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力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4 03: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0:51
这些天在学习李崇建老师《对话的力量》,这本书的核心是:对话,帮助一个人看见自己的价值。与孩子对话,其实是和自己的情绪对话。真正的对话,从倾听开始,是对人的好奇,是接受彼此,进而激发一个人主动探索自己生命的价值。对话是真诚的互动与连结,我们从对话中被理解,从对话中学习聆听与表达,从对话中感到被重视。
开启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当了家长的人都是打从心底里为了孩子好,孩子做错了事,我们想告诉她什么才是对的;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我们想告诉她什么才是好的;孩子讲错话了,我们想告诉她什么才是得体的。作为孩子的父亲,总是想告诉孩子知道如何才能在这个世界里活的更好,但是往往效果很不好。每次苦口婆心的忠告,孩子或是觉得逆耳或是当做耳旁风得不到共鸣也得不到回应,这究竟是为什么?
通过这本书,我发现平时自以为的对话并不能算是对话,那只算是一厢情愿,单方向的大人自己想讲的话,单方向讲完了自己想讲的话,充其量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灌输,孩子不会真的听入心,也不会造成任何的改变。很多对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对话的姿态不对,要开起真正的对话对话双方的姿态,都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我们总是想:我要告诉你什么才是对的,我要教你什么才是好的,这样的态度去面对别人,别人是听不进去的。家长只有不带任何价值的判断,听孩子说话,才有机会跟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有了信任关系,我们才有机会真正开启双向沟通的通道,而让孩子敞开心胸说出心里的话,我们也才有机会解开他心里的结。看完这本书,我会发现其实一直以为自己很开明,很民主,很愿意倾听,但其实在话语之中,也已经不知不觉的把作为大人的自己认同的价值植入,这些话语在孩子的耳中,我们觉得的开明其实是谴责,其实是质疑。当孩子发现大人不是无条件倾听时,孩子的心封闭起来,信任关系也无法建立,对话也就无以为继了。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家长都有帮助孩子的炽热的心,但往往却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一般人的对话常常卡在情绪里双方已情绪对抗,谈不上彼此了解,因为忽略了对话的精神,未察觉要先妥善安排自己的情绪,而且以单向的灌输、命令、指责、解释、说教、迂回,甚至运用策略说服这都不是对话,因为对话是双向的。当父母语气目标只是想控制孩子,孩子也学会这样,控制他人探索这些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追诉及家庭的应对发现父母常对孩子严厉太不自觉流露出愤怒。严厉的教养方式在当今缤纷加速的年代,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反弹,受父母情绪控制的孩子日渐长大,有能力反抗时也会情绪控制。
当你跟浮躁的人相处,你轻易就浮躁了,跟愤怒的人相处容易愤怒或者害怕,如果跟宁静和谐的人相处,会进入相同的频率?当人们真心对话,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因此,对话不是命令,说服或者说你不是一味指责,不是如何让对方满足自己的期待,这样的话会使对话充满情绪。对话的目的在于坦诚的认识自我,也能够了解对方,让双方的内在更加连接。对话,帮助一个人看见自己的价值,教我们带着对人本身的好奇,从亲子、伴侣到职场,都能建立和谐与自在的相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