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西行路线,长征路线和重大事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33
我来回答
共1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5:15
*西行路线: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重大事件:西安事变、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横渡金沙江等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党和中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同*、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6:33
红星照耀中国》中*西行路线,长征路线和重大事件?*西行路线: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重大事件:西安事变、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横渡金沙江等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党和中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同*、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8:07
*西行路抄线: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重大事件:西安事变、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横渡金沙江等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党和中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同*、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9:59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党的基本*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党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的前奏
四.国民*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的影响
四.中国*主义运动和*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党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作者简介
埃德加·*(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 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一人。1949年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受到*的亲切接见。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6]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22:07
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3 00:31
*西行路线: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重大事件:西安事变、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横渡金沙江等等。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党和中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同*、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3 03:13
*西行路线: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重大事件:西安事变、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横渡金沙江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3 09:25
主要路线为: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重大事件比较灵活,看你怎么理解,在此不做解答,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3 12:57
红军长征路线: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3 17:01
*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 *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军队的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的一小部分。提到书中关于领袖的描述,就不得不说*对*的描述中这样写道:“不可否认,你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述,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的故事。*写到“*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美国记者西奥多.h.怀特曾对《红星照耀中国》做过如此评价:“*对中国*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3 21:23
西安→泾阳→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