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00
全国通用的学籍号,前面的字母分别表示如下:
1、没有身份证号是J。
2、没有通过有身份证号是L。
3、正式通过的是G。
学籍号长度:16位。学籍号字符:开头1位字母和0至9的数字。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杜柯伟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此前,一些地方对学籍的规定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学籍管理办法实施后,学校将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统一申请学籍号,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等问题。
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有机衔接,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扩展资料:
学籍号编码规则
学籍号的确定: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 +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区县编号(2位): 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
*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学生类别(1位):0=小学生,1=初中生,2=普高学生,3=职高学生,4=小学生(借读生),5=初中生(借读生),6=高中生(借读生),7=小学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8=初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9=高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
*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班(2位)、学号(2位): 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籍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01
一、正式学籍(两种情况):
1.(有身份证号码):“G”+身份证号码。
2.(无身份证号码):“J”+按身份证号码规则编码的18位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3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
二、临时学籍(港澳台、外国籍、无户口):
“L” +按身份证号码规则编码的18位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4位随机码):
扩展资料
学籍号是教育部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国中小学生发放的学籍信息编码,一人一号,终身使用。
功能一:实现全国网上转学
拥有惟一学籍号和学籍档案后,学生转学将更加方便,可“网上进行转学”。以前,家长们为孩子转学大伤脑筋,他们需要两地往返奔波*手续,而且各地学籍格式不统一,转接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耗时耗力。
电子学籍系统建成后,每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籍号,而且各地学籍档案的基本形式、内容也一致,学生将便利地实现网上转学。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目前,全国学籍能实现省内转学、招生入学和跨省转学、毕业后跨省就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籍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01
全国通用的学籍号,前面的字母:
①正式通过的是G,
②没有通过有身份证号是L,
③没有身份证号是j.
学籍号的确定: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区县编号(2位): 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①0=小学; ②1=初中; ③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④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⑤4=完中; ⑥5=普高;⑦ 6=职高;⑧ 7=职普高并存学校。
*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学生类别(1位):①0=小学生,②1=初中生,③2=普高学生,④3=职高学生,⑤4=小学生(借读生),⑥5=初中生(借读生),⑦6=高中生(借读生),⑧7=小学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⑨8=初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⑩9=高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
*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班(2位)、学号(2位): 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籍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02
,没有通过有身份证号是L,没有身份证号是j,正式通过的是G。
2013年秋季新学年开学,中国首部全国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我国每个中小学生都将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新的学籍管理办法设计了学生学籍档案的基本内容,学籍基础信息包括——
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是流动人口还是留守儿童等。
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体质健康测试及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励信息以及享受资助信息等。
学籍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籍变动处置的办法和流程,覆盖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况,也考虑了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
在新的学籍管理办法实施后,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只有一个学籍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是唯一的,这个学籍号会跟随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生涯。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在2013年内建成。2013年10月底前全国将完成中小学生信息采集录入。采集工作将采取家长签字、修改留痕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逐级核查、永久追踪,从技术上防止随意修改学生学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