必须付出的。试想,日本如象英国那样狡诈,不与*国家决战于陆地而是象对付印度次*上的国家那样,分化利用各方矛盾并注重培养扶植亲英的知识分子,从价值观、文化因素等软力量着手。中国也许不会死亡数千万百姓,但中华的崛起将遭遇更强烈地扼杀。今天,南亚次*上*成了几个不同信仰的国家而且在为克什米尔纠缠不清,印巴两国知识精英不去反思英国的殖民主义恶果反而感谢英国给他们带去的所谓文明民主制度,继续留在英联邦效忠女皇。还有我们今天在香港的所谓\"民主精英\"莫不是英国这种软刀子杀人策略下产生的怪胎。
我不禁为中国的岛国对手是日本而非英国而万分庆幸。作为中国人我痛恨英国对我们的侵略,但作为一个对手,我对英国却有一分敬畏;对于日本我除了鄙视还是鄙视。同样作为岛国,日本与英国的战略文化观是如此截然不同,这恐怕也就决定了日本与英国对世界所起的作用不同。属于寄生文明的日本改造性强,但独创性不强,这也就是他们被人称为\"猴子\"民族的缘故吧。
综观英国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史,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能帮我们更好地屹立于世界,它不同于日本对强者的谄媚;美国人对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奉献精神的赞誉正体现出了强者的自信和宽怀。
中国正处于复兴阶段,我们在文化观、价值观与战略思想这些软力量上有着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就连英国这样一个战略文化强国都很妒羡,更不是日本这样的\"近视\"国家所能比得了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软力量的建设需要几个世纪的长期积累,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象硬件建设几十年就可以见效。在这方面我们是幸运地,我们现在只要把硬件建设好,相信我们所创造出的成就一定不会比当年的大英帝国差。
参考资料: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dancegreen/archives/2006/232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很高兴能谈点自己的浅见,我是这么认为的:
日本:通过“**”实现它灭亡中国东北,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计划,相比而言,日本的侵略显得更加的原始(或者说野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日人民心中,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一直是充满隔阂的一个原因。日本的侵华是一种全面的,可以说急功近利的方式。当然这与日本这个民族的特征和传统,以及它的地理特点有关。
英国:对比而言,英国的经济,*等传统上都要比日本更先进,更文明。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从1840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的,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是怎么达到他们的侵华目的的,不是选择一个侵略的据点,拓展它在中国的领土占有权,而是通过——签订条约,其中最重要也最能体现他的侵华目的的是——协定关税,这是和日本不同的,英国更加注重这种贸易上的侵略,当然也有割地,赔款等,最重要的为得是满足它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简单地说,英国对别国的侵略是古罗马式的。
日本则是古中国式的。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我认为,日本想灭亡中国
而,英国想掠夺资源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掠取资源和财产.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日本与英国——同样的岛国对中国不同侵略
日本与英国虽同为岛国,但由于日本的文明属于寄生文明因而缺少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行事上易走极端,缺乏深思熟虑。由于武士道文化的熏陶,日本往往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缺乏周全缜密的战略措施,往往采用武士决斗的简单办法,胜利了就轻视败者--哪怕对手是一个应该给予尊重的失败者;如果挑战强者失利了,日本就会卑躬屈膝。对付满清与沙俄*的胜利,蒙蔽了日本的眼睛,她不知道*的封建*本质上最恐惧的是人民*的火种以及低效*的行政效率是日本获胜的根本原因。日本盲目地自信:武士道精神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可以战胜任何大国。可悲的是,美国不同于日本取胜的前两者,她有着足够的*基础和高效的*运转机制,再加上庞大的物质基础和被激发起来的强烈的复仇情绪,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岛国——英国。英国总结了\"英法百年战争\"失利的真正原因,岛国不该无节制地在欧洲*上与陆权国家拼消耗,应当懂得适可而止。去控制海上重要的航线与争夺海权才是岛国立业的根本而不是与陆权国家一样去盲目地追求陆权,深陷*对岛国是危险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战败了沙俄但并没有深入俄罗斯腹地,鸦片战争中,对满清也是如此。英国知道,以条约来确定与*和中国战争的胜果远比不切实际地征服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更现实。
驾御一场战争并不容易,一般人往往易被战场胜利的表象所迷惑。但作为英明的战略家应该懂得进取之道,在取得胜利最大值的临界点时见好就收是一种高超的妥协艺术。俾斯麦没有进军维也纳去兼并奥地利就是一种\"先知\"的卓见,所谓\"先知\"就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寂寞高手。拿破仑就是因为不知道及时罢手,才使得帝国的力量消耗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之上。
记得\"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现了对华的两种意见,少壮军人主张乘胜消灭中国。作为日本不多的有些远见的战略家石原莞尔以为,只要中国承认或默认\"满洲\"的现状,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日本可以容忍中国的存在。\"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少将作战*根据\"胜利的极限点\"的理论,坚决反对日本\"得陇望蜀\"扩大和中国的战争,石原认为一旦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日本将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绝无取胜的希望。但这种意见很快被狂热的军官们所排斥,他们无视中国团结一致抗日力量的形成,认为中*队会象以往一样一打就跑。\"对支那一击论\"的乐观思想充斥着军部中的大部分力量。蒋介石曾有句名言:\"中国这个大国,不怕你鲸吞就怕你蚕食\"。战争使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出现了国共合作,各地方军阀也捐弃前嫌一致抗战。日本本可以利用中国内部的矛盾加以分化利用,却由于战略上的短视反弄巧成拙。与之相反,我们发现,英国在兼并印度时就是先以沿海殖民据点开始逐步向内陆蚕食,再辅之以分化印度次*各不同宗教、土邦之间的矛盾。历经200多年的蚕食和鲸吞才终于确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我们发现,英国对印度的经营是以缓为主,并不急噪冒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失之于急,以鲸吞为主。在判断力上,二者差别很大。英国也曾想吃掉中国,但在认真仔细地研究中国历史后发现,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国家,这不同于印度的莫卧尔帝国是一个弱势的由分散的不统一的封建土邦构成的国家。中国信奉儒教,印度宗教信仰较多;中国以汉族为主,印度却有100多个民族。这些因素汇总后,英国以为把中国直接鲸吞是不可能的。中国可利用的矛盾不象印度那样多,不如利用中国的满汉矛盾,扶植腐朽的满清*统治广大的汉人百姓来确保英国在华的特权。少数满族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与外来侵略者达成某种妥协以巩固自己行将坍塌的*。英国以为,这种以华制华的战略效费比高,比自己直接介入的风险小而收益更高。日本国力不如英国其野心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承认日本对华侵略准备是极其充分的。日本绘制的中国各省地图比中国自己绘制的还好,一些中国航道地图为中国沿用至今。但是,日本战术的精明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误,对中国的鲸吞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满盘皆输。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不可能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了。有时我们也不妨庆幸一下,正是由于日本的全面侵略才导致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中国人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由于日本的特殊残暴使得本不团结而爱打内战的中国人终于凝聚在一起了,分散的沙也终于聚沙成塔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也正是从抗战胜利而开始逐步结束的,中国的大国之魂也正是建立于抗战的惨胜基础之上的。
日本战略的短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庆幸的,虽然抗战的过程是悲壮的,代价是惨痛的。但这也正是一个大国重新赢得她应有的国际地位所必须付出的。试想,日本如象英国那样狡诈,不与*国家决战于陆地而是象对付印度次*上的国家那样,分化利用各方矛盾并注重培养扶植亲英的知识分子,从价值观、文化因素等软力量着手。中国也许不会死亡数千万百姓,但中华的崛起将遭遇更强烈地扼杀。今天,南亚次*上*成了几个不同信仰的国家而且在为克什米尔纠缠不清,印巴两国知识精英不去反思英国的殖民主义恶果反而感谢英国给他们带去的所谓文明民主制度,继续留在英联邦效忠女皇。还有我们今天在香港的所谓\"民主精英\"莫不是英国这种软刀子杀人策略下产生的怪胎。
我不禁为中国的岛国对手是日本而非英国而万分庆幸。作为中国人我痛恨英国对我们的侵略,但作为一个对手,我对英国却有一分敬畏;对于日本我除了鄙视还是鄙视。同样作为岛国,日本与英国的战略文化观是如此截然不同,这恐怕也就决定了日本与英国对世界所起的作用不同。属于寄生文明的日本改造性强,但独创性不强,这也就是他们被人称为\"猴子\"民族的缘故吧。
综观英国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史,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能帮我们更好地屹立于世界,它不同于日本对强者的谄媚;美国人对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奉献精神的赞誉正体现出了强者的自信和宽怀。
中国正处于复兴阶段,我们在文化观、价值观与战略思想这些软力量上有着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就连英国这样一个战略文化强国都很妒羡,更不是日本这样的\"近视\"国家所能比得了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软力量的建设需要几个世纪的长期积累,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象硬件建设几十年就可以见效。在这方面我们是幸运地,我们现在只要把硬件建设好,相信我们所创造出的成就一定不会比当年的大英帝国差。
参考资料: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dancegreen/archives/2006/232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很高兴能谈点自己的浅见,我是这么认为的:
日本:通过“**”实现它灭亡中国东北,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计划,相比而言,日本的侵略显得更加的原始(或者说野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日人民心中,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一直是充满隔阂的一个原因。日本的侵华是一种全面的,可以说急功近利的方式。当然这与日本这个民族的特征和传统,以及它的地理特点有关。
英国:对比而言,英国的经济,*等传统上都要比日本更先进,更文明。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从1840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的,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是怎么达到他们的侵华目的的,不是选择一个侵略的据点,拓展它在中国的领土占有权,而是通过——签订条约,其中最重要也最能体现他的侵华目的的是——协定关税,这是和日本不同的,英国更加注重这种贸易上的侵略,当然也有割地,赔款等,最重要的为得是满足它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简单地说,英国对别国的侵略是古罗马式的。
日本则是古中国式的。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我认为,日本想灭亡中国
而,英国想掠夺资源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掠取资源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