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8:0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5:26
关于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完善综合性*的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就业群体的特点,制定单项*。统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要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面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容量。结合社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重点开发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社区就业岗位,扶持手工编织业和个性化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企业,发展外派劳务公司,开拓境外就业渠道。对具有比较优势和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实行鼓励增加就业的扶持*。促进灵活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鼓励劳动者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派遣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公益性就业组织和就业中介机构,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调整完善《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 今年将调整完善《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 1984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尚未实现再就业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失业人员;破产关闭企业领取了一次性安置费尚未就业的原国有、集体企业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 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严格《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程序,杜绝弄虚作假和欺骗冒领等问题。对出租、转让和伪造《再就业优惠证》的,要严肃处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在提供*扶持后,及时在《再就业优惠证》上进行标注,对已办理退休手续的应及时收回《再就业优惠证》。《再就业优惠证》在本市范围内适用。 下岗失业干个体免税有* 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并从事个体经营(国家*的行业除外)的人员,在每户每年 8000元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 3年。对 2005年底前核准减免税费但未到期的人员,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执行。 新办贸易市场和生鲜食品超市的经营摊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售给下岗失业人员。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由市再就业资金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3年内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 干个体资金不足可获担保贷款 对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复转军人,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 2万元左右,累计不超过 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 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 1次。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利用上述两类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对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失业登记证明的高校毕业生及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 50%的贴息。从事个体经营在信用社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符合信用担保条件的免除反担保。进一步完善信用社区小额贷款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岗位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 30%以上,并与其签订 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实际招用人数,根据银行贷款有关规定,由银行合理确定贷款额度,给予最高不超过 100万元的贷款。研究制定对上述贷款的担保补偿*,鼓励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失业保险低保人员自谋职业给资金 对正在享受失业保险申请自谋职业的人员,可将其应领未领的失业保险金按照不超过 12个月的标准一次性发给本人;对正在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自谋职业的人员,可一次性发给本人不超过 6个月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并根据领取营业执照期限,给予上述人员不超过 3000元的扶持资金。对困难企业的“ 4050”下岗人员灵活就业后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养老、失业和医疗等三项社会保险补贴。对参加过失业保险、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且实现灵活就业的“ 4050”失业人员,给予养老、失业和医疗等三项社会保险补贴。用社会保险的连续性保持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就业享减免税*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新增岗位当年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 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以每人每年 4000元(上下浮动 20%)的标准,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 3年。对 2005年底前核准减免税但执行尚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对进入社区的商业企业和新开办的生鲜食品超市,可认定为商贸企业,享受减免税*。对进入社区的商业企业 3年内免予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上述企业中的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分别给予养老、失业和医疗等三项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 3年。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对 2005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执行尚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执行。非服务型企业当年招用男 45周岁、女 35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 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招用 1人给予用人单位 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就业援助制度援助困难群体 就业困难对象包括: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 4050”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就业确有困难失业 2年以上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中可以就业的人员。对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的单位,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给予相应的就业援助补贴。凡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 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养老、失业、医疗等三项社会保险补贴。同时,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 1年以上劳动合同(下岗人员签订劳动协议)的,给予岗位补贴,具体标准按原*执行。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可享税费补贴 实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制度,规范劳务派遣行为。鼓励劳务派遣组织做大做强,对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及新生劳动力,并签订 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制度健全和管理规范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对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且岗位稳定的劳务派遣组织给予一定奖励。 规范和鼓励公益性再就业公司发展。对经营时间 2年以上,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 200人以上,且与其签订 2年以上劳动关系的公益性再就业公司,按招用人数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公益性再就业公司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扩大就业规模,稳定就业岗位,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前认定的公益性公司,继续执行原*。 对原有及新建再就业基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及被征地农民的,按招用人数给予不超过一年的岗位补贴。对于吸纳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 2年以上劳动合同,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的再就业基地,参照非服务型企业吸纳大龄人员的*,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鼓励发展社区就业组织,对以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现役军人配偶为主而建立的手工编织等社区组织,按规定享受免费培训、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 完善社保制度建立促进就业联动机制 完善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办法,健全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尽快实现就业。不断修订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及时接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后的社会保险关系,将更多的劳动者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要逐步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改进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强化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互动。积极创造条件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5:26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应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措施,同时注重将短期措施与中长期*相结合。 在保增长中进一步突出扩大就业目标。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保增长无疑是应对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措施。但鉴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量的大幅增加,因而在保增长中应进一步突出扩大就业目标,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为此,应重视宏观经济*的就业效果。在区域发展、产业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城镇化等宏观经济*制定过程中,都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比如,在财政投资计划中应考虑如何让财政投入更好地起到扩大就业的“种子”资金作用,适当向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倾斜。对地方*工作的考核也应加入新增就业岗位方面的内容。有专家提出,鉴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资本短缺的基本国情,未来我国应选择就业增长优先的经济增长模式。 把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是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结构调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吸纳劳动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吸纳相应人才就业;特别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其扩大就业的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扩大就业与科学发展相得益彰。在消费与投资结构中,应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完善社会保障等,进一步扩大消费比例,提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在我国,目前1人创业一般可以带动5人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积极就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创业带动就业,既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也要出台力度更大的促进创业的*措施。具体包括:一是为创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比如,成立专门机构对创业活动进行指导、服务和帮助;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取消不合理的市场准入*等。二是尽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支持体系,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以及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不少扶持创业的*措施,关键是要通过有效机制将其落到实处。三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不同创业群体出台有差异性的扶持*,满足不同群体的创业需求。 发挥*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是指在正常经济情况下长期自然存在的失业,主要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服务职能,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中介服务、培训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就可以用自然失业率的降低来抵消周期性失业率的上升。特别是对于青年就业群体来说,降低自然失业率还有很大潜力。此外,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通过灵活就业渠道弥补正规就业损失,也是经济困难时期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 着眼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人才结构。经济危机之后新的经济繁荣是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形成的。在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时,谁按照产业升级的要求优化人才结构,谁就能在随后的繁荣时期抓住机遇。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部门有必要做好人才教育和培训的统筹规划,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调整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视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巨大促进作用。从长期看,科技进步不仅不会带来失业,而且会由于开拓了新市场而增加就业。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科技类新型企业发展不足。过于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增长,迟早会产生瓶颈。因此,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在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形成竞争力,增强扩大就业的后劲。 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制度基础。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还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完善和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有关就业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