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800字左右的科技小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0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38
科技小论文——雨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正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就下起雨来了。唉!老天爷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是笑,一会儿是哭。
我心想:为什么天会下雨呢?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我冒着雨,赶回了家。我一冲进门,就扑向了电脑。“为什么天会下雨呢?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在哪儿、在哪儿……”我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找到喽!”我高兴地叫道。原来是这样,因为河流和海洋的水被阳光蒸发后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云层。当云层内的水滴积聚至不能再负荷的时候,便会从天上落下来,这便是下雨了。那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其实,太阳一直挂在空中,我们在下雨的时候看不到红彤彤的太阳是因为厚厚的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天空就暗了下来。乌云离我们要比太阳离我们近许多许多,它挡住阳光就好像是大树的树冠挡住了阳光一样。雨过天晴,乌云散退,在蓝蓝的天空中我们就又看到太阳了!
我望着天空,雨越下越大,越下越猛,先前下的是毛毛细雨,现在下的可是倾盆大雨呀!我越想越不明白,越想越糊涂,为什么雨滴有大有小呢?我又回到电脑桌边查了查,“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原来,雨滴的大小是由云里的水汽决定的。如果云层比较薄,云里的水汽不多,水滴就会很小,这时下的只能是毛毛细雨。如果云层比较厚,云里的水汽很多,水滴就会互相碰撞、合并成较大的雨滴,这时下的就是大雨。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植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而雨水流到河流湖泊,可以为我们提供日常用水,雨水滴在叶子上,冲刷了叶子上的灰尘,雨后空气就清新多了!但雨水也有坏处,雨水下得太过猛,时间太过长,就有可能会引起洪水、泥石流……
雨水你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38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正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就下起雨来了。唉!老天爷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是笑,一会儿是哭。
我心想:为什么天会下雨呢?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我冒着雨,赶回了家。我一冲进门,就扑向了电脑。“为什么天会下雨呢?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在哪儿、在哪儿……”我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找到喽!”我高兴地叫道。原来是这样,因为河流和海洋的水被阳光蒸发后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云层。当云层内的水滴积聚至不能再负荷的时候,便会从天上落下来,这便是下雨了。那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其实,太阳一直挂在空中,我们在下雨的时候看不到红彤彤的太阳是因为厚厚的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天空就暗了下来。乌云离我们要比太阳离我们近许多许多,它挡住阳光就好像是大树的树冠挡住了阳光一样。雨过天晴,乌云散退,在蓝蓝的天空中我们就又看到太阳了!
我望着天空,雨越下越大,越下越猛,先前下的是毛毛细雨,现在下的可是倾盆大雨呀!我越想越不明白,越想越糊涂,为什么雨滴有大有小呢?我又回到电脑桌边查了查,“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原来,雨滴的大小是由云里的水汽决定的。如果云层比较薄,云里的水汽不多,水滴就会很小,这时下的只能是毛毛细雨。如果云层比较厚,云里的水汽很多,水滴就会互相碰撞、合并成较大的雨滴,这时下的就是大雨。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植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而雨水流到河流湖泊,可以为我们提供日常用水,雨水滴在叶子上,冲刷了叶子上的灰尘,雨后空气就清新多了!但雨水也有坏处,雨水下得太过猛,时间太过长,就有可能会引起洪水、泥石流……
雨水你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38
800字收费3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39
小学生科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小学科学教学就在于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1创设情境,引领发现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
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如在教学《哪杯水更热》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一上课,就为学生准备了两烧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杯子上方还飘着白气),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再用手试一试杯子的外壁,感觉到了什么?仔细体会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看——摸——体会——比较——总结”逐层深入的五个过程,学生经过看、摸,体会到“这两杯水都是热水,两杯水的温度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1号杯里的水热,有的则认为2号杯中的水热,从而引发了矛盾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要“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的时机。当这个时机成熟的时候,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学生一下子从对体验结果的争执转移到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在这个环节中,之所以为学生提供温差很小(差别在2℃左右)的两杯水,就是为了创设“引发学生的争执”的问题情景,便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分歧,在争执的过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发现,整个的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2实践应用,获取体验
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教学《关节》一课中研究关节的连接方式时,我们先引导学生对其连接方式进行猜测、讨论,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结构,进而再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学生经历了这样逐步深入的探究过程,对关节连接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尽管这喜悦在心中是有些不踏实的。当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出六大关节真实的连接方式后,尤其又利用骨骼模型展示了立体的关节以后,学生通过对比,对自己画出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画对的体验了成功,画的不对的体验了失败,在失败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又获得了正确的认识。
陶行之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