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8:1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08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等的代称出现,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带有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中华*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中国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追答国既有国都之义(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也有国家、天下之义。。
齐桓公救刑国,卫国以及燕国为什么也叫救中国,就是因为刑国,卫国以及燕国是诸夏的一部分,而诸夏又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和地理区域,即在诸夏范围内有共通的传统文化。。所以救 这几个国家也就是就诸夏,就诸夏就是救中国。。
那时候中国并不是指的是洛邑这个都城,而已经是一个地理范围,文化概念了。。
国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周代晚期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繁体字为“国”。 “国”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 《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显然,此乃极富哲理的造字创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09
你好!中国最早就是“中郭”,郭就是城池,最早称呼首都,京城为“中郭”因为是国家中心的那座城池。后来范围渐渐扩大,称呼中原地区为中国,如“孙权以江东之众对抗中国”。再后来就代指我国整个国家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09
中国原指*、首都。后来在外邦交往中,因*文化的优越感,逐渐将中国作为汉文化核心地域国家的特称,在晚清是在国际交往中也开始自称。这在李鸿章奏折中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