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老师小结语言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04: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8:06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也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重要步骤,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区角是儿童智慧的天地,可以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能使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探求能力,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欢乐、无尽的想象和创造。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需要研究区角活动中引导和总结语设计的策略,以指导者、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巧妙点拨,使得区角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通过研究区角活动中教师引导和总结语设计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指导策略水平;提高教师设计和创设活动区的能力;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培养幼儿的关键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引导语、总结语、幼儿、区角
区角活动是大多数幼儿园开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尽管我们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都独具匠心的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区角,但如何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呢?我觉得区角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并对区角活动给予总结肯定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积极实践,完善区角设计策略,给予幼儿更多、更好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中顺利健康的成长[1]。幼儿期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启蒙阶段,也是个性萌发并逐渐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乃基础教育之根,早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针对传统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新的诠释。结合刚刚学习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纲要精神,提出在区角活动中一切以幼儿为主,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达到互动的外部体现,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潜心设计研究一定的语言策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语和总结语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引导语就是对幼儿作有效的指导而产生的语言,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总结语就是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积极地参与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与的评价。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语设计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幼儿区角活动。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非常投入的,为此,教师细心的观察和倾听是至观重要的,这样能及时地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从而便于教师及时地加以调整。在观察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大多数幼儿喜欢什么区的游戏、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哪些材料幼儿最为喜欢等等,游戏中哪些情况需要老师介入等等。
怎样才能把握最好时机进行引导呢?例如,在教师创设了主题性区角《我们都是好朋友》中,教师提供了各种有关联的图片(小朋友和好伙伴、鸟和大树、手套和手、雨伞和雨鞋、茶壶和茶杯、袜子和鞋子等)的图片。当教师把这些操作材料与相关资料、图片投入到活动区中时,幼儿马上产生了兴趣,但是他们只是拿着单张的图片玩弄,却没有想到要把这些图片配对起来。这时,教师就拿了一张手的图片问:“小鸟和谁是好朋友啊?”一名幼儿忙着找出了大树的图片,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幼儿围拢过来!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捕捉有价值的内容来引导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是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主导作用[2]。
(一)引导语言要积极指令和建议
不难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指令必不可少,区角活动也便如此,因为幼儿是直觉思维,不易克制自己,容易产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现象,为使活动顺利的开展,教师通过发出很多指令使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教师应该告诉幼儿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如区角活动开始前准备阶段“请你脱掉鞋子再进区角!”“请你拿好进区卡。”“请你停下来”“朵朵,请你告诉我进这个活动区应该怎样做”而不要一味地指责他们不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小菲,不许拿那边的玩具。”“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还不快放下。”事实证明,积极的指令和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师幼互动。
(二)引导语言要有启发性
区域活动中幼儿从无目的玩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由交往都离不开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为了能成功开展区域活动,教师应该掌握以下几点指导策略。如在图书区,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时提问:你还发现什么?在益智区,教师在幼儿操作时提问:你还能想出和他人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促进幼儿观察、启发他们思考,像一根火柴棒点燃、擦亮幼儿智慧的火花,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也为师生间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一次创造性教育活动《热带鱼》,提问幼儿“几个三角形还可以拼成哪些图案呢?大家一起拼拼看”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想,正是因为教师问话讲究策略,活动才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引导语言要促进幼儿间的交往[3]
1、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交往是比较被动的、负面的,因此教师的引导和介入很重要。一方面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向他们提出交往的要求,使他们从无意识的交流转向有意识的交流。另一方面应引导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活动经验和发现。同时,还可以提供能够激发他们共同兴趣的、需要一起玩的玩具,让他们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另外,教师应注意及时地解决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推动他们游戏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如在一次角色游戏《蔬菜宝宝》中“你是娃娃的妈妈,谁是爸爸呢?”“爸爸那么能干,妈妈怎么奖励?”
2、为了促进中班幼儿在区域中的交往,教师应解决他们在交往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告状”等现象。教师一方面应与幼儿一起讨论、制定区域联合活动规则,以此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减少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另一方面,应巧妙地引导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合理的交流。“玩具是大家的,想玩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你觉得跟他商量还是抢好?”“他知道错了,你是不是应该原谅他继续做好朋友?”
3、在促进大班幼儿的交流时,教师的指导应该主要放在交流的有效性上。教师应创设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共同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提高幼儿交流的水平。
例如,在益智区里提供小木工、斜坡、球、轨道等 “记住,这个游戏需要你们合作一起完成”幼儿为了操作这些材料,就必须分工协作,这将使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从中体验到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快乐也可获得交往的经验。
二、总结语设计
(一)总结语言要适时鼓励表扬并富有童趣。
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例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像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造型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