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黑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3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7:24
黑洞
“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将使时空弯曲。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
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实际上黑洞真正是“*”的,等一会儿我们会讲到。
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
我们曾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白矮星和中子星形成的过程。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
这次,根据科学家的猜想,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趋于零、密度趋向无限大的“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史瓦西半径),正象我们上面介绍的那样,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是显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这种弯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空间的这种变形非常大。这样,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所以,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
更有趣的是,有些恒星不仅是朝着地球发出的光能直接到达地球,它朝其它方向发射的光也可能被附近的黑洞的强引力折射而能到达地球。这样我们不仅能看见这颗恒星的“脸”,还同时看到它的侧面、甚至后背!
“黑洞”无疑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理论也不断地提出。不过,这些当代天体物理学的最新成果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专门的论著。
白洞
黑洞就象宇宙中的一个无底深渊,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也逃不出来。根据我们熟悉的“矛盾”的观点,科学家们大胆地猜想到:宇宙中会不会也同时存在一种物质只出不进的“泉”呢?并给它取了个同黑洞相反的名字,叫“白洞”。
科学家们猜想:白洞也有一个与黑洞类似的封闭的边界,但与黑洞不同的是,白洞内部的物质和各种辐射只能经边界向边界外部运动,而白洞外部的物质和辐射却不能进入其内部。形象地说,白洞好象一个不断向外喷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它向外界提供物质和能量,却不吸收外部的物质和能量。
白洞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科学家的猜想,还没有观察到任何能表明白洞可能存在的证据。在理论研究上也还没有重大突破。不过,最新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一个令人兴奋的结论,即:“白洞”很可能就是“黑洞”本身!也就是说黑洞在这一端吸收物质,而在另一端则喷射物质,就像一个巨大的时空隧道。
科学家们最近证明了黑洞其实有可能向外发射能量。而根据现代物理理论,能量和质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就从理论上预言了“黑洞、白洞一体化”的可能。
要彻底弄清楚黑洞和白洞的奥秘,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是,科学家们每前进一点,所取得的成绩都让人激动不已。我们相信,打开宇宙之谜大门的钥匙就藏在黑洞和白洞神秘的身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7:25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演化至终极时的残骸。大质量恒星(质量大于7倍太阳质量)在核聚变反应已到终结时,形成“洋葱头”结构,就是从恒星的外层向内层分别由不同的核聚变产物所占据,依次是氢、氦、碳、氧、氖,再向内是26号元素铁之前的各种元素。恒星的核聚变反应到铁就终止了,铁的核能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低的,不能再用提高温度的方法使铁发生聚变反应。此时整个恒星的核聚变反应停止,向外发射的、用于抵抗恒星向内收缩的辐射压就下降了,于是因引力作用而向内的收缩重新开始,恒星变得极不稳定。当恒星外围物质以近乎自由落体的速度到达铁核时,撞上了一堵无比坚硬的墙(就是铁核),撞击和收缩造成铁核表面温度急剧升高,使恒星发生无比剧烈的内爆,将铁核外的物质以近光速的速度炸开(这个过程叫铁芯灾变),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在外围物质向周围空间飞散的同时,铁核向内再次收缩。密度迅速升高,铁原子被巨大的压力压碎,电子被压入原子核。当铁核部分被压缩后达到史瓦西半径时(r=2GM/C^2,式中:r为史瓦西半径,G为引力常数,M为恒星剩余质量,C为光速),其密度会比原子核的密度还要高,其引力就会强大到连光也无法逃离,从而使其在远处无法被观测到,靠近时也只能感受到其巨大的引力,而无法看到。所有过于靠近的物质(包括光线)都会落入其中,仿佛是一个黑色的陷井,因此被称为“黑洞”。
黑洞的大小不一定。理论上,从基本粒子大小的黑洞,到恒星大小、星系大小的黑洞都可能存在。其中基本粒子大小的黑洞是在宇宙大爆炸后,物质刚刚形成时产生的,它的质量在数千万吨到数亿吨,大小是一个基本粒子大小。恒星大小、星系大小的黑洞是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质量也就是恒星或星系的质量。
甚至我们现存的整个可观察宇宙也有可能是一个黑洞。因为从可观察宇宙的质量计算,史瓦西半径恰好是120-150光年,与可观察宇宙的大小一样。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存的整个可观察宇宙也有可能是一个黑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7:25
简单些黑洞就是不同于恒星、行星的天体。只不过密度大的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