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0 04: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8:14
靡菲斯特。
在克里斯托弗·马洛的著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589)及十九世纪歌德的歌剧作品“浮士德”(Faust;1832)中有提到默菲斯托菲里斯作为恶魔和魔术师之间契约者,引诱人类堕落的恶魔,自称为地狱之王路西法效忠。
貌似直立的狮鹫兽,又有几分似龙形,全身都覆满了黑毛,又有一双大大的翅膀。当他化身到人间时是以山羊的形态出现,不过头上只有一支角,背上还有两片蝙蝠般的小翼。当魔术师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恶魔,即可达成自己的愿望。
作为BOSS级魔使的梅菲斯托,实力是不可小视的。据说他在还是天使时,战功卓著,深受路西法的喜爱。反叛失败后,他作为元老级的恶魔,更是运用自身的力量收买人类的灵魂。
扩展资料
历史与实践一再告诉我们,象征破坏者的魔鬼靡菲斯特菲勒斯总是与象征建设者的浮士德博士做伴。众所周知,人们之所以把希特勒称为“*的天才”,是因为他虽然有创造的才能,但却把这种才能运用到对人类文明的破坏中去了。
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智能犯罪”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种犯罪方式的特点就是把创造性思维运用于非法的活动。
试想,如果我们在教育中不注重健康的*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引导,不激励受教育者的“生命本能”,不遏制他们的“死亡本能”,抽象地谈论“创造教育”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培养“服从意识”,还是培养“独立意识”?无庸讳言,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以怀疑、突破前人或同时代的权威性见解为基础的,因此,在服从意识盛行的地方,特别是在对权威性见解顶礼膜拜的地方,创造思维和创造行为是不可能出现的。
只有独立意识才是激励创造思维和创造行为的真正的土壤。然而,独立意识并不是等到受教育者成年时才突然从外面灌输给他的,而应该从小就加以培养。在这个意义上,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就成了真正的创造教育的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靡菲斯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8:15
叫做靡菲斯特。
歌剧作品《浮士德》中有提到靡菲斯特作为恶魔和魔术师之间契约者,引诱人类堕落的恶魔,自称为地狱之王路西法效忠。貌似直立的狮鹫兽,又有几分似龙形,全身都覆满了黑毛,又有一双大大的翅膀。当靡菲斯特化身到人间时是以山羊的形态出现,不过头上只有一支角,背上还有两片蝙蝠般的小翼。当魔术师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恶魔,即可达成自己的愿望。
据说靡菲斯特在还是天使时,战功卓著,深受路西法的喜爱。反叛失败后,靡菲斯特作为元老级的恶魔,更是运用自身的力量收买人类的灵魂。这位能够在天空飞舞的魔神,对于天文,占星及气象学的知识相当丰富,又善操火炎和幻觉的法术,除了会利用法术造*类五觉的幻觉外,对于改变大自然的气象才很拿手。坐骑为一双头龙的马车,到处诱发人类的淫欲。
扩展资料:
《浮士德》内容简介:
《浮士德》是用诗剧形式写成的,全书共有12111行,题材采自十六世纪的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浮士德原是个真实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纪(198”年是他诞生五百周年,西德为他树立了纪念碑)。他博学多才,在传说中人们添枝加叶,说有魔鬼帮助,才使他创造出那么多奇迹。这些传说后来成为文学家们经常利用的创作素材。
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性需要。
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中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浮士德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靡菲斯特 (靡菲斯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士德 (歌德创作诗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8:15
浮士德中的魔鬼叫靡菲斯特。
歌德作品《浮士德》中的魔鬼“墨菲斯托”是“墨菲斯托费勒斯”(Mephistopheles)的简称,德的作品中,浮士德必须将自己的灵魂抵押在魔鬼梅菲斯特手中,只要一停止对生命的追求便是死期来临。
魔鬼靡菲斯特引诱学富五车的浮士德和他签了一份协议,他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作为交换,他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久居书斋的浮士德对世俗享乐一无所知,魔鬼帮他开始体验另一种生活。
梅菲斯特虽然是个恶魔,但是歌德将他设定为代表“为成大恶而行善者”,他刚登场的时候,并不是个恐怖的恶魔,而是一个身躯瘦弱,微微驼背,鹰勾鼻的 男子,睑上浮著嘲笑似的笑容。不过他毕竟是个恶魔,能够变成种种样子,变成尨犬跟在浮士德身旁散步,或者变成旅行的学生待在浮士德的书房中。而在要与浮士德签订契约时,则是变身成西班牙的贵族。
创作背景
近代欧洲社会在思想上回归古希腊审美观思潮的力量强大,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和文艺复兴之后,人们都向往古希腊那种阳光明媚的生活。也就是那种重视现世享受,重视享乐的精神生活。温克尔曼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变得伟大,如果可能的话,伟大得无可比拟的唯一方式,就是模仿古代人。”
而歌德在浮士德中极力将理性主义和古希腊的这种感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诞下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这个人物,以及欧福良这个人物的消逝,无疑是希望把近代科学理性和古希腊审美的感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完美的审美观念。这正是看到单纯的理性科学和感性审美都无法满足当时人们需要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靡菲斯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8:16
在德国作家歌德的名作《浮士德》中,真正的魔鬼是靡菲斯特。而梅菲斯托弗利斯和靡菲斯特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8:17
真正的魔鬼是靡菲斯特。而梅菲斯托弗利斯和靡菲斯特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