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7:51
(金银幸)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又名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省,此外,江苏、山东、江西、河北、河南、陕西、湖南、贵州等省亦有栽培。产于浙江杭州的芍药称“杭白芍”;产于安徽亳县的芍药称“亳芍”;产于四川中江地区的芍药称“川芍”。杭白芍品质最佳。以根入药。根含芍药甙、羟基芍药甙、芍药内脂甙、苯甲酰芍药甙、牡丹酚、β-谷甾醇、鞣质、少量挥发油、苯甲酸、树脂、淀粉、脂肪油、草酸钙等,并含4种未知结构的三萜类化合物。花瓣含有紫云英甙及山柰醇-3,7-二葡萄糖甙;花含牡丹花甙。芍药甙对紧张刺激而诱发的动物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果芸香碱引起大鼠体胃紧张有弛缓作用;与甘草有协同作用。芍药和芍药甙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能增加心肌SG的撮取,增加心营养性血流量;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及降低血压;大鼠脑室内注射芍药甙能引起睡眠状态,反射消失;小鼠腹腔注射芍药1g/kg,能减少自发活动,延长环巳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芍药煎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中度敏感,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孤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味苦、酸,性微寒。具有养血、敛阴、柔肝、镇痉、止痛功能。治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头晕、胸肋痛、泻痢腹痛、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及冠心病等症。
一、形态特征
植株高60—80cm。根肥大,通常呈圆柱形或圆锥形。茎丛生,直立有棱,*。叶互生,具长柄;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狭卵形或披针形,长7.5—12cm,宽2—4cm,全缘,边缘密生骨质白色细乳突,下面沿脉疏生短柔毛。花大,直径5.5—10cm,顶生并腋生;萼片3—4,叶状,披针形,长3—6.5cm;花瓣9—13,粉红色、鲜红色或白色等,倒卵形,长3—6cm;雄蕊多数,雌蕊心皮3—5分离,*。朞荚果3—5,呈星状,先端钩状向外弯,内含种子3—5粒,不规则圆矩形,棕红或暗紫红色,有光泽(图14—89)。
图14—89 芍药形态图
1.花枝 2.根 3.去花瓣后示子房 4.雄蕊
二、生物学特性
芍药种子在保鲜贮藏下种,于9月底至10月为发根期。种子晒干贮藏,则失去发芽率。生产上采用芍头、分根繁殖。在浙江一般于9月下旬至11月为发根期,以10月发根为最盛。以后随气温下降而发根缓慢。11月至12月中旬根生长速度最快,有的根一年长达30—40cm,一般在10—20cm。每年于3月上旬露红芽,中旬展叶,出苗快而整齐。4月上旬为现蕾期,4月底至5月上旬为开花期,开花时间比较集中约一个星期左右。芍药现蕾时摘蕾,能提高芍根产量和质量。5—6月根膨大最快,5月间芍头上已形成新的芽苞,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成熟,8月高温植株停止生长,10月开始地上部逐步枯死。
芍药适宜温和气温,喜阳光充足,背阴地或荫蔽度大,则生长不良,产量不高。耐寒,山东、河北等地种植,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抗干旱,怕潮湿,怕积水,雨水多易引起根病发生。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深厚。以砂质壤土、夹砂黄泥土、冲积壤土为好。忌连作,隔3—5年才能种植。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芍药以根入药,入土深,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或倾斜的坡地,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夹砂黄土及冲积壤土为好。土层薄,排水不良或不易保水的砂土,均生长不良;粘性重、土板结、低洼地不宜种植。坡地种植,应选阳坡。
芍药生长年限长,下种时要精耕细作。9月前作收获后,选晴天翻地,深翻30cm以上,特别要除净香附子草、茅草根。作畦可根据土壤质地、排水好坏、耕作习惯不同而定。透水性好,排水方便的地,可分成几大块,采用平畦(种后作成垄状),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土质较粘,排水较差,则采用高畦,哇面宽约110—120cm,畦高17—20cm,畦沟宽30—40cm。不论平畦或高畦,其四周均要开好排水沟,可降低畦面湿度,利于排水,减少根病的发生。
(二)繁殖方法
可分种子、分根、芍头等三种繁殖方法。但生产上均采用分根和芍头繁殖。
1.种子繁殖
芍药果实于7月底至8月上旬成熟后收获。收后去掉果皮,剥出种子,将新鲜种子与湿润黄砂(1∶3)混合贮藏,放于阴凉的室内,促进种子后熟。贮藏期保持湿润,防止种子发热霉变。芍药种子保鲜贮藏发芽率高。种子播种期以9月中、下旬为好;过迟播种,贮藏期已发芽,播种时容易损坏胚根,影响出苗。播种时行距15—17cm,开播种沟,深约4cm,按粒距4—5cm播入种子。用焦泥灰覆盖,施入饼肥,耙平畦面,上盖栏草肥即可。第二年3月中旬出苗,每年3、4、5月结合除草,各施人粪肥一次,冬季地上部枯死后,全面松土除草,在畦面铺栏肥或土杂肥,并施人粪肥一次,提沟培土。培育两年后供种苗用。此法生长期长,不如分根、芍头繁殖简便而效益快。
2.芍头繁殖
芍药在收获时,先将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全部割下,加工成药材。所留下的芍头,选其形状粗大,芽头饱满,无病虫害,按芍头大小,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用刀切成2—4块,每块有粗壮的芽苞2—3个,供种苗用。一般生长好的芍药,一亩地所得到的芍头可以种植2—4亩。四川、安徽等省则采用芍头直接种到本田中,这样可缩短种植年限,有利于土地周转,但收获时芍根较细,品质较差;浙江过去则采用芍头先育苗两年,然后起土再分根种植,这样生长年限增长,不利于土地周转,但其根粗大,品质较佳。现有的地区也开始采用芍头直接种植于本田中。
3.分根繁殖
浙江在芍药收获前一年的冬季取消整根,促进芍头部支根生长,为分根创造条件。在收获芍药时,将较粗大的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将笔杆那样粗的根留下,然后按其芽和根的自然分布,剪成2—4株,每株留壮芽1—2个及根1—2条,根的长度保留18—22cm,剪去过长的根和侧根,供种苗用。
繁殖用的芍头和芍根都不能立即下种,必须进行贮藏。其方法:选高燥阴凉通风的室内,任选一角,在地上铺上湿润的细砂或细土8—10cm厚,将芍头或芍根堆放其上。芍根贮藏,芽朝上,按顺次倾斜堆放,厚约15—20cm,放好后其上盖湿润的砂或泥12cm厚,四周围用砖或其它物体围好。每过15—20天应检查一次,因砂或泥容易下漏至芍苗孔隙中,芍头露土,易发生干烂,应在堆上再加湿润砂或泥10cm。贮藏时发现霉烂要及时翻堆贮藏。贮藏地不宜晒到太阳,凡堆放过化肥、农药、石灰、水泥地都不宜作贮藏地。
芍药栽种时间一般宜在10月,但以早栽种为好。9月上旬气温下降即可种植,有利于早发根和生长;最迟不过11月上旬,若下种过迟,贮藏的芍根和芍头已发出新根,栽时易折断。由于气温下降对发根不利,影响第二年生长。
种植方法,不论平畦或高畦,均按行距50—60cm,株距40cm,每亩保持2500—2800株密度。用芍头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二个,并排放于穴内,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8—10cm,作成馒头状或垄状;分根下种,用锄头或二齿耙开穴,穴开成35°—45°的斜面,深约20cm,每穴种两条根,头朝南,根向北,栽于斜面上,芽与畦面平,将两根栽成外八字形,根要栽直,用少量土固定芍根,然后在根尾部上方施入人粪肥和饼肥、过磷酸钙,再覆土,作成馒头状或垄状均可。并在其上盖栏肥,适当培土。
(三)田间管理
1.施肥
栽种时应施足基肥,每亩施人粪肥1000kg,饼肥50—100kg,过磷酸钙40kg,栏肥1500kg,应施于芍根的尾部上,栽种当年需肥量少,不用追肥。以后每年追三次。第一次于3月中旬施红头肥,每亩施人粪肥1000kg,但第一年因芍根太嫩,这次施肥浓度宜淡不宜浓,否则灼伤芍根,影响生长;第二次4月上、中旬施入,每亩施氯化钾20kg,人粪肥1500kg;第三次于11月间全面清除植株,中耕除草后施入,这次肥料以迟效肥为主,每亩施人粪肥1000kg,菜饼肥50—100kg,过磷酸钙25—40kg,在行间开穴施入,并在畦面铺栏肥1000kg,提沟培土。
2.中耕除草
栽后次年红头芽出土后,应立即中耕除草,但此时芍根纤细,扎根不深,特别是芍头栽种,不宜深锄,切忌在株旁松土以免搬动或损伤幼根,影响生长。以后4、5、6月各松土除草一次。7、8月高温雷雨季节,应停止中耕除草。冬季在11月间应清除地上部枯枝残叶,全面中耕除草。以后每年松土除草3—4次即可。
3.摘蕾
摘蕾有利于养分集中,促进植株和根的生长。一般于4月中旬花蕾已长大,选晴天将其花蕾全部摘除;集中处理。对于要留种的植株,可适当留下大的花蕾,其余的花蕾也应摘除,这样留种,籽大饱满。
4.间作
芍药产地都有间作的习惯。但芍药是喜光作物,荫蔽度大对其生长有影响。由于芍药栽种当年冬季不出苗,第二年因发棵小,株间空隙大,可适当间作,增加当年收益。一般冬季可间作蔬菜,如红葱、雪里红菜等,夏秋季间作玉米、豆类等作物。但有的地方间作甘薯,因甘薯藤叶茂密,通风不良,常因多雨而引起芍根霉烂,造成损失,不宜提倡。
5.排水灌溉
芍药性喜干燥,抗旱性强,只须在入夏时在株旁壅土培土或行间盖草,即可安全越夏。但芍药怕湿,更怕积水,常因土壤含水分大而引起烂根。故在多雨季节要及时疏通排水沟,降低土壤湿度,减少根病的发生。
6.整根
四川、安徽等省种植芍药,均不进行整根。而浙江对分根种植的芍药要进行整根,以提高品质和产量。通过整根的芍药根粗大,二端大小均匀,根直形美,品质佳。
整根方法:一般整根在12月上旬至12月下旬均可进行。整根时,用二齿耙按栽种的方向和斜度在株两边各掘一耙,再在芍头前面掘一耙,略向上提一下,但不能松动主根,要保持主根下部1/3吸肥根系不受损伤,然后用竹签或种刀挖去主根上部全部土壤,使2/3主根暴露在外,用手抹去芍头部的须根,用小刀将2/3主根上的侧根或凸出部修剪削平。整根后,将芍根恢复原状,覆土压实即可。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灰霉病
(Botrytis paeoniae Oudem.)
又名花腐病。为害茎、叶、花各部。一般从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病斑褐色,近圆形,有不规则的轮纹。在天气潮湿时长出霉状物(病原子实体);茎上病斑棱形,紫褐色软腐后植株折断;花蕾、花发病后,变褐色,软腐。在阴雨连绵,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病,6—7月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病株残枝枯叶,集中烧毁。(2)实行轮作。(3)多雨季节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4)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一次。
2.叶斑病
(Cercospora paeoniae Tehon et Daniels)
〔Cronartium flaccim(Alb.etSchw.)Wint.〕
为害叶片。北京夏秋季发生。叶正面为灰褐色近圆形病斑,有轮纹,上有黑色霉状物。防治方法: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800—1000溶液,7—10天一次,连续数次。
3.锈病
又名刺锈病。叶背生有*至黄褐色的颗粒状物(夏孢子堆)。后期叶面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灰褐色病斑;叶背在夏孢子堆里长出暗褐色的刺毛状物(冬孢子堆)。5月上旬开花后发生,7—8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1)种植地远离松柏类植物。(2)冬季清除残留病株,集中烧毁或沤肥。(3)发病初期喷萎锈灵500倍液或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
此外,尚有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的幼虫为害根。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
芍药在种植后三年收获,收获季节浙江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安徽、四川于8月间;山东于9月间。总之收获期不能早于6月下旬,过早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迟不能超过9月,过迟新根发生,养分转化,也影响重量和质量,且不易干燥。收获时选晴天,割去茎、叶,把根挖起,将粗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将笔杆粗的根留在芍头上,供分株留种用。然后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修平凸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成三档,分别堆放在室内2—3天,每天翻堆一次,保持芍根湿润,使质地柔软,便于加工。
(二)加工
芍药加工分擦白、煮芍、干燥三个步骤。
1.擦白
即擦去芍根外皮。先将芍根装入箩里,浸泡在水中1—2小时,将浸湿的芍根放在木床上搓擦(木床高65—70cm,宽85—100cm,长约200cm,两侧有栏板,高17—20cm)。在木床两边各站两人,各拿一木槌,两端互相交叉来回推动,推动时加入一定量的黄砂,增加摩擦力,待皮擦去后,用水洗净泥砂,浸于清水中待煮。
2.煮芍
将锅水烧至80—90℃,把芍根从清水中捞出,放入锅中煮,每锅放芍根15—25kg,锅水以浸没芍根为准。煮时上下不断翻动,使煮根受热均匀,保持锅水微沸。煮芍时间一般小芍根5—8分钟,中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钟,大的芍根煮12—15分钟。芍根是否煮透,可用以下方法检查:(1)从锅中选几条芍根,用口在芍根上吹气,见芍根上水气迅速干燥,表明已好。(2)用竹针试刺,如容易穿刺,表明已煮好。(3)用刀切去头部一薄片,见切面色泽一致,表明已好。(4)在切面用碘酒擦一下,见切面蓝色即退,芍根已煮好。以上方法煮芍根时综合运用为好。煮好的芍根应速从锅中捞出,送往晒场摊晒。
3.干燥
煮好的芍根马上送晒场薄薄摊开先曝晒1—2小时,渐渐地把芍根堆厚曝晒,表皮慢慢收缩,这样晒的芍根,表皮皱纹细致,颜色好。晒时要不断上下翻动,中午太阳过猛,用竹席等物盖好芍根,下午3—4时后再摊开晒。这样晒3—5天后,把芍根在室内堆放2—3天,促使水分外渗,然后继续晒3—5天,这样反复堆晒3—4次,才能晒干。晒芍根不宜操之过急,否则,欲速而不达,反而晒不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7:51
喜阳光充足,抗干旱,怕潮湿,怕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