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07: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7:48
热身不够,伤痛一触即发
很多人没有热身的习惯,喜欢上来就冲,这样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热身的效果便是让全身各个部位从冷状态慢慢暖机,逐步进入备战状态,从呼吸,心跳到血液循环和肌肉都缓慢地进入比赛的节奏,拉伤、抽筋的现象将会大量减少。
装备不合适,伤痛会靠近
装 备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装备也万万不能!不好的鞋袜可能导致脚趾挤压,脚底起水泡,足弓脚背疼痛等各种问题;而不合适的衣裤,在跑步过程中也会与皮肤发生摩 擦,严重会导致擦伤,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有鞋袜,短裤边缘,背心腋下部分。性能好些的装备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不过都得提前试用。
伤病未愈,低靡反复
有些人已经出现一些伤病的端倪,却因为比赛的压力,强迫自己带病带伤上阵,结果引发更大的麻烦,伤病连连,无法痊愈,从此一蹶不振。所以遇到伤病情况一定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低强度训练,或者透过游泳、瑜伽等辅助运动。等伤病恢复再恢复强度训练。
训练不规律,比赛乱发力
比 赛是训练的镜子,参加比赛想要跑出怎样的成绩,那就需要相应的训练。科学的训练要妥善安排长短距离不同的训练,并根据每个人的恢复情况和运动周期来提高训 练效果。当然可以藉助比赛的氛围让成绩有所进步,但应该有个合理的幅度。有人喜欢在比赛中争强好胜,在长距离比赛中尤其不可取。
目标超过能力,训练强度过大
有人希望达到某个目标,而在训练中强度太大,超过自己身体所能负荷的量。这个时候必须清楚的了解,一旦受伤,之前所有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所以在比赛中一定要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安排合适的训练量,循序渐进,用更聪明的方法来安排训练计划。
不懂劳逸结合,疲惫状态连续作战
有些人恪守唯有高强度才能练出成绩的法则,或者喜欢连续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努力训练是没错,但是并不意味着必须天天练,科学研究证明充分的休息恢复更有利于发挥训练效果。可以看出国外的运动员普遍比中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更长,也是基于更加科学的训练。
至于比赛,专业运动员每年只会尽力安排一至两次全程马拉松赛事为主,所以比赛要分主次,没必要疲惫地赶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