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2:07
共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17 15:42
1、《都是为你好》是郝哲编导的电视剧,备案单位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2、梗概:十六岁周成不满母亲教育方式,到乌鲁木齐投奔父亲,可发现父母亲已离婚多年。周成愤然离家出走。在路上,与焦急驾车赶的老丁发生碰撞。意外相遇,让两人发展出了一份珍贵而特别的忘年友情。
懂视网 时间:2023-03-01 21:31
1、《都是为你好》是郝哲编导的电视剧,备案单位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2、梗概:十六岁周成不满母亲教育方式,到乌鲁木齐投奔父亲,可发现父母亲已离婚多年。周成愤然离家出走。在路上,与焦急驾车赶的老丁发生碰撞。意外相遇,让两人发展出了一份珍贵而特别的忘年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8:39
从我主观上来看,这部《都是为你好》特别能引起我个人的共鸣。
《都是为你好》集亲子元素、教育元素、成长元素、友情元素、亲情元素为一身,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公路剧情片。这些元素不但是影视化中的构成,其实我们生活里,这样的情感体验也是一应俱全的。只可能表现出的具体事态情况不一样,但都是涉及到了这些情感的表达。
比如说男主角十六岁的少年周成与母亲的矛盾,与家庭教育的矛盾、与整个家庭的矛盾,以及身为孩子,与家长的隔阂与互不理解,其实这部《都是为你好》里面,全部都体现出来了。周成和母亲有矛盾后,离家出走,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来依靠父亲,却不想父母早已离婚,而且都瞒着周成。而且父亲也早已有了新家庭和新生活。于是周成与父亲大吵之后,一气之下决定流浪,之后遇见了老丁,并开始了成长的故事。
比如说母亲与我的教育矛盾,就像周成与母亲的教育矛盾一般。我的母亲在教育我的时候,也常常会说“我这都是为你好啊”。
小时候,我的母亲非要*我去学古筝,可是我并不喜欢古筝,丝毫没有任何兴趣。在母亲对我高标准的学习压力之下,我还需要去额外学古筝,这让我觉得喘不过来气。看着楼下做游戏的小朋友们,我只有眼馋的份儿,然后又要坐回古筝前练琴。母亲说,花钱让我学艺术课,都是为了我好,都是为了让我以后能多才多艺。可是她从来都没有问过我,多才多艺是不是我想要的,我究竟愿不愿意去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与我也有很多的矛盾。因为我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我从小就是由母亲带大的。母亲把她未完成的梦想,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想成为的人,全部都强加在我身上,就像我是她的新一次重生的生命一样。可是她从来都不去想想,我不是她,我是一个独立而出的人,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有我想成为的人,有我想做的事情。她没有完成的,并觉得很好的那些东西,其实我可能并不需要,也并不觉得好。
母亲用她对我的希冀,不断地打感情攻势,让我顺着她规划的路来走,或者是进行选择,这真的让我很累,而且久而久之,就会使我成为另一个她。所以我去反抗,去挣扎,可是她不能理解我,我也不能理解她,于是她总会恨铁不成钢地对我说“我这都是为你好。”
还有对于家庭的问题,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因工作分居,所以他们也很少有交流。我能感觉到,一个家庭的维系和交互点,全在我的身上,我就是他们沟通的基础。随着我长大,我的父亲也给我表示过,他和母亲完全思维不一样,而且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要不是我已经长这么大了,他就想和我母亲离婚。我母亲也会常常给我抱怨,说不理解我父亲的想法和处世之道,觉得他那样的方式是不对的。然而我作为孩子,夹在中间,觉得特别令人窒息,而且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罪人,常常会觉得,如果没有我,或许他们都是自由的,我可能是他们的一个责任拖累或者说是阻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9:57
电影《都是为你好》很明显是现实主义的电影,所以非常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
这个影片主要就是讲述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儿子周成是处于叛逆期,非常厌恶母亲的教育方式,母亲总是给周成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儿子就计划去城里找打工的父亲。而这个时候周成才发现父母早就已经离婚了,而且父亲也成家有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小孩。周成备受打击,所以就离家出走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周成就遇到了一个水果店的老板,两个人开始水火不容,但是后来慢慢的熟悉了解,共同面对了很多的问题。开始慢慢的跟水果店老板表露心声,那些不会跟父母说的话,面对陌生人都可以坦荡荡的说出来,着就会引起大众的思考。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的方案父母总说”为你好“。但是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呢?只是一门心思的自己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实际上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所以这部电影引起了很大的反思,父母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这很适合孩子和父母一起观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21:31
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因为孩子在学校与他人发生矛盾被处罚,家长知道了之后就教育加打骂,导致不堪父母压力的孩子选择了自杀,评论里大部分的人都是在问责家长,心疼孩子,还有人分享了自己相同的遭遇,只有很少的人会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家长都不能教育孩子了,其实从评论就能看出家长与孩子看法上的相悖之处,都是为你好这五个大字挂在父母的嘴边,也压在孩子的心上。
电影《都是为你好》讲述的是叛逆期的周成因为忍受不了母亲高压式的教育方式,离家出走去投奔在乌鲁木齐打工的父亲,到了之后却发现父亲早已与母亲协议离婚,有了新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深受打击的周成与水果店老板老丁相遇,老丁也有个离家出走多年的儿子,他为了参加儿子婚礼给儿子买了辆车开去,两个都经受亲情关系困惑的男人在公路旅行中从对抗到互相了解,一起面对了很多困难,也帮助了很多人,没有血缘但却像极了父子,两个人也慢慢的从对方那里了解了自己家人的内心想法。作为一部公路式电影,不得不说编剧还是很有想法的,把不懂事的孩子和不懂孩子的大人放在一起,通过对方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孩子。
现在太多的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肆意说教、辱骂、干涉孩子的行为和人生,很多人坦言即使长大了,离开了家,父母带来的压力与自卑也会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纪伯伦曾说,孩子不是因你们而来,只是借你们而来,可惜很多家长不明白。这部作品引起了我的共鸣,不管是大人看还是孩子看我相信都是慢慢的感触,你能在影片里看到只*着孩子学习,不与孩子沟通的母亲,蛮横不讲理的父亲,还有不听话,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他们就是现在万万千千现实中存在的家长和孩子。
不要再说都是为你好,试着坐下来和自己至亲的人沟通沟通,家长不要自己高高在上的说教指示,他们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不要强行灌输你的观念给他,而从不停下来听听他们的心声,也许孩子也曾和你说过心里话,却被你自己匆匆否定,把天聊死。孩子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时会下意识地反驳自己曾经认为是最厉害的人,就像超级英雄必须战胜最厉害的人才能成为新的最强者,他们也许做错了,但大声辱骂和动手绝对不是解决事情的好办法,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想起在自己初为人父人母时的喜悦,不要总是以自我经验自居,忘记孩子已经是一个可以明事理辨是非的独立个体。
爱之深责之切,能理解父母的出发点,却没法赞同他们的做法,希望以后不会听到只有父母认为好的都是为你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23:23
小时候有两本书是心头之好,一本是《故事会》,一本是《读者》。
相对于前者的侧重故事逻辑和可读性,《读者》偏重的是鸡汤和慰藉,而《都是为你好》大抵就是这个概念。
它不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故事性电影,它掐头去尾,只保留了中间几段“鸡汤式”的对话。虽然简单,但这碗鸡汤,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你又不得不喝。
从“子不教父之过”到“孟母三迁”再到“都是为你好”。
遍观上下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似乎教育问题,永远侧重的都是父母那头,教育的好坏,责任都在父母。而忽略了孩子应该要承担的责任和那份给予父母的理解,这里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家的孩子,自己心疼,所以明知有错,也不忍再多苛责。
《都是为你好》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一段故事。
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电影选择的错位式拍摄手法,用一对不是父子,却处境如同父子的组合来阐述了教育里的一些道理。
这样的组合,让很多平时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永远开不了口的话,在一路的旅程中轻易的脱口而出。
周成14岁,这是一个萌动又叛逆的年纪,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是陌生又熟悉的,他们渴望着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他们的选择,多数时候又会被扣上不好好学习的标签。周成和他的人生就是这样,他的爱好不被母亲理解,选择去父亲那边寻找安慰,却撞破了父母早已离婚七年的秘密,他的世界瞬间崩塌。
于是他选择了离家出走。
老丁生于1957年,早已迈过了知天命的岁月,在他年轻的时候,有着幸福的家庭。当某一天妻子生病带来的重大经济压力,让他铤而走险,选择*这一条不归路。为此他遭遇了四年牢狱之灾,也间接导致了妻子离世、儿子一别16年,不再相见。慢慢老去的他,在孩子结婚的这一天,他渴望与儿子冰释前嫌。
于是他选择驱车前往。
周成与老丁,在不同的平行线上,相同的时间点里,奇妙的汇聚到了一条线上。
周成教育、调侃着老丁,老丁也教育、数落着周成。很多他们从未向别人吐露的心声,在此刻都喷涌而出。
周成说:“最讨厌父母打着“都是为你好”的幌子,来阻拦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老丁说:“不管怎样,也不能离家出走。孩子都是父母的限量版,失去了该怎么办。”
此处我们需要感谢编剧,他并没有用一场说教来改变周成,就如同老丁并没有为周成的父母辩解一样。他只是一直强调,不管怎样,不能离家出走,不要做一些不能回头的傻事。
与孩子而言,在他们的年纪,也许都是为你好真的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阻力。
与父母而言,在他们的年纪,也许真的是认为这样的安排是他们内心最好的。
在这一点上,没有对错,但有一点,如同电影中一样,最终先做出妥协的一定是父母,因为父母永远比子女更爱对方。
当周成失而复得,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周成的母亲说:“以后你想画画就画,妈妈再也不阻拦你!”,失去孩子的恐惧要远远大于决定孩子的未来,当然也许用不了多久,当母亲渐渐淡忘此事,又会再次唠叨起孩子的学习和“不务正业”。
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呀。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问题,又有谁能说的清道的明。惟愿天下的父母与孩子,多理解,多沟通,切莫再行极端之事,因为走到绝路,与己与家人,都是一种不可弥补的伤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2 01:31
电影都是为你好没有引起我的共鸣,因为现实世界还是有些不同的,且自身也没经历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