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罩住一词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0 21:4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8:46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被称为“东亚病夫”,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没有一席之地,所以说是“站着喝酒”的人。为什么又说是“穿长衫唯一的人”?过去穿长衫的人都是有文化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最起码也是个秀才。那时的中国也是有影响力的国家,在清朝初期,康熙乾隆时代,称过帝国。所以把清*比喻“穿长衫”的人,而鸦片战争之后,变成贫穷落后的国家,鲁迅用“短衣帮”的地位来形容。因此鲁迅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把一个破碎的中国这样描写:他身材很高大(是比喻中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要是比喻一个人,用一个高字就很足了,你们想想,很高很大的东西是什么?要比喻一个人与下面写的很矛盾,清白、皱纹、伤痕、乱蓬蓬、又脏又破,难道这些代表高大吗?);清白脸色(被列强挨打瓜分的样子),皱纹间(贫穷多灾的中国)时常夹些伤痕(时常有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农民起义发生);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无法梳理的意思。帝国主义从*、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只能抱残守缺,拒绝一切改革。作者为什么用“胡子”表示呢?因为胡子在相学中代表食禄与官)。穿的虽然是长衫(中国虽然是帝王统治),可是又脏又破(可是又黑暗、又悲惨,被帝国主义瓜分的民不聊生),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破碎的江山似乎几十年没有治理过)。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比喻孔孟之道。在这样悲惨的国家里仍旧倡导孔孟之道,仁义道德),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些旧的封建教育,对中国的富强,人民的安定有什么作用?“仁义道德”完全是“吃人”《狂人日记》)。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从前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也是外国人望及莫求的国家是世界一颗明珠,所以被称为“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而今倡导“吃人”的“仁义道德”,被人欺辱被人瓜分,是称不起上大人的,所以说“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店是咸亨酒店,“咸亨”是唐高宗李治第七个年号,在改用“咸亨”年号的前一年气候异常,自然灾害严重,皇帝为了摆脱困境,讨取吉利,次年更改年号为“咸亨”。咸亨酒店是摆脱困境,讨取吉利的地方。因此清*战败后只要在这里签订条约就能得到安逸和祥,万事亨通),所有喝酒的人(指各国列强代表)便都看着他笑(每次条约签订,清*都会给他们大量土地和金银,又有哪个侵略者不高兴?),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指沙俄*趁火打劫,用恫吓的手段强迫清*签约,侵吞我国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他不回答(清*被列强挨打习已为常了,变的麻木不仁),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清*仍旧陶醉在封建制度里,过着以前的太平日子,与帝国主义避战求和)”。便排出九文大钱(九次大量割地赔款给帝国主义:①1842年8月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②1858年与俄、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③1858年5月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④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⑤1860年11月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40万平方公里、⑥1870年沙俄通过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中国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⑦*通过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⑧1895年4月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见《孔乙己之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8:46
“罩”字体现了孔乙己的善良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