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2:27
不同的袈裟颜色并不代表什么特殊的意义。
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我国旧译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则说是一种橙*,可能是一种赤黄混合色。
根据我国佛典记载,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后,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区别,有的是赤色,有的是*,有的是青黑木兰色。但据六世纪印度来华高僧真谛法师说,各部派衣色实际都是赤色,所谓青黑木兰仅是些微小的差别。
现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泊尔诸国的僧服都是*,仅有深浅的不同。
我国汉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平时所披的中衣近赤色。
扩展资料:
袈裟之颜色在诸律中各有异说,然大抵赞同三种坏色之说,即以青、泥(皂、黑)、茜(木兰色)三种为袈裟之如法色(或谓若青、若黑、若木兰色)。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魏时穿赤色衣(被赤衣),后来又有黑衣(缁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后,朝廷常赐高僧紫衣、绯衣。
明朝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种类别,规定禅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傧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衣和绿傧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傧浅红色袈裟,然后来一般皆着黑衣。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僧人穿的衣服及颜色有什么讲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袈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2:27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虽然是以“色”立名,但是它的颜色如何,却是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我们且把其中的基本的、主要的说法,介绍于下:四分律第十六说:有三种坏色:或青、或黑、或木兰色,可随意染。十诵律第十五说:或青、或泥、或茜,三种坏色。另据五分律第九、摩诃僧只律第十八、毗尼母经第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第八、有部毗奈耶第三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说是三种坏色。三种色是:青色、黑色(或作“泥色、皂色”)、木兰色(或作“茜色、栈色、赤色、乾陀色、不均色”)。这三种色,是“袈裟”的如法之色。
所谓“坏色”,有一种解释说:“青、黑、木兰”皆属“坏色”。比丘着其任何一色,都算是“如法、如律”。又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黑、木兰”混浊一起,才能算是“坏色”。更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等五色混合一起,才算是“坏色”。——如法藏大师梵纲经菩萨戒本疏说:““袈裟”此云“不正色”。谓将青等五色,相互混合,染成不正之色,名为“坏色”。另据毗尼母经第八说:“诸比丘衣色脱褪,佛听用十种色染:一者泥、二者陀婆树皮、三者婆陀树皮、四者非草、五者乾陀、六者胡桃根、七者阿摩勒果、八者法陀树皮、九者施设婆树皮、十者种种杂和之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2:28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2:28
杂色代表什麼?代表调和,代表合作。所以佛采取,梵语叫袈裟,我们身上穿的是袈裟,什麼意思?杂色。它不是一种颜色,五色,红黄蓝白黑混合(避五正色),染成这种颜色,叫杂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2:29
阿弥陀佛! <<舍利弗问经>>告诉我们: 摩诃僧祗部:勤学众经,宣讲真义,以处本居中,应着*; 昙无德部:通达理味,开导利益,表发殊胜,应着赤色; 萨婆多部:博通敏达,以导化法,应着皂色; 迦叶弥部:精勤勇猛,摄护众生,应着木兰衣; 弥沙塞部:禅思入微,究畅幽密,应着青色.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