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风的下一句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0:36
百里不同风的下一句是:千里不同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拼音】bǎi lǐ bù tóng fēng,qiān lǐ bù tóng sú
【解释】: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出处及简介: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 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 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 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 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0:3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释义: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 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注音:bǎi lǐ bù tóng fēng,qiān lǐ bù tóng sú。
出处:《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扩展资料:描述风俗的古语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参考资料来源:《晏子春秋集解》广益书局出版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0:37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0:3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bǎilǐbùtóngfēng,qiānlǐbùtóngsú)
解释: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附:
北京的四合院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比较喜欢各具特色的民居,于是,我上网搜索到了几个不同的民居,它们分别是: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蒙古包与江南民居。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北京四合院了。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它主要分四大块:
1、北京四合院一般以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2、分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
3、四周以高墙成四合
4、开一个门
北京四合院里我们不难看出它所蕴含的文化,从四合院可以看出当时的北京人民建筑四合院有很多的优点所在。它的高墙可以防止盗贼入内。它的四个房间宽敞,明亮,即使来了许多的客人,也可以让每个人舒舒服服的住下,也不占地方。它围成的四合中空出的地方就是一个很舒服的院子,在里面可以晒晒太阳,聊聊天,十分惬意。
福建土楼就与北京四合院相差大多了。它主要形状是圆形,适合多人居住,一幢比较大的土楼,可容纳200~300多人,而且它经地震造成的裂缝,过了几年,自己可以愈合,非常神奇。
蒙古包的特点就多了,它从外面看只有一个骨架上放块布,但实际上它是由“套瑙”、“乌尼”与“哈那”的结合体,遇到狂风,它也不怕,还能稳稳的扎在地上,适合蒙古草原的天气。
江南民居,依水而建,透露出一股灵气,既有三泉映月的淡雅,又有龙舟相争的激烈,真是“文武”双全啊!
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民居,每一个都是那么舒适,又不失自己民族的特点,真像是祖国五十六个孩子,都那么可爱,又都那么有特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0:3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
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
拓展资料: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