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长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39

我来回答

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1 22:08

长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知识,我们还有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叫玩手机

所以,能把玩手机美化成这样,本制杖佩服你们有才。


那么,是不是我的意思是通过微博、微信就不能接收知识呢。当然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微博、微信几亿用户,大咖,大牛,资深喷子,老年键盘侠,书虫出来透气,业界大拿也会分享一下人生经验。但除了这些呢,还有营销号、骗子、蛇精病、脑残以及工作室想让你看什么。


我先说缺点,先苦后甜。

缺点一、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那个在传授知识的人,不但耗时巨大还得靠运气。就算找到了,你看别人说的洋洋洒洒,你心里弹幕一排66666,看完感觉自己受益颇深(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别人转文,说看了XXX的文章受益颇深),只是这种受益颇深只像是一时的情绪,更多的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你们的知识应该不在一个层面,而他的知识来源应该不是微博或者微信吧。


缺点二、花花世界,何其精彩。一边是清汤寡水的知识,一边是各种视频搞笑图片国内外大事段子手与大美人齐飞。一不小心就迷失在数据流中,再一不小心你就刷了三个小时手机,除了哈哈哈、哟哟哟、这个可以哦,你晚上还收获什么了?


来人啊。把朕的甜品端上来

好处一:我说下阅读习惯,现在有书的人很多,但是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却不多。我去看书了,这句话和我去洗澡了,都可以成为别人无法反驳的不再陪聊的借口。前者显的得咱有文化,后者显的咱爱干净。养成阅读习惯,才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而阅读能让你系统的学习,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


好处二:大咖们爱读书有文化,偶尔有感而发,写出来声情并茂,浅显易懂。你不必看一整本书,就能大概了解书是讲什么的,省事!方便!没准别人一两句话就对你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没准你自己去看一整本书能对你起到帮助作用还是这一两句话。


不说了,我要去看书了,你们抱好手机,继续刷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1 23:26

每天大量的微博,微信,空间,论坛,手机新闻,直播等零碎,简短信息狂轰滥炸。搞的人头昏眼花,四肢乏力。看到的东西也是一知半解,完全不能全面,详尽的认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总是肤浅的停留在事物表面和现象上,根本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有人发句牢*,有人说了半截的话。其余的都是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想去吧。而且长期的刷微博微信也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各种一知半解的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的屏幕上,你需要阅读筛选有用的,感兴趣的,热点的,关注度高的内容。兴致好再发点感慨评论,一言不合就和网友酱起来了。

真是操碎了心,劳心伤神,得不偿失,但是现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也不能没有这些交流工具。这里可以发声,可以高谈阔论。可以抒发情感,可以消磨时间。可以让你忘记现实的烦恼,徜徉的虚拟的海洋里,自由飘荡。好处是方便,点开就是热点头条,一搜就是海量文字。弊端:就是每个人才疏学浅,不能很好理解、利用这些信息。都不由自主的迷失在这碎片化的世界里。

特别是长期的刷微博、微信,都养成了习惯,根本停不下来。不管忙闲都要抽空来看看,生怕错过了什么。这样就没有更多现实中交流谈心的空余时间。走走站站盯着手机,眼睛视力模糊,手指也不灵便,都快变成残废了。

碎片化内容,只是关于其中一方面,把这些碎片连起来,需要更多内容,最能才能有自己判断能力+想象能力。互联时代的信息碎片,无法让人形成知识谱系;快节奏生活下,像一份快餐,营养价值有限。碎片化可能带来一丝快感,一点轻松。更具体的知识需要更系统的学习。学会高效梳理碎片知识,碎片化时间里组建强大的学习体系。

知识的获取没有捷径,但有多种途径,碎片化时间的系统性利用也可产生不错效果,碎片化意味着不完整,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技巧,日积月累下或许能有一些成效。

日常中,应该注重利用碎片化知识,主动选择并缝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扩展自己的知识空间,并逐渐成为推动学习思维的一部分。学习知识应该为己所用,不能让碎片化只是把你牵制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海量碎片化知识,提高自己知识储备。别让大好青春被白白消耗!

每天都能接触各种有用没用的信息,不论什么方面,都养成快速判断分析能力,记录下有用的,无关的马上舍弃,让碎片丰满起来。“现在无论是吃饭、赶路,还是开会、我们都时刻不忘刷新朋友圈,转发分享、评价点赞,忙得不亦乐乎,分秒不停的吸收那些碎片化,不要多度浪费时间在那些和自己无关的扯蛋的虚假无用内容上,成了人云亦云的哈巴狗,没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终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消磨殆尽。”

信息化时代,我们人精力有限,微信息,碎片化孕育而生,满足了人们快餐式生活节奏。他优势是简单方便快捷,那弊端也是举不胜举啊。牵强附会,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帮助解决。好像简单时效、无须苦读书;浅尝辄止、投机取巧、拿来就用已经成为常态。于是,导致“读书无用论”。网络方便,如果没有深入刻苦钻研,终究是伪专家,假学问。

碎片化知识。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只能一时的乐趣,来去匆匆,不留下更深的印记。碎片时间伤眼睛,产生低头族,焦虑症等太多后遗症。

习惯了浅层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长此以往将有可能弱化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碎片化让自己去迁就知识。被琐碎浪费掉了自己的好人生。

海量碎片化知识,是时代产物,我们要充分利用,别人它的弊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主动出击,去迎合这个时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2 01:01

关于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接受知识比较碎片化的弊端,我们所能听到的就是,人不能深度思考了,而且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不够全面客观。这样没有经过思考得到的知识,像无根之木一样,不容易在脑子里长久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刷手机的时间,进一步挤压了读书的时间,我们这个本来就不是爱读书的民族,更加没有时间花在读书上了。

不过,我觉得这是智能手机时代导致的必然结果。就像流行音乐抢占了古老的戏剧舞台一样。著书立说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那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而且那个时代没有电视、电脑,人们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里的休闲娱乐。如今我们生活的年份,已经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显而易见的是纸质媒体都面临着拥抱互联网的浪潮,不转型升级为新媒体很快就破产倒闭了。所谓新媒体,就是微博微信及自家品牌的新闻客户端和官方网站。可以说互联网时代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即时新闻产业,接下来文学名著,小说传记也会慢慢的受到冲击,人们读书也只会从网上看。

也许我们只是处在时代转折的位置,旧的知识获取方式正在坍塌,新的知识获取方式还不被认可,那些活在旧的方式里的人,觉得新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谁知道呢,或许只是他们不习惯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2 02:52

老实说个人就是比较喜欢逛微博和看微信公众号的东西,觉得可以做知道的点比较多。尤其是微博是相对很公开的平台,参与其中的人群也会很多的。


事实上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涉及的内容范围真的是比较宽泛的,人文、地理、军事、科技,古今未来。现在的很多的微信公众号都在出一些这类东西,各平台相对的竞争力是比较大的,同时大家都是在利用闲散时间逛微博,刷朋友圈,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是不喜欢看一些比较深奥和复杂的东西,喜欢简明扼要的东西。同时各大平台都在努力创新,给要表达的内容增添一些趣味性,才能吸引更多人看。所以我们看到的那些碎片化的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没有深究,因为要适应大多数人群。



一般我们看到的标题都是什么让你几张图片看懂某个问题,记得以前看过让你知道什么是英国脱欧,还有什么是五险一金等等,主要就是通过图片的形式,或者说是一些比较有趣的段子来进行说明。都是些基本的认识,不是全面完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人看了只是会觉得自己好像是曾经见到过这个东西,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了,就像听说过,但是不能复述出来,相当于只是脑海中过了一遍,没有留下痕迹。
有的时候自己就是觉得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久了之后发现好像只是一个心理安慰,因为自己好像不怎么记得那些内容了。


深究自己为什么记不住,是没有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比如英国脱欧,脱欧和不脱欧有什么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脱欧,还有在这个欧盟里面都有什么成员,可以看一下欧盟相关的介绍。以这个热点新闻为起点,经过资料查找,自己肯定有更深刻的理解。


碎片化的知识可能会让我们满足在表面层,并且习惯的不需要自己的梳理,看到现成的东西,习惯不去追究其根本,看到了果便不再想其因。可能慢慢的我们就只有这些散乱的知识点,我们并不能将他们通过自己的梳理和理解进行串联起来,更别说应用了。


所以看来不是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碎片化的知识的问题而是看这些知识的人,碎片化的知识可以看做是一个学习的切入点,我们应该从这个突破口延伸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才让碎片化的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


这些平台给出的知识点的初衷是好的,就是促使大家去学习,只是我们有的人选择坐享其成,以为已经有鱼吃了,我们有的人却选择追根溯源,让自己知道如何捕鱼,因为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我们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碎片知识的表层,确实不利于我们发展,我们要以碎片知识为起点,探索其原理、背景和应用等,达到真正把知识装进大脑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2 05:00

现在很多的人有了各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之后,就很少去关注我们纸质的一些读物了。看书成为了一种“老古板”的东西,一些“时尚”的新世纪人们都喜欢通过网络上的各种渠道去收集不同的信息,接收的信息其实我不想来判断是否是没有营养的,只是我想肯定不如我们真正出版的纸质读物那样的“养身”。


可能很多人会反对我的观点,说现在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反驳我的人会说:“看看,现在就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消息,还可以知道很多专家学者对于某些生活上啊健康上的一些见解而且都是免费的。并且手机上也是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比如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上去看很多的书籍啊,不一定非得要纸质版的才可以。干嘛一直这么“轴”局限于以前的思想呢”。其实我并不是反对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状态,我也不是局限了自己的思维,而是现在很多的一些平台传递出来的所谓是“知识”的东西很多其实是网友的热文并不是通过官方认证发出来的东西。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小视频,也就是讨论现在微信和微博上一些被转疯了的一些文章视频之类,其实很多都是杜撰的,很多都涵盖了超过80%的虚假性,也并没有经过官方的渠道发出来。但是就是这样的文章对广大的网友影响非常的大,我不知道我们年轻一点的人影响是否有多大,但是我知道对于我们父辈们来说影响真的不是一二般。


老妈最近学会了微信,经常会接到老妈的语音或者是电话,说某某专家说了什么什么东不能吃了,什么什么东西又是由什么做的,结果发现说过去说过来什么也不能吃了。当然我承认可能并不是完全的虚假,比如有些东西吃多了可能对身体没什么好处,但是也没有坏到微信文章里面所谓的专家说的那么的夸张的。其实很多的知识只要你有过基础的了解都不会轻易相信的,但是恰恰是由于现在的我们很多忽略了让自己从书物上去学习“常识”,惯性的就认为在电子产品网络上就可以学到了所有。


网络我不得不承认的确是很好的东西,微信和微博我也承认是不错的APP,提供我们很多全新的体验,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东西。但是任何东西都不要看了就要接收,我们要学会去用实际来验证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是否是值得我们放在脑子里面的东西。这种网络上的东西的“营养”参差不齐、高低不等,我们没办法在一看到的时候就立刻判别出信息的真假。网络发展实在很迅速,若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对于这些平台上的东西不保持一点怀疑的态度,那么我想这将会导致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我们会变得盲目的相信并且情绪带入,很多的有人之心就会借助我们的这种心理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例如在某一年的蜡烛倾销,某一年的盐巴倾销(当然我就不具体指出是什么事件了,想必大多数人都是清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2 07:25

“碎片化”顾名思义即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由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发展,才使得碎片化这个词有了新的意义,意思便变成了学到的东西不够系统,不够完整。尤其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致使碎片化的信息更加严重。


其实我个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并不是碎片化的弊端有多严重,因为碎片化带来的问题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吸收到的知识养分不够完整,样样都懂,样样不精。我个人更多的思考层面是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那么多完整的体系。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得到了很多的便利,从前不知道的东西,大家都要问问看书多的人,或者自己翻书查阅,甚至有好多时候你都找不到你想要的这类书,在互联网时代的你需要的只是“百度一下”,当然还可以使用那些微博微信等平台的自媒体服务,进行解惑。


众所周知2015年和2016年是互联*息创业的爆发年代,不断的自媒体蓬勃而来,给我们这些甚至于“懒”的查百度的人更多了很多的便利。所以我们不是什么专业人士,真的需要那么多系统的东西么?


我们回到信息发展的本身,古人记事的方式刚开始是结绳记事,大事大结,小事小结,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事后除了记得这天有大事情发生,别的都星星点点,后来发明语言,通过语言的传播进行信息的交换,但是这种也有弊端就是每个人因为听到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后面每个人听到的东西都有出入。聪明的人类又将结绳记事和八卦结合在一起发明了文字,文字的发明是整个社会的一大进步,通过文字的记载,使得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有了出处,将整个事件或者技巧类的东西记载下来,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导致看到理解的东西同样会有很大的出入,直至1839年达盖尔正式发明摄影术,才使得大众的信息图像化,也是自此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一直延续至今,依旧是读图时代,图片使得文字的语言更有了说明性,更直观的表达了难以理解的问题,不过图片一定就没有弊端么?图片的弊端就在于拍摄图片的人和图片编辑,他们通过删选和裁剪将真实的事物以一种图像化的欺骗进行发布,使得大家看到的东西都是经过二次处理的图像,同样你也看不到真实的信息。古人这么致力追求信息的完整型依旧有这么多的漏洞,何况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我们看到听到的只是语言文字图像的结合体,所以他其实也是不完整的,回到问题本身,我们需要那么多的完整的知识吗?我们只是在某方面有需求的时候才进行学习,加上时间的成本这么大,大家只是寻求有用的知识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联网的最大好处就是将大家分成不同的社群,然后社群里面的人通过即时通讯的手段,让大家方便交流,从而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其实碎片化不是重点,自己能得到想要的知识才是最大的重点,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碎片化的弊端并没有完全制约知识的发展,反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毕竟,我们的需求只是我们想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2 10:06

微博与微信——如今成为了人们的掌中宝,睡前刷一刷也早已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习惯。闭眼之前放手机,睁眼之后摸手机。可以说大多数时间,我们所获得的信息都来源与网络,其中——微博与微信就占了大头。因此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大多数是碎片化的,这也符合着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符合社会的潮流。


长期通过微博、微信获得的碎知识虽然丰富着我们的见解,但是也的确会带来很多弊端。


比如,过年期间微信上有个挺火的帖子,大概内容就是最近鱼不能吃了,被感染了很严重的病毒,尤其是草鱼。在当地说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官方出来辟谣了,说是假的,但是我朋友说,无风不起浪,最近还是不要吃了,为了安全起见。


这是个很显而易见的网络弊端——听风就是雨。现在网络安全设施还不完善,微博与微信上人多嘴碎,难以辨别真假。网络安全是一个棘手问题。


其次,微信、微博上绑有很多我们的个人信息,尤其是微信。在阅读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链接,一不小心就进了钓鱼网站,唯恐遭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最重要的是,微信、微博上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娱乐新闻颇多。记得最近和同事谈论的就是关于某女星是否找*的一则热帖,原因竟在于是此女星在产后第二天就陪婆婆逛街并没有坐月子。我对此表态是不认同的,完全就是人的嫉妒心理在作祟。



同时,刷微博、微信对我而言,最深的感悟就是占用大量的时间,实际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正比。大多数时间都是浪费在各种娱乐之中。对于真真正在想要学习的人来说,纸制版书籍效果更好,质量更高,纸质书籍由专业的出版社审批后出版,内容更加可靠


更重要的是,我发觉,微信上报道各种新闻“干货”的公众号很少,大多都是一些带有很强烈主观色彩的微信稿,要不就是一些商家的各种商业推销。


微信、微博还有一点完全不同于传统知识获取渠道的就是他们具有评*能。这其实是一个很便捷、很创新的一个沟通方式,能让传播者很快速的知道受众需求。然而,在我脑海中一想起微博评论就是各路明星粉丝们在评论下面的唇*舌剑。语言程度恶劣到无下限,甚至还诞生了一个名词叫——“专业黑粉”。有一次,我7岁的弟弟玩儿我的手机,不小心看到了我的微博,正好见识了一群脑残粉疯狂攻击小编讽刺自己爱豆(偶像)的文章,语言之粗俗无比。我弟问我下面的有一句脏话什么意思,让我无语凝噎……



微博、微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让我们坐在家里也能最快的了解时事,也拥有能让一些人在一夜间爆红的能力,碎片化的知识符合着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但是,我们必须掌握一些辨别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与拥有对事物的判断力。对于某些言论,学会判断是否是真实的评论与报道。切莫跟风,流言终会止于智者。


如果想真正的想学习一些某些专业知识而不是观看心灵鸡汤,专业书籍更值得可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2 13:04

闪开闪开!都闪开!资深微博控来现身说“法”了0.0

作为一个长期坚持刷微博的人,我要说的第一个弊端就是——习惯!爱默生曾说过“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确实,习惯很难养成,但是一旦养成也很难会一下子戒掉,所以要是好习惯,那就是好事一件,不凑巧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那就呜呼哀哉了……作为长期刷微博(我不怎么玩微信)的人,我已经养成了每天必刷微博的“恶习”……

开始也是抱着学习知识扩充眼界的想法刷微博的。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确实网上存在着很多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点新闻,网络是其传播的最快途径,网上也存在着干货。就拿微博来说,微博是一个社交型网络平台,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大多数都是简短的一段话,有的会有视频,有的会有图片……),大量的信息在里面陈列,里面还有搜索功能,所以我们不仅可以无聊的时候无目的地随便看看,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话说微博的打开界面就是——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0.0所以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很成功地就被它吸引了~注册了账号之后,首先关注了一批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大v,每天有事没事就打开微博刷刷首页,看看大v们又更新了什么,这个时候事态还处于可控的范围内,歇几天不刷也没什么。渐渐的,画风开始不对了,因为我发现了有种江湖人称“段子手”的生物……记得当时年纪小,一失手点开几个知名段子手的微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前看微博是很正经脸的看,从那以后就是哈哈哈不离口,能哈哈我一个小时不带停的0.0好玩有趣搞笑的东西比起有学术性的东西总是更能吸引年纪尚轻的小青年(特别是我这样的T^T)从此“恶习”算是正式养成,刷微博成了每天必干的事,换言之,微博成了我的主人。正如高汀所说,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

虽然现在也还会看看学术大v的博文,但是大多数看的都是段子,还会刷段子评论,看看各路网友的神补刀(不得不说网友真真是一群人才……),关掉微博印象深刻的只有段子,看过的那些知识只有个模糊的印象了。如果隔不久还能再看到,说不定会加深一下,但是不再看到的话,那个小知识就会渐渐的一点点的忘了……而且一个微博基本包含的知识都是很精简的,根本没有一个知识的完整体系,就算每个微博的知识你都很好的掌握了(一般来说这个几率还是不大的0.0),也是多而杂的,没有一个有逻辑的知识框架。

要想真正的有所成就,仅仅靠微博上一点点的小知识累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甩开微博,真真正正的投入到知识的体系,多看书才是王道。而长期刷微博养成习惯,不仅会适应碎片知识(更多是段子),而且会适应这种浮躁的心态,看书就会很难看进去,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长期刷微博,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比如眼花眼涩眼疲劳,脖子酸痛,冬天还会手冷,更严重的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想想看一个人在你旁边莫名其妙哈哈哈,一会停一会哈,你会不会这样看他……)

闲来无事,偶尔刷刷微博(微信)是可以的,长期刷它,会被 “反噬”,切记切记。我正在慢慢改正中……嗨呀,仰天一声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2 16:19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得新闻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微博、微信这些平台每天都有新消息,每天都有稀奇的事儿,每天都有人不断的“消化”其中的知识。这里面的新闻参差不齐,说法不一,有很多只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阅读量。这些知识有局限性,他们并不会如实的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其中渲染的成分过多,导致人们不能了解事情真正的原始。

我们用这些平台,除了得到一点点启发以外,我们看到的都是情绪化的东西,时而兴奋、时而忧虑,为了保持客观冷静,又开始去在甄别各种消息的真假。每天刷了半天,觉得收获了很多,结果第二天全忘了,能停留在大脑里的也微乎其微。每天在虚拟的网络平台花费很多时间,全然不知时间的流逝,这些竟然让我们生活固定了般,必不可少的每天花费一些时间在这些平台上。我们在这些平台话费许多时间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用这些时间去和家人朋友走一走、聊一聊,感受是否会全然不同呢?能给我们脑海里留下的,是否会更多呢?这些,我们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不想去做。

网络带给了我们方便,不用走万里路,就能知天下事,只需要一个链接,我们就知道了大洋彼岸发生的事。生活中,仿佛被这些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这些平台的崛起,使业余生活丰富了,改变命运的方式也多了。可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越来越浮躁了,对于上千字的文章,有几个会认真看完呢,在这个时代,还能静下心来阅读的,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虽然每天看似在各种接受碎片化知识,但真正进去人们心里的又有多少,更多的是为自己寻求安慰,为自己浪费时间找借口。当我们有了觉得自己浪费时间的觉悟后,又想去改变这一现状,但这些东西像是使人们上瘾了般,自己心依然驱使自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我不刷微博,一年之中也没看过几次,我身边的人有喜欢刷微博的,都是为了看一下明星什么的,看到搞笑的段子转发一下。微信就不用说了,它的普遍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这些平台带给我们便利,使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层次的东西。是啊!网络上的知识复杂多化,需要用眼睛去辨别的太多,而我们不想去相信的太多。利益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所有人,这些平台有很多大咖,他们会分享很多经验,总结道理,让我们少走弯路。

其实,不管这些平台有什么弊端,即便它让人们眼花缭乱,即便它让人们沉迷其中,即便它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可是那有怎样,人们还是做不到弃用它,因为它俨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论你承不承认。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arrive in和arrive at 有什么区别? 磁力泵为什么可空转? 为什么不让衬氟塑料磁力泵空转?怎样提升设备稳定性? 工业软管泵 塑料磁力泵为什么不能空转 求推荐男主和女配在一起的小说? 《红衣天下》txt全集下载 检测公司检测哪些 检测公司是怎么样的 检测公司属于什么企业 女朋友最近经常回她家,一到家就不接视频,不回消息,晚上打视频从来不接? 前天晚上给女朋友发信息。她没回。昨天早上给我回复 说睡着了。我偷偷关注她的微博,她不知道我关注她, 年轻*都会在睡前翻一遍朋友圈,你在睡前一定要做的事是什么? 摸黑刷微博视力哗哗降? 女朋友晚上聊天突然不回我了,可明明两分钟前还在微博回复点赞,现在感觉心有点寒,请问网友怎么办 女生主动跟你聊天,然后说晚安。她又去刷微博什么意思 孩子睡前“黄金一小时”,应该做些什么? 今天晚上的新闻周刊为啥没有 为什么微博晚上十点以后消息就没声音了 有数据显示,近七成年轻人在23点后睡觉,年轻人熬夜到底在干啥呢? hold住姐谢依霖深夜报喜怀孕啦!杨幂祝福说了什么? 睡前应该刷微博还是微信?还是直接睡觉? 睡前玩手机,最后关闭的软件是什么? 王思聪微博账号被禁言,到底是什么原因? 应届生考银行通过率高吗? 农商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哪些,和银行一样的考试内容么 广州农商银行终面通过的几率 青海农商银行面试通过率 银行考试通过率怎么样? 农商银行和银行相比哪个更好考?? 你每天睡前必玩的应用是什么? 晚上不想睡觉怎么办,一直在刷微博 石家庄这十个景点均免费游玩,周末打卡不容错过,哪十个景点呢? 伪装者第五集明镜拍桌子上的是什么 美剧《伪装者》还没出第五季吗?还会出吗? 伪装者 第5集 大姐去汪曼春家找明楼的时候阿诚向明楼使眼色什么意思 伪装者明楼祠堂下跪是哪一集 伪装者中第五集明镜去大学看明台送衣服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伪装者》明楼的五重身份是什么? 伪装者中大姐让明楼跪下是哪集 “误把女二当成女主”的电视剧,女二的演技盖过女主,这些剧都有哪些? 电视剧伪装者第五集明镜拍桌子上的是什么东西? 伪装者第五集于曼丽为什么说谢谢? 《伪装者》各人物真实身份是什么? 胡歌靳东双向互动,纪念《伪装者》开播5周年,力破不和传闻!你怎么看? 伪装者明楼五重间谍身份是哪五个 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 伪装者明楼五重身份分别是什么 明楼历史原型结局介绍 重疾险买长期还是短期? 重疾险要买长期的吗 买重疾险,短的好还是长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