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3:47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张艺谋导演早期的作品,曾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是部值得回味的电影。影片与其说是讲述几个女人争风吃醋的故事,还不如说是在讲当时的封建教条桎梏下这几个女人的命运。
那些让人不解的生存法则:
陈家有个规矩 ,老爷晚上留宿哪个院,哪个院就点灯,丫头们就会伺候这个院的女主人捶脚,第二天这个院的女主人就可以向厨房点自己爱吃的菜,要是能天天捶上脚,那在陈家你能想怎样就怎样;要是几天捶不上脚,连下人的眼色都不一样了。看似简单的规矩,藏着的竟是几个女人在家里的地位象征及她们的生存法则。也是很能理解的,她们不用上班,不算计争宠,还能干嘛?
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女人们:
大太太,陈老爷的第一位夫人,年纪较大,看惯了那些勾心斗角,也许年轻时也参与过,或许是少了斗争的资本,现在已经看开了,日日诵经念佛。
二太太,卓云,生了个女儿,是个两面三刀的人,从颂莲刚嫁进门,就挑拨颂莲和三太太的关系。表面上对颂莲很好,背地里让雁儿做小人诅咒她。曾经还让人给三太太放堕胎药。她是这几个女人中,最厉害的一个。
三太太,梅珊(何赛飞饰演),有个儿子,之前是戏班的红旦。因为生了个儿子,又会唱戏,懂得在陈家的生存法则,自然会讨老爷欢心。但她既然知道规矩,还要去挑战权威——与高医生私通,最后被老爷给关到楼顶“死人屋”处决了。
四太太,颂莲(巩俐饰演),由于父亲去世,大学辍学,在继母劝说了三天后选择妥协——嫁个有钱人,成为了陈老爷的四太太。她开始是拒绝的,也是个单纯有脾气的姑娘,经历了新婚之夜丈夫去了三院过夜、亲见丈夫和丫环雁儿有一腿等一系列事情后,学会了算计,为了让老爷来屋里,假怀孕,被发现后封了灯。被封了灯就是意味着即将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后来她想学梅珊找个男人排解痛苦,以为大少爷是那个人,可惜赌错了。后来害死了雁儿,由于喝多了出卖并害死了三太太后,最终颂莲被*疯了。
不露面却掌控者别人的命运:
陈老爷,整个影片中一直没有正面露脸过,主要是远景、声音和背影,这个男人就是封建教条的符号,决定着这几个女人的命运,点灯—灭灯—封灯,女人们活得像猫像狗,唯独不像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3:48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我看了好多遍,一部不说话就能表达清楚故事情节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所谓的仪式感就是女人的争强好胜,就是女人的面子,攀比之心,灯笼就是女人争宠的对象,老爷爱你,你的屋里就灯火通明,姥爷嫌弃你,你的屋里就是灰暗的,敲脚、点菜都是男人给予伺候自己女人的仪式感!
换成现在,灯笼算什么呢?老爷算什么呢?为个灯笼送了命,值得吗?女人就为那灯笼活着?就为男人活着吗?
什么我去你的房间点灯笼,大的小的,什么我去你的房间你可以敲脚,你脚舒服了,才能更好的伺候我,作为昨晚陪伴老爷的报酬就是可以在第二天点一个自己喜欢的菜, 一个共四个太太,谁不想拥有这样的特权呢?谁愿意做那个被姥爷抛弃的女人,看别人点灯,听别人敲脚,吃别人爱吃的菜?
这是仪式感,这样的仪式感让四个女人争宠, 让四个女人妒忌,她们不合,她们争抢,能让老爷有成就感,若是没了这种仪式感,谁愿意伺候那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呢?
你以为你想开了是吗?没有,现在的女也依旧如此,女人的攀比心从古至今就没断过,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现在的女人你若不给她仪式感,她也不伺候你,跟你浪费那时间呢,过生日你不送礼物,过节你不陪我看电影,出去玩你也不舍得花钱,情人节连个玫瑰花都不舍得买,你觉得女孩为啥跟你在一起?
情人节你就看吧,到处晒幸福,女人手里拿着花,拎着礼物,吃着饭,睡最贵的酒店,而我什么都没有,只能晒空气,你觉得我的男人还能控制住我吗?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最短,你啥都不想给我,那就更短,感情短!
所谓的“仪式感”真的那么重要吗?当事者迷知道吗?你在那个环境里,灯笼、敲脚、点菜就重要,换成现在这些不重要了,可是还有其他的东西呢?比如金镯子,貂,比如玫瑰,衣服、鞋、化妆品,我姐生日那天姐夫花了四万块钱给定做了一个镯子,我姐乐的呢,都开花了,这就是仪式感,到啥时候都好使!
我过生日,我老公给我买了一块猪头肉,或许也是仪式感吧,但我不想要,我不喜欢,那我自然就不爱他了,更不期盼他给我的“仪式感”了!
总结:豪华的婚礼跟简约的婚礼虽然都是婚礼,可是不一样,订制的镯子跟猪头肉都是礼物,可是也不一样,仪式感这个东西从古至今都是有钱人玩的,没钱真心玩不转,所以有钱的男人更容易控制女人,没钱的男人容易被女人控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3:48
将原著中尖刻揭露和讽刺封建制度下人性的扭曲变形的整个过程,与张艺谋在视觉美学上的追求和文化底蕴上的挖掘,统一于一部电影作品之中,创造出一个荒诞冷酷、极具象征色彩的寓言故事。
它什么话都没说,它却表现了很多,这就是一部优秀电影作品的内在张力。
虽然这并不是张艺谋最耳熟能详的作品,但却是他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相对于多年后张艺谋“放飞自我”阶段执导的那个底子粗俗鄙陋、面子富丽堂皇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感染力、场面调度、镜头语言、美学风格都好得不是一个档次。
一提到《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这类主打宫斗题材的影视剧,便会引起大姑娘小媳妇们一阵阵羡慕、嫉妒、崇拜的哗声。可要知道,早在1991年上映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女人们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互相倾轧,一失足便万劫不复、非死即疯的惨痛收场,看得人得心惊肉跳、后背发凉。
片中,巩俐饰演的女主角颂莲,即是本片的主视角提供者,又是串起所有故事的讲述者。通过这个读过半年大学便草草嫁给陈家老爷的少女,观众窥见了深宅大院中“人吃人”的悲惨与冷酷。
大户人家得讲规矩,陈府也不例外。相对于繁文缛节的深宫,大院里的规矩算不得多苛刻,不过傍晚时分,所有姨太太都要在屋外等候老爷的大红灯笼,谁被老爷当夜“宠幸”,这灯笼便挂在谁家门前。
根据规矩,谁被老爷临幸之前,能独享捶脚的“厚待”。在寂静的傍晚,抑扬顿挫的捶脚声,仿佛整个大院都听得到。开始对捶脚很抵触的颂莲,也开始习惯这种“厚待”。
起初,初来乍到的颂莲被老爷独宠,刚来的陌生感和不习惯,随着老爷的“宠幸”而被冲淡了许多。无论是其他房里的姨太太,还是管家下人们,都对独宠的四姨太毕恭毕敬,甚至大气都不敢喘。
在那个男女严重不平等的年代,“见过世面”的颂莲却被这高高抬起的崇敬感冲昏了头脑,什么男女平等,什么*嫁人,都比不过高人一等、强人一头的飘飘然。
四房姨太太里,颂莲最小。大房人老色衰,老爷从不入门,早已失去大太太的威严,每日循规蹈矩的吃斋念佛,是她心灵唯一的慰藉。
三姨太梅珊人长得漂亮,却心高气傲,颂莲来之前被宠惯了,养成了胡作非为的习惯,不想风头被新来者占去,便愈加跋扈,也愈加空虚,因与高医生*被告发,自缢身亡。
二姨太卓云热情奔放,慈眉善目,在大太太冷眼旁观、三姨太欺辱叫嚣时,很照顾新来的颂莲,却暗地里察言观色,发现颂莲动了非分之想,转手就落井下石,成为最后*疯翁莲、渔翁得利的主要力量。
起初的独宠没持续多久,深宅大院非分多,早已习惯了被宠的翁莲想到了假怀孕的小伎俩,不想被识破,遭遇“封灯”,老爷不再踏入她的大门。心灰意冷再加上一家上下的不断挤兑,翁莲疯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台词不多,节奏缓慢,仪式感强,观众自始至终被一股莫名的阴森、冰冷,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片中,张艺谋的色彩选择很大胆,极富暗示性,不用的颜色展现出不一样的人物境遇;取材于京剧的交响乐曲,与其说是对时代的渲染,不如说是对宿命的控诉。
有人说,张艺谋是揭短,拿民族丑陋的一面博取威尼斯评委的猎奇需求,其实,本片的主旨明摆着,就是揭露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造成了“人吃人”的悲惨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3:49
说起张艺谋的作品,以《英雄》为分水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英雄》之前,他拍的是文艺片,《英雄》之后进入了商业片的时代。尽管他后来也拍了《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这样的文艺片,但是影片的文艺气质已经消失了,就好像一个生了孩子的女性,再也变不回少女时的模样一般。
不过还好,我们手头上还有女人在少女时代的照片,可以重温一下那些逝去的文艺品质。《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张艺谋影片的少女时代,是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是后殖民主义的标本,与《红高粱》所宣扬的正面赞美中国人生命活力不同,《大红灯笼高高挂》走了相反的方向,从负面对中国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主基调。
好的文艺片离不开演员的功底,所有的细节都在演员的脸上。仔细看上面这张宣传海报,从衣着上看,两人身份接近。从年龄上看,坐着的女人比站着女人要年轻,但是却是站着的女人给坐着的女人按摩,这是一个反常。再看她们的表情,坐着的女人目光呆滞,丝毫没有享受的快感,而站着的女人神情复杂,眼睛里写满了不情愿。由此判断,电影讲的是女人之间的故事。
女人之间能有什么事呢?通过故事情节,我们发现女人的故事与男人息息相关。但故事的中心一直围绕在女性身上,男主人公甚至在电影里很少露脸,大多时候是一个背影,但不要小看这个背影,整个大宅里人的性命,都在他手里纂着。
本文重点从艺术隐喻的角度,探讨影片中的几个文化符号。
一所陈旧老宅里的陈老爷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诸多隐喻,突显了很强的中国文化符号。影片中的陈家掌门人陈老爷就是一个隐喻的角色,也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男人符号。我们知道,这部作品是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小说的背景是在江南,但是张艺谋拍的时候把地点放在了北方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民俗民宅的代表,四合院作为中国的传统建筑,它被赋予了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四合院是一个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符合中国人的性格,低调内敛。
张艺谋在影片中给了乔家大院不少特写镜头,高墙、狭窄的过道,复杂的门户,还有四姨太颂莲的新婚之夜给了四合院一个意味深长的俯拍镜头。对这些物理空间的拍摄,都是为了将其提升到艺术的表现层面。影片用环境作为重要的表意手段,在这个大环境中设立了一个大的艺术标签,就是陈老爷。我们能听到他的声音,但看不到他的脸,永远只是一个背影,他在其中是一个抽象的形象代表。
通过环境的艺术表现手法,再来理解陈老爷的存在,不难阐释他的隐喻角色,就是男权。因此,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形象有两个系列,一是男性,二是女性。男性在毫不松懈的坚持着“老规矩”,而女性则在“老规矩”外衣下暗渡陈仓。“老规矩”在影片中与人性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最后你认为谁赢了?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陈老爷昨晚在哪个姨太太那里点了灯,第二天那个姨太太就有权力点自己想吃的东西。颂莲前一晚服侍了陈老爷,第二天她想吃点菠菜,可以顺利得到一盘菠菜。又过了一天,她还是想吃点菠菜,但是陈老爷头天晚上没在她那里过夜,她就吃不到这盘菠菜。
一盘菠菜代表了一种权力,男性在满足自身情欲的时候,就会赋予女性一种特殊的权力,但这种权力是有限的,过了有效期就得作废,赐予和剥夺几乎同时发生。影片中的女性就在争夺这盘“菠菜”的权力上勾心斗角。
大太太是封建老古董,二姨太口蜜腹剑,三姨太嚣张跋扈,刚进门的四姨太自作聪明。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四个女人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二姨太派了卧底到四姨太房里,以扎小人的恶毒方式进行报复,利欲熏心,阴狠毒辣。三姨太与颂莲明*暗箭多次交锋,但当颂莲知道二姨太的真面目后,又与三姨太似乎成为了好朋友。三姨太的形象是一个戏子,这又是一个传统的文化符号。人常说”戏子无情“,说的就是戏子的两面性,表面光鲜亮丽,具有*性;但在情感方面水性杨花,既* 又危险。
在三姨太的身上,张艺谋充分展现了人性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她与高大英俊的高医生私通,最终成为男权的惩戒对象,丧失性命。尽管她嚣张跋扈,但观众对她没有产生厌恶之感,反而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四姨太是陈老爷口中的”洋学生“,这意味着她是受到过西方文化影响的新式女性,本应具有进步思想。但是她却自愿跳入火坑,嫁入封建*的陈家,成为四姨太。刚嫁入陈家,我们看到颂莲身上还有一种独立、平等、自强的现代意识,比如平等的对待下人。但是很快画风就变了,在权力欲浓厚的陈家,丫环雁儿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她也一步步的走向权力的中心。她不仅跟女人争抢权力,而且也和男人争抢。
为了获得那盘”菠菜“的点菜权,她假装怀孕,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权力,但最终也把她送上了绝路,受到了男权的严厉惩罚,不仅被宣布封灯,永久打入”冷宫“,而且还被冠上了”疯子“的标签。从表面看,影片表现了女性之间的勾心斗角,揭示出女性内心*的复杂性,塑造的是女性的形象。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大部分影片在性别设置上,都突出了女性的阴柔气质,而很少展现男性的阳刚气质。这是为什么呢?
张艺谋是出生在50年代,是与国家一同成长起来的导演,女性的阴柔气质在后殖民理论中,往往与一个失势的、受侵害的,被压迫的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至此,我们或许可以解释,张艺谋自《英雄》之后,再也拍不出风格深刻的文艺片的原因。当国家形象提升后,在现实的世界里,陈旧的东西被时代沉淀,浮出水面的是源源不断的新的人和新的三观。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些曾经深刻的腐朽思想已淡出人们的视线,现代人更关注当下和未来,张艺谋也是如此。
影片中的文化仪式感在影片中有一个点题的仪式,就是挂灯。张艺谋特别强调这个仪式,每天晚上四个姨太太都会站在门口,听管家陈百顺喊几院点灯,好似皇帝的翻牌,还配着京剧的鼓点,老仆拿着灯笼,踩着小碎步,在被选中的姨太太房前挂上灯笼。听到自己院子点灯的姨太太满心欢喜,而其他三个则满脸情绪,一个挂灯的仪式感承载了抽象的文化意义。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如何体现自己的权力呢?就是通过性来获取的。挂灯是如此,点菜权也是如此。
此外,影片运用到了一个道具来隐喻爱情。丫环雁儿说,笛子是男人玩的东西,陈家少爷飞浦可以吹,但是女人不能玩。颂莲被飞浦的笛声吸引,跑到天台上和他聊天,后来颂莲喝醉酒 ,试图想要得到飞浦的爱情。这样的情节除了微妙的心理变化,还有一种被隐藏的文化仪式。笛子既然是男人的东西,那么也就意味着女人是不能拥有的。而恰恰颂莲就有一支笛子,那么这支笛子是哪里来的,颂莲说是父亲的遗物。
但是在陈老爷的眼中,这笛子是爱情的产物,很可能是颂莲在上学时的情人送给她的。飞浦会吹笛子,在潜意识中,颂莲把飞浦与过去自己的恋人联系起来,才有了微醉后的爱情。仪式使一个普通的生活现象、细节承载了抽象的文化意义,这是一个具有深度模式的叙事方式,使电影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感和深度感。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旧时代男权的强大与可怕,但同时也看到了在其影响之下,同性之间的互相厮杀。为了争抢一盘”菠菜“,陈家的姨太太们明*暗箭的斗来斗去,到最后死的死,疯的疯。影片通过众多隐喻加深了庸俗故事的文化厚度,整部作品承载了诸多的文化符号,大概也是中国文化太厚重,对于西方人而言并不好理解,因此,造成了这部影片与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失之交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3:50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谈一谈大家趋之若鹜的“仪式感”和避之不及的“PUA”。
“仪式感”这一词汇,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的释义为:
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这个词出现一出现,便一下子被推上神坛,于是所有的幸福婚姻都源于浪漫的仪式;所有优秀的孩子,都来自有仪式感的家庭……好像是否活在仪式感里,成为评价一个人幸福与否,可能成功与否的有力证据和预言。
“PUA” 全称(Pick-up Artist),起初指的是一群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男女们。因为PUA文化的变迁和进步,PUA的定义已从简单的搭讪扩展到整个两*往流程。主要涉及:搭讪(初识)、吸引(互动)、建立联系,升级关系、直到发生亲密接触并确定两性关系。
那么什么时候,所谓的“仪式感”会沦为“PUA”工具呢?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01, 红灯高照,是?是爱?是权利?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最有仪式感、声势浩大、镜头最多的,就是“点灯”了。
故事发生地陈家,共有四房太太。
陈家规矩,每到傍晚时分,四房太太都要带着各自的丫鬟,站在院门口听候吩咐。
管家会站在门廊,大喊一声“某房点灯”, 被点灯就意味着陈家老爷今晚就会留宿这房。
随之,专门负责点灯的下人,便将一个做工考究的三角支架灯笼,放在这房门口门口,其他各房扫兴而归。
继而,会有两个下人,抬着一个木制、厚重的长木架,架上放上6盏灯笼抬到某房,先将木架放在这房。太太的小院的正*,将灯笼点燃,又用铁质的专用工具,将一盏盏灯笼挑高,挂到院子的屋檐下。
点燃了院里的灯笼,还有屋里的,点燃了桌子、凳子上的灯笼,还有床上的一个巨大的,由多盏灯笼组成的大吊灯。
这一仪式感下来,耗时费力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这种仪式感是在所有的太太、下人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被点灯的太太,想不幸福都难。
除却点灯这一仪式,与之附属的仪式感是“捶脚”。
被点灯的太太,还有被专属下人伺候捶脚的特权。
彼时,三个丫鬟伺候被点灯的太太用铜盆洗脚,红绸盖脚,之后专门负责捶脚的佣人李二婶,会拿出专用的、用黄布包裹的小铜锤,给太太捶脚。
这小铜锤锤起来才知道,这铜锤,它是空心的,里面装了某种颗粒物,吹起来叮当作响,声音不大,但回想很响,一房捶脚,其他三房清晰可闻。
这一仪式感,让被点灯的太太不得意也难。
这还不算,陈家还有一个老规矩,前晚被点灯的太太,第二天有权点自己喜欢的菜。
四房太太一桌用餐,这一别人没有的、唯独我有的特权仪式感,让被点灯的太太,不恃宠而骄也太难了。
久而久之,因为“点灯”而带来的权利使得四房太太争斗不断时,连下人都会看人下菜碟儿,拜高踩低,司空见惯。
因为大家心知肚明,在封闭的陈家大院儿中,被点灯就可活,长点灯,就可以好好地活;而不被点灯,就不可活,被封灯,无异于死刑。
那么,点灯的仪式感,到底象征着什么?
是性?是陈老爷喜新厌旧、玩弄女性的性!
是爱?是陈老爷兴致所至,随性而为的爱!
是权力?是四房太太你争我夺,势在必得的权力!
最根本的,是陈家老爷将祖传规矩和封建礼教相结合,为封建女性特制的一套精神枷锁而已,是典型的、血淋淋的PUA。
他告诉四太太颂莲,女人被捶脚,脚舒服了,就能把男人伺候好;他警告颂莲,他最讨厌女人给他脸色看,于是数天不点颂莲的灯;他烧了颂莲的笛子,因为那不是妇人应有之物……
电影最大的成功大概就在于,这位连正面都没有的男主人公,就用点灯仪式感就将四房太太乃至丫鬟的生死决杀的权利都握在了自己手里。
02、红烛摇曳,是喜?是悲?是疯癫?
在点灯这仪式感的控制下,陈家四房太太展示了各自的功力,悲喜交加,非疯即死。
大房太太,年事已高,自觉退出了点灯之战,青灯古佛也难灭心性,好在她有正房之名,育有陈家长子,不争也罢。
二房太太卓云,菩萨脸蝎子心,自知人微色衰,可她深知在这陈家大院灯就是命,不可不争。
当年她和三房太太同时怀孕,怕三房专宠,在三房太太怀孕三个月时,便往其鸡汤中加入堕胎药,临生产时,为了早三房一步,冒生命危险吃下催产药,但终究还是生下一个“赔钱货”,远输三房,早她几小时生下儿子。
于是卓云一方面用贤良、床上按摩博陈老爷的好感,也希望为陈老爷再添一子,一方面背地里挑拨着大房、三房、四房的矛盾,唯恐天下不乱。
三房太太梅珊,个性泼辣,媚态百出,本为戏子,被陈老爷纳为三房,育有一子。
她秉承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态度,既不放松点灯之争,也不放弃世俗的*。
所以她敢在四太太新婚之夜,以不舒服为由,将陈老爷抢走;更会因为陈老爷和颂莲流连而在楼顶唱戏,从半夜唱到凌晨;她更敢在床麻将桌底下,用脚挑逗陈家的家庭医生白医生;更敢对颂莲坦白,自己常和白医生约会“看他们能拿我怎样!”
最终这件事被颂莲醉酒后吐出,被二太太带人,捉奸在床,家法伺候,强行自尽于楼顶的小屋里。
四房太太颂莲,本是一名知书达理的大一学生,无奈父亲亡故,后母狠心贪财,将她嫁于陈家。
她没有乘坐迎她的花轿,而是一身学生装步行到了陈家大院。
从最初的对点灯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嗜灯如命,完全展示了PUA对一个女性的残害。
最初,她不知捶脚为何,后来她听到别院传来的捶脚声,便双脚蠕动,眉眼紧锁,痛苦不堪;最初,她不屑于点灯之争,可当她知道不被点灯,连一盘自己心爱的菠菜豆腐和炒豆芽都吃不上时,她竟用假怀孕来争灯,被揭发后被“封灯”。
颂莲将自己的被封灯的怒火烧到了贴身丫鬟雁儿身上,这个可悲的、倔强的、做着太太梦的丫鬟,曾被二房太太利用,在布娃娃上写上了颂莲的名字施咒;将各房的破旧灯笼缝补一下,挂在自己屋内,甘愿被陈老爷摸遍全身……
当这一切被颂莲揭发于大庭广众之下,雁儿的灯笼被烧,被罚在雪地里长跪,最终寒病而死,死时口里念叨的是颂莲的名字。
颂莲经历了被封灯、雁儿的死、三房太太的死,并亲眼看见了三房太太被吊死,她疯了,目光呆滞,口念“杀人”,可是,她又何尝不是被杀的那个人?
电影最后,又是红灯高挂,红烛摇曳,漂亮、年轻、美好的五太太被迎娶进门。
一座老院、一个男人、对数个女人的PUA,又掀开了新篇章。
03、偏执的仪式=致命的PUA。
PUA这一心理学专有名词,被大家广为熟知的时间并不长,可是与之相关的几则案例却都让人怒火中烧,大呼人性之恶。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包丽在北京某宾馆服药自杀,并于今年4月11日去世。
而导致这一悲剧的原因,则是其“光芒四射”的男友对其实施了PUA。
在曝光的聊天记录中,男友嫌弃她不是*,给她拍裸照;男友让其纹身”某某某(男友的名字)的狗”;男友甚至让她为其怀一个孩子,然后打胎,留下病历;更提出让她做绝育手术,还要留下切除的输卵管给男友保存……
2020年4月,一则武汉大学法学博士陈优丽控诉现任丈夫对其实施PUA伙同前妻骗取钱财100多万,并导致自己患上抑郁症的新闻冲上热搜。
在曝出的聊天记录中,男方时而是保护欲爆棚的温情脉脉;时而又是唯我独尊的控制狂。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PUA事件中,总有一方利用自己在金钱、地位、权势等方面的绝对优势,通过某些仪式感或*话语对另一方实施了精神控制,让对方觉得,臣服、屈从、忍受是唯一的出路,使得对方将这样的仪式感,视做幸福的唯一来源。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一个人、一件事,而忽略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多重价值可能性。
04、将幸福的来源多元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仪式感PUA呢?
首先,将感知幸福的来源多元化。生活中,作为仪式感的点缀固然重要,可工作上的突破、知识的积累、个性的成长、孩子的进步、老人的平安……丰富多彩而不乏挑战的生活才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其次,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永远不要把对评价自己的权力交付给一个人。朋友的评价,陌生的点评,可作参考,通过自己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和增加,我们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并不断提升自我认识。
再次,要有及时止损的勇气。学习相关心理学、法学知识,在对方提出任何非分要求及精神控制时,要提高警惕,立刻停止,必要时求助警方,及时止损。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慧去享受仪式感,拒绝被PUA。
愿以上文字,与我的读者共勉。
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留言、点赞、讨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