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碛地貌与冰积地貌怎么区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4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1:05
冰碛地貌是冰川堆积形成的地貌,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冰积地貌 是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堆积地貌因分布位置,物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冰水扇和冰水河谷、外冲平原、季候泥、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等几类。
冰积地貌特征
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动力特点: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冰川地貌特征: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动力特点: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1:06
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是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是*冰川地区分布最广的冰碛,多成片分布,低洼处沉积较厚,高地很薄,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洼地往往积水成湖,又称冰碛湖。
冰水堆积地貌 是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堆积地貌因分布位置,物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冰水扇和冰水河谷、外冲平原、季候泥、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等几类。冰川融水(又称冰水),可形成冰面河、冰下河、冰侧溪流及冰下湖,具有侵蚀和搬运力。大部分冰水最后都要经冰川前缘的冰下河流出去,形成冰前河流及冰前湖泊。在冰川的边沿特别是冰川的前缘,形成独特的冰川堆积地貌。冰川融水具有强烈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其堆积物有层次,有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