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候和水文的角度说明防御凌汛引发洪水较困难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6:29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 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 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防凌措施
防治江河、湖泊、港口以及水工建筑物受冰凌危害所采取的措施。世界各国在高寒地区的河流都有冰凌危害,但冰凌危害有不同的种类,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①冰凌冻结江河、湖泊、港口,影响航运交通,可采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闸附近采用空气筛等防冻措施;
②冰凌冻结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或阻塞拦 污栅,影响发电出力,可设法抬高渠道中水位,促使形成冰盖,防止水内冰产生的措施;
③冰凌冻结各种 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影响启闭运用,一般采用加热或其它防冻措施;
④冰凌撞击建筑物,如桥墩、闸墩、整治河道的丁坝等,多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块流冰等措施;
⑤冰盖膨胀时,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增加建筑物的荷载,应在设计建筑物时考虑,也可在建筑物临水面设置表底水流交换器防冻,或按放圆浮筒减少冰压力的传递等措施;
1949年以后,在黄河防凌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对凌汛成因的进一步认识,防凌措施也相应地有所改进。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①初期认为凌汛是由于冰凌的存在而发生的,冰凌是产生凌汛的主导因素,因而以破冰的方法来防治。采取过的措施有打冰、撒土、破冰船、炸药爆破、炮弹轰冰、飞机投弹炸冰等。并且总结了破冰的经验:即首先注意掌握冰情预报,选择破冰时机,以在快开河时破冰最为有效。早破遇气温下降又复冻结;晚破则失去破冰机会。当河道长,冰量大时,还要选择可能形成冰坝的重要河段,如浅滩、急弯、堤距 狭窄等处破冰。
②在实践中认识到河内的冰凌如果没有水流作动力,冰凌静止不动,就不能形成冰凌危害。
所以水流应该是形成冰凌危害的关键。如果控制水量,不使凌峰形成,可以避免冰坝的产生。即使发生堵塞,由于来水量有所控制,可*洪水位的升 高,防止危害。故在1960年三门峡水库和1968年刘家 峡水库建成运用后,黄河上、下游的防凌措施,便由 破冰为主发展到以调节水量为主、破冰为辅的阶段。 调节凌汛期河道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调节,利用两岸涵闸分水,分洪区滞蓄,展宽堤距等项措施。随着江河的梯级开发,有足够大的水库库容,逐段拦蓄冰水,调节河道水流、温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冰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