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1:17
王僧达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最后却被南朝刘宋以谋反的罪名给一刀咔嚓了。
我们知道五代十国时代是论资排辈的时代,换句话说就是讲究出身,是门阀*。
直白地讲,一个皇帝有没有面子,算不算正统,不是看你的手下文人名士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人多少,而是看你麾下豪门贵族出身的有多少。
即使是平民出身的刘裕建立了南朝的刘宋王朝,作为豪门贵族,王氏家族依旧影响巨大。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虽然那么明显,但其*地位依旧举足轻重、不可撼动。
这个家伙出身于非常有名的琅琊王氏,说起来是个官四代,曾祖做过东晋丞相,祖父做过司徒,老爸王弘曾做到了车骑大将军。
虎父无犬子,王僧达也不含糊,从小熟读诗书,聪慧过人,深得宋文帝刘义隆喜爱,后来皇帝亲自保媒拉纤,使得王僧达成为临川王刘义庆的乘龙快婿。
从此王僧达春风得意,不到20岁,就成为始兴王刘濬的参军,后来连升*荣升太守。
孝武帝刘骏即位后,王僧达更是像坐了直升飞机一样,平步青云。官拜护军将军、中书令,还被封五等侯。
不仅如此,这货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对于出身普通的人,哪怕当了大官也瞧不起人家,狂妄起来连皇帝的账都不买。
孝武帝刘骏的母亲路太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太后哥哥路庆之曾当过琅琊王氏的司机。但人家妹妹成为太后,人家路庆之就是名正言顺的国舅爷,理当对人家以礼相待,可这个王僧达依旧瞧不起人家,甚至恶语伤人。
有一天,路庆之的孙子路琼之专程去拜访王僧达,王僧达却给脸不要脸,竟然不知道天高地厚,把人家孩子羞辱了一番。
他说:“你觉得现在很神气不是,当年你爷爷当过我们家的车夫,不知道你可晓得?”
一番话说得人家路琼之非常尴尬、羞愧难当,气得跑回家哭着告诉了爷爷。爷爷路庆之当然要告诉妹妹路太后。
路太后听了气得浑身发抖,马上就去皇帝刘骏那里告状,得知王僧达羞辱哥哥路庆之,气得凤容失色,当即向刘骏告状,要求他教训一下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王僧达。
刘骏也气得脸色铁青,冷笑着说,是该给他点颜色瞧瞧了。这小子再狂,还能逃出我的掌心?不是不报时机不到,到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他。
收拾王僧达的机会终于来了,大明二年(458年)八月,一个算命先生勾结军人企图造反,事败被杀。刘骏终于等到了机会,他就让其中一个反贼诬告王僧达也参与了造反,把王僧达送上断头台。可叹王僧达因为轻狂被杀,年仅36岁。
王僧达死于跋扈,更是死于他那张不饶人的嘴巴上,但绝对不是死于谋反。
谦虚让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最难得的就是低调,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叫人立于不败之地。无论什么时候,狂妄都是惹祸之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1:17
南北朝的士族是非常嚣张的,而王僧达则是个嚣张到没分寸的士族,他极有才,但却无德,宋孝武帝一再容忍他的嚣张不敬,最终忍无可忍安了个谋反把他给咔嚓了。
王僧达是否真的谋反了,此事并无定论,但史学家更偏向于他并无谋反之举,但他死于谋反之罪却是事实。宋孝武帝与王僧达的积怨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说起来王僧达还算是皇亲,少年时他被宋文帝相中,收他做了女婿。到宋孝武帝时,他又颇受器重,但从他数次傲慢地向宋孝武帝要官开始,就已经惹得皇帝不是很开心了。
不光惹皇帝,王僧达还惹其他品阶较低的士族。有一次一个官至侍中的何姓同僚宴请众人,他特地向王僧达敬酒,由于王僧达平日里荒废正事嬉于游猎,他好心劝王“放鹰犬勿复游猎”,结果被王当众以“老狗归来”羞辱一番。
不过,当时的士族都是这样眼睛朝天横着走路的,宋孝武帝倒也能容忍他的傲慢。但有一次,宋孝武帝的亲舅舅专程去拜访这个有名的才子,王僧达却用恶语奚落嘲讽了国舅爷一番,直接打了皇帝老妈的脸,太后差点被气死。但此时宋孝武帝还是强按怒火安慰母亲:王僧达就是这么个傲人,咱们忍忍不和他计价算了……
如果这事就仅是王僧达知、皇帝家知就算了,但不曾想这事插上翅膀传遍了天下,皇帝的面子整个被傲慢嚣张的王僧达给一脚踩烂了,皇帝全家对其之恨可想而知有多深。王僧达这个人平时又不大积德,连自己亲哥哥他都没有一丝情义,他哥哥一辈子好不容易积攒了点银子,王僧达竟然命人连偷带抢给一扫而空;知道山上有个寺庙香火钱很多,他也命人去打劫一空,种种恶行让他早已人心尽失。
高阇作乱谋反未果之后,宋孝武帝将原本没啥关系的王僧达强行塞入高阇同谋之列,原本铁板一块相互袒护的士族竟没几个人替王僧达说话,于是王僧达的谋反罪顺利坐实,被皇帝直接赐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1:18
归根到底还是王僧达世家门阀身份的原因,王僧达所处的时代是门阀力量与皇权激烈碰撞的时代,世家门阀起于汉,兴于魏,盛于晋,衰于南北朝,亡于唐。而王僧达正是处于世家衰落,皇权膨胀之际,因此不管他是否真的谋反,最后也难逃一死。
王僧达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开创者王导之玄孙,亦是当是王家在政坛中的代表人物,但是王僧达的成就更多在文学上,*上反而相当白痴。其*路途便是因为文学素养得到宋文帝的欣赏,加之王家的身份影响得以就任宣城太守,但在任上却荒于政务,整日饮酒寻猎,即使如此也被他寻找到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当时文帝太子刘劭发动叛乱,根据手下门客所提出的策略,王僧达选择站在了太子的对立面武陵王刘骏一方,叛乱被平定,刘骏继位是为宋孝武帝,王僧达也获得从龙之功很快便升迁为尚书右仆射一职,更是对丞相一职垂涎欲滴。
但是王僧达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天下局势异变,“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继位的刘骏并未如过往的皇帝一般任用士族子弟担任要职,而是大量任命寒门出身的底层*处理重要事务,形成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屡次提出升迁未果的王僧达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反而愈加嚣张跋扈,面对刘骏的任命也是微词颇多,甚至当面侮辱刘骏母族路氏家人,皆因出生于微寒的路太后之兄在王家做过马车夫,这一系列的行为,皆令刘骏对世家的不满之意更甚一层,但彼时士族力量仍不是刘骏可以轻松揉捏的,因此只能暂时放下怒气。
直到公元458年,地方上发生叛乱,参与的还有朝堂*,叛乱很容易平定,但是如何从一场这场叛乱中为皇权谋得最大的利益,这是刘骏最需要思考的。于是本与此时毫无关联的王僧达便被牵连进来,被刘骏火速押进大牢,并于狱中赐死。此时对于刘骏来说,王僧达有没有造反并没有任何意义,更重要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情彰显自己的士族的打压之心,因此我们能看到在士族昌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朝孝武帝刘骏掌权期间,出现了一大批寒士名流与寒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1:18
琅琊王氏是南北朝时期门第最高的一个士族,琅琊王氏势力最鼎盛的时候,能跟皇族共治天下,王僧达之所以被谋反的罪名赐死,跟他自己的狂妄有关。
王僧达这个人极度狂妄,仗着自己是琅琊王氏的族人,经常瞧不上别人,甚至连皇亲贵族都敢侮辱,宋孝武帝刘骏的母亲路太后,有一个哥哥叫做路庆之,路家没发达前,只是一个贫穷家庭,路庆之为养家糊口,还在琅琊王氏当过马车夫。
路庆之有一个孙子路琼之,路琼之这个人有点势利眼,在路家成为皇亲国戚后,便想去结识一些有权有势的士族子弟,恰巧琅琊王氏有一个族人住在路家附近,这个人就是王僧达。
有一天路琼之带着礼物前去拜访王僧达,王僧达一看路家的暴发户上门拜访,有点看不上,随后出言讽刺:“我家以前有一个马车夫叫做路庆之,他是你什么人呀”,路琼之有点爱面子,听到王僧达如此讽刺自己的爷爷,一气之下就摔门而去。
王僧达见路琼之这种态度,顿时也有点生气,为了侮辱路琼之,还故意让下人将路庆之当马车夫时,用过的东西都烧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后,路琼之哭着跑去后宫找路太后告状。
路太后得知王僧达如此侮辱自己的哥哥,便去找自己的儿子宋孝武帝刘骏告状,宋孝武帝刘骏听到后也很生气,毕竟路庆之也算是自己的舅舅,打狗还需要看主人呢?宋孝武帝刘骏一下子就把王僧达记恨上了。
虽然琅琊王氏在南北朝时期势力很大,但王僧达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族人,宋孝武帝刘骏自然也不会怕他,正好过一段时间南彭城发生叛乱,叛乱头目以前跟王僧达有过交情。
宋孝武帝刘骏借此机会,故意让御史污蔑王僧达意图谋反,随后将其以谋反的罪名赐死,王僧达虽然没有谋反,却因得罪皇亲国戚,最终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1:19
王僧达有没有谋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是他代表了门阀士族,他被赐死是皇权与士族集团斗争的必然结果,是历史演化的一种必然结局。
门阀士族因为曹魏推行的九品中正制而走向历史舞台,鼎峰时期是国家的实际掌控者,皇帝对其都要忌惮三分。但是历史发展到宋孝武帝刘骏的时候,门阀士族的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在很多领域都丧失了控制权,而王僧达正是这个时期的门阀士族代表之一,他曾经官拜尚书右仆射,地位十分显赫,曾经当众侮辱太后的弟弟路琼,结果皇帝还说是路琼自取其辱。
然而,皇帝最后还是以谋反罪杀死了王僧达,对于王僧达是否真的有谋反之意,现在无法考证,但是我个人认为他没有,因为他没有谋反的动机和理由,也不具备谋反的能力,因为他被赐死之时,虽然门阀士族地位遭到冲击,但还不至于完全没落,曾经官拜尚书右仆射的他没必要再去折腾,而且当时的军队已经被庶族控制,他也折腾不出花来。
但是,即便他没有谋反之意,被以谋反之名杀掉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此时的皇族在饱受门阀士族的压迫之后,终于开始逐步掌握一些主动权,他们正在一点一点削弱门阀士族在国家*中的影响,而实现这种目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逐个打压他们门阀士族的代表,即便他只是曾经的代表。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