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五章思维导图:感受的根源——需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0 13: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2:53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四种选择
1认为自己犯了错
2指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忽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例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甲认为他的感受是由他人的i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他感到失望是因为他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非暴力沟通鼓励乙进一步了解他的愿望:他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把愿望说的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把自己的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对方也会据此调整他们的行为,但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于热爱
忽视感受与自身关系的表达方式
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指责让人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映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不要习惯于指责对方,而要表达自己的需要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
2庆祝
3言行一致
4滋养身体
5玩耍
6情意相通
7相互依存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社会文化不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需要。而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是非常痛苦的。
三个阶段
一、情感的奴隶
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使我们的义务。显然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我们就会指责他人
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人快乐
二、面目可憎
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的代价太大,我们可能会恼怒、无动于衷,不再愿为他人负责,态度生硬
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生活的主人
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
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相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
感受的根源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职责、批评、评论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何价值观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